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182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进入21世纪以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三阶层说逐渐被多阶层说取代。以中国制造类企业为例,企业内部的六种阶层之间集中生成了本地本企业员工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和管理团队与生产工人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产生了关于阶层身份归属的五大悖论。要破解这些悖论,促进阶层和谐,需要简化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融合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关系、不懈追求消灭工农两大阶级差别与工人阶级内部体脑两类劳动差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蒋好华 《唯实》2005,(7):39-43
政府、市场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政府二元悖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有着不同内涵。现实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赖于人类超越现实制度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人性和人类智能的进化步伐;理论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助于缓解现实层面二元悖论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干扰。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间的博弈有八组基本方式,认识和遵循这一博弈机制,可以有效驾驭市场-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减少政策失误和人为的经济动荡。  相似文献   
13.
刘波 《法国研究》2006,(1):27-36
“矛盾修辞”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并使它们发生修辞上的联系。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对比,而是使两个本来不可调和的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相互渗透,相互溶入,通过对两者的综合,用两者的合力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它不仅在美学方面体现出一种雄健的审美趣味,而且在揭示自然和精神的真相方面表现出一种道德上极端残忍的清醒。作为表现手法,“矛盾修辞”使表现不可表现的内容成为可能;作为思想方法,它把意识活动引向常情常理不能达到的深处;作为创造手段,它开辟了一个充满悖论的统一世界。波德莱尔在其创作中惯常使用“矛盾修辞”。对“矛盾修辞”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廓清波德莱尔倡导的“深层修辞”某些方面的内涵。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相比,波德莱尔通过“矛盾修辞”体现出来的美学理念无疑是一种深化和升华,它揭示深度的思想情感或思想情感的深度,凸显生活中固有的不可消解的矛盾和悖论,启发一种观照世事和人心的现代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王婧 《法人》2005,(11):78-79
“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商业利益来换取社会利益的做法,是否取得了应有的作用? 网游产业是否会由此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5.
父母惩戒权的悖论——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彬 《青年探索》2004,10(4):52-55
父母惩戒权乃父母对于子女之身体上或精神上予以痛苦,使其改过迁善为目的的权利。一方面通过父母惩戒权的行使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社会学、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父母惩戒权极易异化为体罚教育权,非但无益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而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推波助澜之势。所以基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考虑,父母惩戒权的行使必须以教育为目的;要有足够的惩戒或教育理由来发动;必须在必要的范围内来行使。  相似文献   
16.
可知性悖论不仅对认识论中的可知论提出了挑战,而且为逻辑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为了解决可知性悖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如直觉主义逻辑的方案、弗协调逻辑的方案、情境理论的方案、语形限制的方案等,但是这些方案都未能完满地解决这一难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回应与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杨柳 《新东方》2013,(3):77-79
1856年,托克维尔出版了其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此书中,托氏提出了著名的"托克维尔悖论",即繁荣导致革命的观点。对于"托克维尔悖论",笔者认为,首先,它颠覆了传统革命观,即革命与社会财富分配关系;其次,它仍然在20世纪的政治实践中不断上演,也极有可能在21世纪重演;更重要的是,托德维尔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攻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军 《理论月刊》2012,(9):133-136
国有经济支持论者认为国有经济分配更加公平,而且并非低效,反对者的观点则相反.研究显示,国有经济的确存在效率指标相互矛盾的所谓新“效率悖论”.分配方面,国有经济领域的垄断和政府保护现象严重,其公平分配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应跳出所有制视野看待国有经济问题,进一步完善规制体制、竞争机制、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国有经济效率与公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加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的突显,中国正在该地区实施或谋求实施"亚洲版"、"中国版"门罗主义的观点不断浮出水面。这是一种并不符合事实情况的误判。无论是从"门罗主义"的内涵来看,还是从中国的东南亚政策以及当今亚洲和世界的发展形势来看,所谓中国的"门罗主义"都是一种悖论。这种声音的出现,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演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