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8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79-284
合成卡西酮类新型毒品是精神活性物质中的一种,通常以"浴盐"、"植物肥料"等名义售卖,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滥用趋势,在欧美国家尤为严重。该类物质是一种与苯丙胺类物质结构类似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主要作用于中枢单胺类转运体,产生与可卡因或甲基苯丙胺相似的药理作用。合成卡西酮类物质以卡西酮为原型进行设计,其衍生物众多且更新速度快,极大的影响社会稳定和人类健康。合成卡西酮类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在阐明其脑内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如颅内自我刺激、条件性位置偏爱、药物辨别、自身给药及行为敏化等行为学实验精准地评估各种衍生物的成瘾性,判断其滥用潜力。  相似文献   
42.
采用索氏提取法及溶剂萃取法,用950mL/L乙醇提取印楝种仁并萃取,分别得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采用细胞病变(CPE)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三种萃取物对鸭瘟病毒(DP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0.007 8、0.003 9和0.125 0mg/mL;当其浓度为0.000 5、0.000 3及0.156 0mg/mL时,对DPV的抑制率各为13.23%、29.24%和11.72%。结果表明,三种萃取物对DP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容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模型,观察PRV对ST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胞内Na+-K+-ATP酶、Ca2+-Mg2+-ATP酶和总ATP酶活性的影响。根据ST细胞对PRV的敏感剂量,接种ST细胞后第2、12、24、36和48小时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的ATP酶(Na+-K+-ATP酶、Ca2+-Mg2+-ATP酶和总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第24小时之前试验组ST细胞的生长状态较好;24h后,细胞活性降低,逐渐发生细胞凋亡。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总ATP酶活性在PRV感染过程中变化趋势相似,PRV感染后第24小时之前,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总ATP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第36小时,细胞ATP酶总体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8小时两组之间ATP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Ca2+-Mg2+-ATP酶活性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44.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发现一种可疑新型喹酮类物质,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最后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进行验证,建立对可疑片剂中未知喹酮类物质的定性分析。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疑似喹酮类物质的UPLC-QTOF-MS谱图进行解析后,预测疑似喹酮类物质的结构式可能为2-甲基-3-(2-甲氧苯基)-4-(3H)-喹唑酮[2-methyl-3-(2-meth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NMR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结构式,建议新喹酮类物质应命名为甲氧喹酮。  相似文献   
45.
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快,种类繁多,缺乏国际条约的监管,列入联合国管控目录困难,加之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大麻等毒品管控降低,给我国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监管带来困难.具有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才能成为列管对象,毒物分析技术人员在列管程序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监管法规规定了相关列管程序,毒...  相似文献   
46.
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列管模式以列举式(清单式)为主、整类列管式为辅。列举式列管充分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整类列管解决了某类物质被不断“变造”的问题。两类列管方式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还未蔓延扩散的阶段尚能满足禁毒工作需要,但在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高频出现的情况下则暴露出一些缺陷。列举式列管无法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更新速度快带来的挑战,整类列管方式存在制约医疗、科研等事业发展的隐忧,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列管目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在法律效力上存在争议,部分新精神活性物质缺少折算标准以及折算标准有冲突。应增加临时列管方式,树立谨慎使用整类列管方式的理念,合并列管目录或制定《新精神活性物质管理条例》,制定统一的《毒品数量折算表》,同时加强毒品替代物的管理,以完善列管模式为着力点推动禁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7.
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组织持续不断地招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启动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促进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反应,造成炎症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肿瘤组织创造有利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其不断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虚致痰、瘀、毒,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扶正解毒、活血化瘀为临床治...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从瓦尼桑黄Sanghuangporous vaninii中分离纯化多糖,研究其结构特征及体外抗炎活性。〖JP〗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黄粗多糖(Sanghuang Polysaccharide, SHP),并利用Cellulose DE-52和Sephadex G-100色谱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凝胶色谱—示差—多角度激光散射(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refractive index-multi angle laser scattering,GPC-RI-MALS)、离子色谱(ion chromatography, 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多糖结构进行分析;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释放水平。结果 从瓦尼桑黄中分离纯化得到两组均一酸性多糖SHP-1-1(0.1 mol/L NaCl)和SHP-2-1(0.2 mol/L NaCl)。SHP-1-1的重均分子量为333.599 kDa,由岩藻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按照11.48∶0.18∶0.28∶17.86∶27.71∶0.64∶11.75∶0.94的摩尔比组成;SHP-2-1的重均分子量为563.032 kDa,由岩藻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按照0.73∶0.14∶0.32∶1.13︰14.96∶1.04∶3.79∶1.50的摩尔比组成。SHP-1-1和SHP-2-1能够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TNF-α、IL-6和IL-1β水平,其半抑制浓度为32.35~96.31 μg/mL。结论 SHP-1-1和SHP-2-1是具有抗炎活性的均一多糖,其结构和活性研究为瓦尼桑黄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延髓、脊髓及胃粘膜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和胃汤改善抑郁状态及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采用慢性心理应激加孤养法制作抑郁模型,共计造模4周。在第3周,百优解组及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分别予以0.36mg/(kg·d)、20g/(kg·d)、10g/(kg·d)体重给药,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在第4周结束后,使用内固定法取大鼠延髓迷走神经背核部位的脑、胸髓(T6~T8,根据脊神经定位)及胃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部位VIP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延髓、脊髓中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2周后,疏肝和胃汤大、小剂量组和百优解组大鼠延髓、脊髓组织中VIP阳性表达显著上升,胃粘膜VIP阳性表达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其中,疏肝和胃汤大剂量组与百优解组延髓中VI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脊髓与胃粘膜中VIP含量与百优解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延髓、脊髓中VIP的表达,降低胃黏膜中VIP的表达,双向调节"脑(延髓)-脊髓-胃"脑肠轴通路中VIP的含量,达到改善抑郁状态与胃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