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29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relations of truth, life and norm in the work of Georges Canguilhem and Michel Foucault argued that in France it wa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at one finds the clearest formulations of the problems of rationality and the sovereignty of reason. This distintive confrontation can be termed French Modern. For Canguilhem, an ontological and existential pathos arose from the fact that living beings were fated to struggle in the face of circumstances. For Foucault, this ontology becam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For both, the key question w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itself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e paper concludes by reflecting upon some implications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relation between life and lived experience is posed today.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恩格斯对近代国际法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国际法基本理论问题上有所突破;对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提出新见解;对指导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则有新看法;主张建立体现公平正义的国际法律新秩序。  相似文献   
23.
规模化生产: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发展规模化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从我国发展规模化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等四个方面来看,我国发展规模化生产是历史的必然,势在必行。我国发展规模化生产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土地流转;2.发展机械;3.规范程序;4.完善法规;5.培训人才;6.加强管理;7.重视科技;8.政策扶持;9.增大投入;10.增强合作。我国发展规模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地力衰退问题;二是病虫草害问题;三是土地非农化问题;四是农民失业问题;五是两极分化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4.
鲍禄 《政法论丛》2014,(1):30-37
按照时间顺序和发展内容,可以对现代法制进行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用“法律1.0时代…法律2.0时代”和“法律3.0时代”来标识。当代世界,以各国的国家法、国与国的国际法和区域一体化的超国家法为三种法律形态,已经步入“法律3.0时代”。三种形态共存构成了全球法律复杂多样的面貌,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其中任一类型法律的属性、存在和运行,都会直接受到其他两个的作用和影响。我国目前面,临从“法律1.0时代”到“法律3.0时代”三重任务叠加的情形。向内,这指向从民主与法制到“法治中国”的全面建设;向外,这意味着应对、合作、参与全球性的法律秩序建设,其中包括法律规则制度、甚至原则理念的竞争。  相似文献   
25.
王立民 《现代法学》2014,36(5):3-13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这些相似、相异之处还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形成相似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相似的解释宗旨、解释技术。形成相异之处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相异的历史时期、相异的法制。经过这一比较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这种解释都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学。从中亦可见,中国古代经学影响之深远。  相似文献   
2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只有正确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找出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才能更加顺利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7.
孟磊 《政法学刊》2014,(3):5-10
自然法是西方历史上一个极为关键的概念,但是讽刺的是,并不存在一个统一连贯并得到广泛认同的自然法定义。在自然法思想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条根本不同的进路,即古代自然法与近代自然法。自然法思想两条不同进路的差异表现在:从自然法的特性方面看是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不同;在自然法的基点上自然理性与自然状态的区隔;自然法的内容区别则体现在自然义务与自然权利。  相似文献   
28.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先秦法定以势行法,以法固势,主张势由君主独制,法由君臣共操,然而这种法治思想及其实践,不但没有化解法势之间的内在矛盾,反而使势强法弱之局面不可避免。以史为鉴,建立、健全民主政治,法律才真正具有权威、尊严。  相似文献   
30.
党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文章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