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摘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湘江流域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而生态补偿作为利益平衡机制之一,是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实现环境正义促进湘江流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已经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但仍需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尽快出台《湘江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二是明确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三是明确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四是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应当多元化;五是完善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监管、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六是培养湘江流域公众生态补偿意识。  相似文献   
12.
人的普遍性决定了价值的普遍性,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价值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正是引发不同价值体系安全问题的本质因素。狭义的价值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价值观念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即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广义的价值安全是实在性价值体系安全与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价值观安全)的统一。国家价值安全由国家内的价值安全和国家价值的安全构成,前者以多元价值主体的价值认同为重要表征,后者以国家的价值主权为重要表征。就其对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意义而言,价值体系是元文化,且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一部分,因而价值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也是元文化安全,必然地成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价值安全又意味着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所有构成要素的价值目标、价值规范的安全,因而又是国家总体安全不可或缺的柔性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法律监督却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上,已明显滞后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现实需要以及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着许多立法缺陷。伴随着改革方式的不断深入和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完善现行的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我国公民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道德的多元性、多样性和差别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激荡、碰撞、融合,在封闭的、同质的、高度统一的传统一元社会中公民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社会的代际数字鸿沟及其伦理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平 《湖湘论坛》2004,17(2):44-46
数字鸿沟不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和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是一个横亘在代与代之间的问题。代际数字鸿沟特别是其伦理表现迄今尚未引起应有关注。事实上 ,由数字鸿沟所引发的代际伦理问题已日渐凸现。网络不应成为代沟的新障碍 ,而应成为沟通代际关系的渠道和桥梁。  相似文献   
16.
17.
廖小平  张长明 《求索》2007,(1):134-137
社会转型对社会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价值观出现了代际分化(或“代沟”)。对价值观代际分化的原因,可从社会学、文化论、知识论、评价论和心理学视角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具体而言:不同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价值需求的代际差异;社会权利拥有者的话语霸权与无权者的自说自话造成了文化的代际隔阂;教育背景的不同使经验与知识出现了代际矛盾进而导致了价值观的代际冲突:价值观评价的代际互反是价值观代际分化的价值论依据;心理(主要是道德心理)成熟度的不同使道德社会化存在着代际差异。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自觉吸取历史资源,其中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就是梳理和吸取这一历史资源的重要途径。所谓价值"取向",其特定含义是指人们主要倾向于哪一种价值观。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土壤和时代特性之中。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精神至上和"穷即革命"是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社会最具典型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道德认识作为以道德活动和道德现象为对象、以道德价值为取向、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发生在人类道德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活动 ,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功能。其理论功能包括 :理论反思功能、建构道德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的功能、建立道德关系之理想模型的功能。其实践功能包括 :对道德实践的范导和评价功能、对道德教育的矫正和增效功能、对道德心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居统治地位的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从一元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神圣价值观向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转变,且这些转变均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