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12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315篇
工人农民   252篇
世界政治   8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3篇
法律   5116篇
中国共产党   5867篇
中国政治   9873篇
政治理论   2384篇
综合类   4213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306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977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2843篇
  2013年   2211篇
  2012年   2631篇
  2011年   2731篇
  2010年   2237篇
  2009年   2066篇
  2008年   2127篇
  2007年   1539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034篇
  2004年   1203篇
  2003年   1026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共同发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目前,生态环境的多元治理体系尚存在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监管责任没能有效履行、企业的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公众环境保护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多元共治,需采取强化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2.
制度广义上包括个体的思想意识和政府的政策规定。缓解收入不平等,既应注重微观个体的意识重构,又应侧重政府层面的政策设计,因此,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涉及制度基础的、追根溯源式的创新性尝试。文章的观点是:第一,缓解收入不平等应遵循一种“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即经济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和可获得的资源禀赋,去实现自由发展;第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低收入者既应合理地看待不平等现象,又应通过积极努力以实现向上流动;高收入者则应有效地降低社会阶层间的心理割裂,同时又应主动地补偿低收入者的资源耗损;第三,政府应设计并遵循“合理有效的平等机制”,应搭建经济个体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3.
74.
廉思 《人民论坛》2020,(10):88-93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很多社会群体不依赖于正式应急动员机制,通过自发行为或立足本职岗位参与危机治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些社会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要的应急支援力量.运用"支持性治疗"的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将此次疫情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力量有序整合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来,发挥他们在应急管理中的组织性和机动性,从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5.
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数量创近年新高--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决议草案71件,通过其中54件,包括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11件,交上一份成果丰硕的成绩单,立法工作呈现新亮点、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76.
构建“大监督”格局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不会是企业内部监督的终点。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监督不仅仅是监督内容和监督力量的整合,更是建立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监督格局的“高配”,从战略层面构建领导统一、目标一致、流程标准的监督体系,真正让监督落到实处,促进国有企业更高质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7.
【专题导引】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至少带来了行政法治的三重变迁。第一,网络、数据、人工智能成为行政法治的对象,由此产生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范,形成网络监管、数据处理规制、算法规制等新的行政活动领域;第二,网络、数据、人工智能成为行政法治的工具,数字化转型深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产生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政府工作新形态,推动形成了运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制度规则体系;第三,网络、数据、人工智能成为行政法治的环境,对行政的观察、监督、审计等在网络空间、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活动中得以开放性、多中心、持续性地展开。在“行政法发展史最重要的一次变迁”中,数字行政法的形成及其构造成为最重要的行政法治论题。  相似文献   
78.
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途径和制度保障。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多维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价值理念维度、构建内容维度、参与主体维度、覆盖对象维度等方面。新时代应以推进共同富裕为根本指向,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全面实现包含制度质量、体系质量、服务质量、管理质量和发展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助推共同富裕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9.
吕炳斌 《法学研究》2022,44(1):153-170
美国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呈现出一味强化权利保护的价值倾向。受其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呈现不断强化之势。但是,美国在国内法中存在对知识产权强化保护的平衡机制,有别于其对外片面输出强化保护规则。一味强化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会走向偏颇。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博弈和对话中需要提出自己的话语和话语体系,其前提是明确本国话语的价值取向。相比历史、文化取向而言,话语构造的价值取向路径具有优越性。在国际博弈中,我国宜秉持并提倡知识产权法的二元价值取向。二元价值取向契合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体现了世界共同价值,其核心作用在于纠偏,我国应坚持和发扬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0.
目前,我国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项目尚未成体系,针对性不强,项目实施流于形式,矫正效果不理想。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分层次建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项目体系:第一层级,禁止令、社区服务令等法定矫正项目;第二层级,家庭关系类、社会交往类等必要矫正项目;第三层级,体能训练、同伴指导等可选择矫正项目。在矫正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应明确合适的项目实施主体,充分评估矫正需要,合理设计矫正量以及科学评价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