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9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篇
法律   399篇
中国共产党   522篇
中国政治   759篇
政治理论   339篇
综合类   6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刑法现代化需要继续发展。反观我国刑法学领域,现代化刑法的追求还占据着当代刑法学人的思维,遮蔽了中国刑法现代化之未来图景的真实面貌,妨碍了中国刑法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现代性的一般特征出发,尝试着以现代之后的视角看待刑法现代化发展及其遭遇的“陷阱”。在对现代性中的基础主义、表象主义,以及普遍主义的批判基础上,实现现代刑法经由自由刑法向风险刑法、单一法典化向立法多样化和实践理性向交往理性三个维度的转化,并为中国刑法的现代化事业提供更为充足的理论动力。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这种革命性变革的哲学史意义在于马克思哲学不仅是传统哲学的终结者,更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作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拓者,马克思哲学成功地引领了西方现代哲学进入全新的研究域,使哲学研究主体从宇宙本体转向现实的人,研究对象从思维世界转向现实的生活世界,研究范式从知识论范式转向生存论范式。这是把握马克思哲学真精神、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唐敏 《瞭望》2020,(5):34-36
中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与“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承受风险能力差,帮扶也存在着“黄金抢救时间”,政策出台宜早不宜迟,疫情某种程度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考验和历练;对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一些产业来说,也是一次转换赛道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一直以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密切联系,本文从新时期背景下去解读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话语转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之核,剖析内卷、弱化、失真、离散等问题,以探索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话语中平等对话、现代服务、说理式、有的放矢的转型,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占据话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无效法律行为转换作为无效民事行为的救济机制之一,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意思自治,符合民法公平原则。在当前我国现行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运用无效法律行为转换,切实保护无过错当事人利益,有利于彰显诚实信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中央文献⑵对外翻译,是对外宣介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一扇窗,讲述中国故事的一支笔。习近平关于外宣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推进中央文献外译工作指明了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也为我们以坚守初心、开拓创新的精神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8.
9.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当代中国凝聚社会共识,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名片,建构、翻译与传播具有丰富内涵以及高理解度的核心价值话语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理论话语的建构、翻译与传播是其跨语际实践的三个有机步骤,三者之间虽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分,但并非构成简单的线性序列。包括核心价值观在内的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有效传播需要将翻译视为利用另一种语言对源语概念进行跨语阐释的实践活动,其结果有助于我们跨越汉语从另一种视角重新审视并界定我们的源话语,从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话语建构。此外,还需要根据受众的反馈来调整源话语的表述方式,从而使建构、翻译以及传播构成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闭环。这种动态的跨语际话语实践观有助于我们获得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以期为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