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尸检证明虚假临床病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资料死者 ,女性 ,38岁。某日凌晨出现腹部疼痛 ,于当日上午 9时许到当地一医院就诊。据该院病历材料记录 :患者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4+ 小时 ,心累心悸 2 + 小时”入院。查体 :T 37.8℃ ,P 92次 /分 ,R 2 2次 /分 ,BP 15 .5 / 9.5kPa ,腹部稍膨隆 ,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叩诊鼓音 ,移浊 (- ) ,肠鸣约 5次 /分。初步诊断为 :1.全腹膜炎 ;2 .急性阑尾炎 ;3.盆腔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 :腹膜正常 ,腹腔少量渗液 ,盲肠粘连 ,回肠末段粘连。阑尾脓肿形成 ,无穿孔 ,有大网膜粘连 ,有周围脓肿 ,无粪石。术中切除阑尾 ,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冰冻断裂技术处理组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性小鼠死后温度为20℃的潮湿环境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死后3小时,肝细胞的内质网轻度扩张,线粒体肿胀等形态学改变,细胞核改变较晚.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与死后经过时间有关,亦可作为推断机体死后经过时间的形态学指标.作者还讨论了冰冻断裂技术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毒鼠强中毒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涛  陈伟杰  潘洪富  李斌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2007,23(2):86-89,F0003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表达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高剂量中毒组和低剂量中毒组,每组5只。高剂量中毒组每只以1.0mg/kg的剂量用毒鼠强悬浊液灌胃,低剂量中毒组每只以0.1mg/kg的剂量用毒鼠强溶液灌胃制作中毒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仪对GABA及GABAAR-α1的表达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1)正常大鼠脑组织内GABA及GABAAR-α1表达较为广泛,维持在中等水平;(2)高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及GABAAR-α1表达均下降;(3)低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表达先下降,于中毒后6h降至最低,后表达开始增加,3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5~7d达高峰,10d时仍高于对照组;(4)低剂量中毒组脑内GABAAR-α1表达先下降,于中毒后6~12h降至最低,后表达开始增加,7~10d时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1)高剂量毒鼠强中毒情况下,GABA及GABAAR-α1表达均下降;(2)大鼠脑GABA及GABAAR-α1表达改变与毒鼠强中毒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胸外按摩致肋骨骨折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外按摩致肋骨骨折特点。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 30例胸外按摩致肋骨骨折的尸检进行法医病理统计分析。 结果 肋骨骨折男性 2 8,女性 2例 ,年龄为 18~ 6 8岁 ,胸外按摩骨折主要发生在疾病、电击伤、溺死及中毒病例 ,以第 6~ 9肋骨的腋前、中线骨折常见 ,多为左侧。 结论 胸外按摩与外伤所致肋骨骨折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枪弹直接射击造成人体损伤在法医实践中常见,但向天射击后落下子弹(乏弹)对人体损伤在国内法医文献中还未见报告,本文就案例的发现,结合近年来有关的文献复习,就乏弹对人体的法医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 案 例   某男, 40岁,某年 11月 5日早晨 7点左右,被警察追击罪犯时鸣枪后落下的子弹击伤头面部,伤后 1小时被送至某医院就诊,查体: T36.2℃, P90次 /min, R20次 /min, BP17/11kPa,神清,检查合作,右眼眶下外有一类园形创口,直径约 0.5cm,右眼睑瘀血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前房深浅正常,前…  相似文献   
6.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肌肉酶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为了研究死后不同时间酶组织化学改变和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用HE、PTAH 和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死后大鼠尸僵形成时肌肉的横纹和酶活性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发现死后2 ~4h 横纹模糊,6h 后变清楚,可持续至24h 。琥珀酸脱氢酶(SDH) 和辅酶Ⅰ黄递酶(NADHD) 变化较小,至死后24h,两种肌纤维的酶活性均较强;细胞色素氧化酶(CCO) 活性下降较明显,至死后24h ,Ⅱ型纤维的酶活性几乎完全消失。结论 肌纤维结构的变化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可以用作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某,男,40岁.1998年1月20日晚骑自行车时被长安车撞伤,王某伤后立即被送往某医院就诊,查体:神志模糊,面色苍白,血压50/30mmHg,四肢厥冷,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发现双结膜苍白,头皮未见血肿,颅骨未见骨折,硬膜外、硬膜下未见出血,脑苍白,脑切面未见挫伤出血,左胸背部皮下出血,大小9cm×7cm,左腋后线5~8多段肋骨骨折,左肩胛下角骨折,其中第7肋骨骨折断端刺穿主动脉壁,大小为0.5cm×0.6cm(主动脉弓下10cm),后纵隔出血12cm×9cm,左胸腔积血1000ml,左肺明显受压,左肺挫伤出血9cm×5cm,右肺切面充血,心脏未见挫伤出血,腹腔未见积血,左肾周组织出血6cm×5cm,小肠系膜根部出血4cm×3cm,脾、胰、双肾切面未见挫伤出血.  相似文献   
8.
监禁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监禁死亡的法医病理学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 1 987~ 1 998年所作 5 2例监禁死亡案例病理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 :5 2例均为男性。年龄 :从 1 8岁~ 70岁 ,以 2 1至 4 0年龄段为主 ( 6 1 5 3% )。民族 :汉族人居多 ( 84 6 1 % )。职业 :待业、农民、工人最多 ( 75 % )。婚姻状态 :已婚者占多数 ( 5 9 6 1 % )。监禁原因 :以抢劫、偷盗为主 ( 6 3 4 6 % ) ,首次被监禁为主 ( 94 2 3% )。监禁死亡时间以 3个月常见 ( 36 5 4 % ) ,死亡地点以派出所、看守所及监狱常见 ( 82 6 9% )。死亡方式 :自然死亡以肺结核及支气管炎为主 ( 4 6 1 5 % ) ,自杀以自缢及高坠为主 ( 4 8 1 5 % ) ,少部分为他杀 ,以同监犯人打死为主( 5 76 % )。结论 监禁中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 ,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肌小节长度变化,为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2只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对照II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3只。对照I、II组与死后电击组兔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30m l处死。对照I组处死后,于死后即刻取其后肢股四头肌;对照II组死后24h于相同部位取材;电击死组兔通220V交流电,通电致兔死后即刻取材;死后电击组于死后即刻通220V交流电4m in后,在相同部位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小节长度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骨骼肌肌小节均缩短,与对照组I相比,前者较后者缩短程度更甚(P=0.000);死后电击组与对照I组相比,仅轻微缩短(P=0.000),对照II组相比,缩短较为明显(P=0.000);对照II组较对照I组的肌小节显著伸长(P=0.000)。结论研究骨骼肌肌小节的长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0.
下肢神经损伤在道路交通事故损伤中并不少见。对其遗留的踝关节运动障碍进行伤残评定,在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下称“新道标”实施后,带来了不少困惑。本文作者结合如下案例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