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杨  朱瑞 《法律适用》2012,(3):115-118
【案情】 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市闵行区万洲旅馆(以下简称“万洲旅馆”)。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熊忠武。2010年3月.万洲旅馆找案外人苏建华进行旅馆墙面、过道的修补工作。同月18日,苏建华招募外来从业人员熊忠武具体实施该项工作。同月24日,熊忠武在万洲旅馆处进行修补工作时发生摔伤事故。治疗期间,熊忠武向万洲旅馆主张...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18~36小时),传播迅速、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罗音,3个星期以内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常激发其它上呼吸道的疾病。 1984年我们对乌鲁木齐市某养禽场,进行病鸡群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人工发病,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方面的研究,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此后,相继在昌吉地区、库尔勒地区、乌鲁木齐地区的一些鸡场中,进行血清学免疫电泳试验和卵黄免疫电泳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病在新疆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人格权与身份权构成人身权体系已成为我国民法的定论.人格权与人格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由人格直接派生,是民事主体固有的,以人格要素为客体,以维护人格独立为唯一使命的人身权.现代民法上的身份权的内涵也与传统身份权的内涵有着极大的差别,它不再是以支配他人人身为客体的权利,而是民事主体基于特定的身份,以身份利益为支配客体的权利.人格权与身份权在实际运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至关重要,这就好比血液之于人类生存一样。人类百年工业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能源的充足供应。如果缺少能源的充足供应,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也是难以维持的。通过研究进现代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自身都拥有健全完善的能源供给体制。而反观我国,能源的供给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距离逐渐拉大,已逐渐无法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大力发展能源工业,加速建立可靠的能源保证体系已正式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5.
毛焱  朱瑞 《人民司法》2012,(19):52-55
开发商与业主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通常会对房屋质量保修期作出约定,与此相关,实践中出现一类新型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即在房屋保修期内房屋出现质量瑕疵,业主除要求开发商对瑕疵部分进行修复外,还主张在修复完成后,修复部位应重新计算质量保修期。因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房屋修复后保修期应否重新计算成为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一、案情简介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山东省汶上县从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制度着手,严肃接待纪律,减少经费支出,今年5月份专门出台了《汶上县公务接待暂行办法》,公务接待实行定点、定标准、定陪餐人员,县级公务接待原则安排在机关餐厅,乡镇、  相似文献   
7.
陈福民  朱瑞 《法律适用》2011,(7):116-120
【案情】* 上诉人(原审原告):上海远策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策公司");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华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纪公司");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赵国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无论是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为主的儒家思想,都从不同的侧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衡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关系之困惑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和执行案件信息的网上查询制度"。此后,各地高、中院陆续建立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该制度现已成为全国大部分地区三级法院的日常制度之  相似文献   
10.
朱瑞 《法律适用》2013,(7):70-74
近年来,交易双方以房屋买卖之名,行套取银行贷款之实的现象呈多发态势。双方多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通过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支付部分房款;合同签订后,房屋过户到买受人名下,银行并向出卖人发放了贷款。表面上看,双方交易符合房屋买卖的特征,然而通过审查发现,该类案件存在多处有悖于生活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