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301篇
中国共产党   1695篇
中国政治   1599篇
政治理论   1021篇
综合类   90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开来。实际上,前者求解阶级的本质规定,后者求解阶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就后者而言,经济、政府、法律、暴力、意识等因素共同形塑"阶级",阶级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方法论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元决定的,而现实具体规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决定的;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阶级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阶级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阶级规定。  相似文献   
2.
3.
4.
马克思针对东方国家可能走特殊的革命道路而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佐证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就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过程,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30年的实践证明了“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并非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再次深刻地检验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决定者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理念和民本思想中汲取营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它贯穿在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成为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思想引领。新时代的人民主体思想对于举全国各族人民之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陈家森 《创造》2003,(3):22-2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和凝集力。”这一重要论述与“七·一”讲话一脉相承,赋予了党的阶级基础、群体基础以新的时代内涵;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形式下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凝集力、创造力、战斗力和社会影响力,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如何保证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历史使命等一系列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党房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那些动摇、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规律的定价调价等作用的糊涂观念,为了使各种市场主体能够正确有效的进行定价调价、发挥价值规律应有的积极作用,取得更好最佳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劳动价值规律的认识有待深化;二是依据劳动价值规律对商品进行定价调价,就是要依据两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质量、生产率、竞争和供求、成本价格、货币价值等因素对商品进行综合定价调价;三是劳动价值规律也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