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54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各国政治   452篇
工人农民   683篇
世界政治   9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25篇
法律   8019篇
中国共产党   8915篇
中国政治   13318篇
政治理论   3634篇
综合类   6520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685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699篇
  2015年   1306篇
  2014年   3325篇
  2013年   3064篇
  2012年   3438篇
  2011年   3476篇
  2010年   3497篇
  2009年   3407篇
  2008年   3397篇
  2007年   2464篇
  2006年   2702篇
  2005年   2096篇
  2004年   2427篇
  2003年   2151篇
  2002年   1476篇
  2001年   990篇
  2000年   900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社会中层出不穷的"闹大"是公共治理状况的一面"镜子",也是转型时期政策议程建构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对2003-2019年发生的40个"闹大"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级(层)政府支持是"闹大"成功的必要条件。推动"闹大"成功的充分条件组合共有八种,可具体归纳为制度框架使用模式、集体施压模式、专家引导模式和暴力强推模式等四种解释模型。公民"闹大"成功是多个条件组合的结果,在核心条件发挥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适当的辅助条件更容易触发政策议程,推动问题解决。文章为公民"闹大"的行动逻辑提供了新的因果解释机制,也为理解形形色色的"闹大"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治理从启动伊始就与制度建设相伴相生.全球环境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相关机制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国际机制赋能全球环境治理,重塑国家治理行为,为全球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逆全球化现象出现、治理领域日趋扩大、大国博弈不断升级等情况下,全球环境治理暴露出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而碎片化的国际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制度建设中,经历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贡献、再到积极引领的演进历程.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愈加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4.
问责目标的整体性、问责过程的有序性以及问责标准的统一性是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的根本特性。基于目标管理过程分析框架,以整体性绩效责任目标的实现为中心,构建了包括绩效责任目标确定、目标执行、目标评估、目标反馈和目标改进五个环节的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机制基本框架。通过对京津冀地区进行应用检验,证实了该基本框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在实践中也有助于增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劳动争议纠纷,不仅是平衡与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保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利益的需要,更是维护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那么,如何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贸易关系的深度调整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升级重构,WTO改革已成定势。WTO主要成员提交的改革方案或建议均承认WTO体制已跟不上国际贸易局势的深刻变化,但认为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倚重于WTO组织运行机制、贸易政策监督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等程序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程序机制对实体规则的适用和实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和影响,因而WTO的改革问题就突出表现为对其程序机制的更新和完善。WTO程序机制存在的功能性缺陷及其法律本源,致使在调整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多边体制运行的公平和效率以及多边贸易关系的新议题和老问题等方面严重失衡,造成WTO成员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变通和转移,并使其现有的决策方法出现公平失真和效率假象。面对困境,WTO应从法律本源入手,修订和完善程序规则,去除与新时代不符的程序要求,确保程序机制能切实有效维护WTO体制的政治价值、法律价值和秩序价值,进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决策的广泛一致性和良好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食品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这也为食品监控部门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德国为保障互联网食品贸易采取的监控措施,梳理了互联网销售食品、饲料、化妆品、日用品及烟草产品监控中心(G@ZIELT)的成立、职能和运行以及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局和其他机构合作推广的质量验证章。德国互联网食品贸易监控采取的建立统一监控中心、监控互联网食品经营者的资质以及推广质量验证章的措施给我国的互联网食品贸易监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2015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钱文华  谢琳琳 《群众》2020,(9):50-51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时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并就抗疫国际合作提出4点倡议,即“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0.
韩萌 《理论学刊》2020,(4):76-84
欧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欧贸易是推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国际经贸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欧贸易增速已有所收窄,双方贸易颓势持续加重;从贸易结构来看,机电及零部件等双方主要的贸易品受冲击最为明显;疫情进一步激化了地缘政治矛盾,中欧产业链的稳定性受到极大的破坏。虽然当前中国在疫情抗击方面已取经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欧盟应对疫情采取的各种政策将给中欧贸易的复苏带来很多障碍。欧盟错失防疫早期窗口,经济停摆期可能大幅延长;边境管控措施大幅收紧,中欧贸易流通阻力加大;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增加欧债危机风险,进一步降低欧盟市场的需求和加快欧元的贬值;中欧各种贸促活动停摆,部分中小企业订单下跌。对此,我国应采取如下纾困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中欧抗疫合作,助力欧洲加快走出疫情困局;全力以赴打通内外渠道,保障中欧商品自由流通;及时全面做好欧债危机应急预案,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推动贸易数字化转型,开辟中欧贸易发展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