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44篇
中国共产党   66篇
中国政治   221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9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生 《法学研究》2007,(1):125-134
有关资料表明,在清末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虽然立法者极为重视本国民事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将本国民事习惯采纳为成文法。从宣统三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本国民事习惯几乎没有对编纂民律草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法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虽然目的在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也对中国传统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的法律思想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曾桂林 《湖湘论坛》2007,20(4):52-54
1904年长沙开埠通商是近代长沙城市空间演变的开端.商埠和租界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长沙城市经济的发展,由此在清末民初形成了新的经济空间,并导致长沙城墙的拆除,出现了公园、广场、商业建筑等新式的公共空间,从而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人们开始对洋务运动进行冷静的思考。在中国,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反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更为沉重。戊戌维新运动就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经过反思后做出的政治选择。在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对西方科技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熊茂松 《人民论坛》2012,(14):150-151
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相似文献   
6.
尤陈俊 《法学》2012,(12):41-54
近代中国人与西方律师制度最早发生实际接触的事例,至少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而1860年代以来更有外籍律师在中国的租界内执业,其后也不乏国人聘请外籍律师为其办理事务。晚清时期的不少报刊,亦透过其涉及律师的一些报导,在社会中扮演着观念启蒙的角色。近代中国律师职业在国法层面的正当性,直到清末正式颁行《法院编制法》(1910年)时才最终确立,而专门颁布单行法规对律师制度予以规范,则更是迟至《律师暂行章程》于民国元年(1912年)颁行之时。对晚清民初律师职业和律师制度之发展史的细致梳理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在近代中国所确立的始终只是一种"阴影下的正当性"。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了明清以来盛行的恶讼师形象刻画之影响外,还在于律师制度初建之时,职业准入实践方面的宽滥,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恶马害群之弊,进而影响到这一新职业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7.
湟流在前,凰山在后。乐都素乃文化之乡,历来名士辈出,清末民初的谢善述为其一。从乐都凤山书院走出的谢善述,在五四运动时期。开了河湟地区白话文普及推广的先河。谈及乐都名士谢善述。我省地方文化学者李逢春先生赞誉有加.他说:“谢善述一生命运多舛.但他矢志于教育.在青海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张永生 《政府法制》2012,(15):48-48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上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末变法修律的技术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谓亘古未有,开创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先河。对沈家本修律的贡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其司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对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论述,提出对当前司法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八大处趣谈     
李新乐 《前线》2013,(5):93-94
又到春暖花开时,前往八大处踏青赏景自是不错的选择。八大处因分布着八座寺庙而得名。其最早名叫“三山”。清末民初,“三山”以存八个寺庙而称“八大刹”,俗称八大处至今。民国时八大处的面积广大:东到杏石口,西至满井村,南到虎头山南坡,北至青龙山顶的福惠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