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70篇
中国共产党   392篇
中国政治   583篇
政治理论   183篇
综合类   2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裁相较于诉讼的显著区别在于仲裁当事人可以选定仲裁员。仲裁员开放名册制扩大了当事人挑选仲裁员的范围,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国际先进仲裁规则接轨,有利于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但是《仲裁法》并未规定仲裁员开放名册制,且缺乏完善的配套实施机制,导致开放名册制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制度优势,反而引发当事人共同指定仲裁员更加困难、组庭时间延长、仲裁效率下降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平衡"意思自治"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保障意思自治的基础上兼顾效率:一方面,调整仲裁员准入资格限制,细化开放名册制实施规则;另一方面,仲裁机构应当积极作为,从专业匹配度、尽职勤勉度和地域覆盖度三个核心要素入手,科学设计仲裁员名册,并对名册内仲裁员进行动态考评,让仲裁员名册真正起到推荐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李玉林 《慈善》2019,(1):26-27
公信力就是在公众中的可信赖程度。慈善组织公信力体现为慈善机构是否在一如既往地兑现自己对捐赠者、对社会和公众的承诺,是否能够追随自己的使命去解决其承诺要解决的扶危济困的社会问题?慈善机构的工作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机构对于资金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都是慈善机构要回答的问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一直是备受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洋  张凯 《中国审判》2020,(6):102-103
互联网时代,我国的司法公开逐步由传统方式向网络化、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司法公开格局。但是,司法公开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司法公开的深入发展,从而影响公民权利实现,削弱了司法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20,(2):141-141
2020年3月25日,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司办通[2020]27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严格准入门槛,加强司法鉴定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执业秩序,不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司法部决定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清理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6.
冯晶 《法学研究》2020,(1):27-51
传统研究重视“法的供给”视角,致力于创设“良法良制”。通过转向“对法的需求”视角,本研究基于支持理论和法律意识理论,访谈了142名四类常见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本研究发现,当事人对司法的信赖分为“特定支持”和“普遍支持”两个维度。负面的诉讼经历仅会降低当事人对主审法官(法院)的评价(特定支持),尚未削弱他们对法院系统及司法制度的评价(普遍支持)。此外,当事人可以被进一步分为“门外汉”和“入门者”。前者不信赖法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法律意识与司法制度间存在巨大的冲突和矛盾;“入门者”的意识则限定于法律体系内,只在意法官的审判质量。随着司法系统的日渐完善,“入门者”对司法的信赖有望逐步提升。但“门外汉”则需要通过“知情(法)受益”这一过程先转化为“入门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的特有优势和应尽职责.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态势,地市党报要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把舆论监督作为提升自身公信力、增强影响力的有力手段,在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健全运行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更加有力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侦查伦理是司法伦理和检察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内涵.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缺失极有可能导致检察机关外在形象的受损、冤假错案的酿成以及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的丧失.为此,有必要从明确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表现行为、保障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强制效力、健全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培训形式以及促成职务犯罪侦查伦理的价值认同四方面入手,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务犯罪侦查伦理.  相似文献   
9.
解思辛  张雨 《中国审判》2020,(2):100-101
民事申请再审程序作为在特定情形下适用的诉讼程序制度,是对错误裁判的特殊补救,这种补救应当是有严格条件和严格限制的。但近年来,当事人因不服生效民事裁判转而申请再审的案件数量逐年增长,这不仅增加了法院的工作负担,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而且损害了生效裁判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民事诉讼法确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以来,案外人的权益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实现了制度的预期功效,但伴随而来的是异议之诉权利的滥用,尤其是案外人执行异议虚假诉讼,不仅妨害法院强制执行程序的正常推进,阻碍当事人胜诉权益的及时兑现,亦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