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寻租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时应遵循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这是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本质属性。但寻租现象的存在往往导致公共政策的非公共化 ,利益集团和一些自利的公职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代价谋求其特殊利益 ,从而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本文主要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探讨制度非均衡状态下寻租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共生关系 ,指出“租”本质上内含于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 ,寻租破坏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又将导致新的制度非均衡。  相似文献   

2.
张彩千  吕霞 《前沿》2005,(1):81-82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府公共性的含义 ,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只能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在社会转轨时期 ,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对现行政府与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益诉求视域中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诉求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从利益诉求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政策及其价值取向,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公共政策的实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利益实现等构成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一般路径。其间随着人们对“公共利益”诉求的全方位深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蕴涵也日益凸现出来,并逐步引领着现代服务型政策范式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5.
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作为对全社会价值资源最有权威的分配工具,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政治过程所作出的选择和分配办法的制定来解决公共问题,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进入民生发展新时代以后,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就历史地逻辑地统一在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就是要保证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成了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是指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从社会分享性的视角看,公共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公共利益不仅仅表现在单一的国家利益上与单一领域内,它也不一定完全体现“真、善、美”。追求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最大化是公共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政策的公共性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政策问胚的现象与对策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策问题的显现源于社会公共活动自身的发展及其变异;对策研究则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以问胚导向为原则,以探索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是以本着解决问题为本而甚少牵涉个人价值,政策制定是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力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严学钧 《前沿》2008,(5):94-97
面对转型社会中的市场失序、价值失序,开展社会整合势属必然。由于“政府导控型”的社会整合在公共治理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社会整合力以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扩大公共性。这一要求从目的角度提出来,要求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从原则角度提出来,应当以公共性为取向对合理化的整合行动进行矫正;从过程看,社会整合应当依靠民主程序、诉诸公众意见和集体意志。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前沿》2009,(1):22-24
社会公共政策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公共利益无疑应当是一切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政策以解决问题为依归,但不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政策效果可能就会不同。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其实是一个多元的价值构成,有公平与效率价值、稳定与革新、法治权威和民主参与等价值之间的平衡和矛盾。这些价值取向组成了一个价值包,从而形成了社会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政策之公共利益实现的困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公共利益在实现过程中总会遭遇种种显性或隐性的屏障。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公共利益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存在着诸多被人们忽略的困境:对少数人利益的忽略影响公共利益实现的真实与完整;公众偏好伪装影响公共利益的可信度;政府利益侵占公众利益的实现空间;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导致公共利益整合受阻;政府回应的不足影响公众对利益表达的参与;公共利益词语叙述中的语义偏离。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律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利益”是我国的现行法律中常见的法律范畴。表面上看,法律上业已对公共利益做出了规定,但是,公共利益的主体不明确,又没有自己确定的、具体的内容,这样增加了认识上的混乱。我们认为公共利益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两大特点,它应该包括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两层含义,在法律上和法律实务中应当正确处理公益与私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法益目标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关系的秩序化以及整体法益的最大化。行政法法益目标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它决定了行政法机制应是以控制机制占主导,合作机制为辅助的双重螺旋式结构机制。转型时期我国尤其应强调控制行政权机制的建设,当前加强行政领域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建构在法治行政的控制机制之下。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权是指进行公益诉讼的权力。所谓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请求人民法院进行纠正和制裁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缘于维护消费领域公共利益的现实需要。与传统民事诉讼不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具有诉讼目的公益性、受案范围类型化、诉讼结果扩张性等特点。诉讼主体资格的界定突破了传统民事诉讼原告与案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诉讼前置程序的设定强化了保护公益及防止公益诉权滥用的目的;在消费公益诉讼的处理规则方面,对和解、调解、撤诉等方面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而裁判效力的扩张又超越了传统既判力制度的规定,为确保维护公益提供了特别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15.
论安全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的传统意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安全是权利的获得和实现不受侵犯和危害 ,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冲突表现的主要领域。在新时期 ,安全的风险、危险和危害是社会矛盾的主要反映 ,其表现形式和范围日益扩大和复杂化。安全具有巨大的相互依存性 ,不能离开世界和社会整体而获得安全 ,不能离开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获得安全。安全的预防原则必须建立在深厚的安全文化基础上。安全和安全所要维护的价值不能剥离。在我国 ,安全的价值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表现即权利。  相似文献   

16.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08,24(6):59-61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当前,市场机制介入医疗卫生领域,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及卫生事业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已经遭受挑战。为此,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应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这不仅意味着政府应有效履行传统的责任和职能,而且还意味着政府应创建和完善有利于公共利益维护与增进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林水鑫  曹鲲 《桂海论丛》2006,22(1):46-48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包含公平、效率、实践性、可行性等,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价值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风险社会中,以利益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分析面临协调性、前瞻性和易变性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无法包容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应对风险社会的挑战,有必要强化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平衡思维,在利益分析中引入风险意识的矫正作用,建构促进利益认定与风险识别之间双向反思的双轨式公共政策分析模式。"利益-风险"双轨分析强调政策社群之间围绕利益需求和风险负担的表达、权利主张与风险责任的识别,以协商形成共识性的政策知识,从而促进社会管理中公共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