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被害人的陈述内容、证人证言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内容,其可信度究竟有多高?通过研究发现,被害人陈述的记忆可信度较高,证人证言的记忆可信度一般,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记忆可信度则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证人拒证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人证言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在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当一部分刑事案件都离不开询问证人,离不开收集证人证言。由于证人拒绝作证,影响及时查明案情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解决实践中的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就证人拒证问题试作如下探讨。 一、证人拒证的表现、原因及性质 表现:证人拒证,是指符合证人条件、负有作证义务的人不向司法人员提供他所知道的案情的行为,其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无故拒绝接受司法人员的传唤,逃避调查询问。二是司法人员向其取证时,拒绝陈述,或以“不知道”、“不清楚”、“记不清”搪塞询  相似文献   

3.
目击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是长期诉讼程序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其可信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判结果。目击证人的感觉、目击证人的知觉、目击证人的记忆和司法人员的认识是影响目击证人证言可信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证人的证言是证据的一个重要成分,在审判中起着重要作用。证人证言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证言的可靠性问题,即证人的证言是否属实,是否是对案件的真实描述。造成误证的原因很多,除了证人作证的各种动机等主观原因外,还有许多是由记忆机制这一客观原因造成的,这一情况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对由记忆机制导致的记忆错误做一些初步概述,并对如何避免记忆错误出现和如何唤起证人的真实记忆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并有义务向政法机关如实陈述的人。证人具有法律特定性,不能更换或代替。证人证言是重要的刑事诉讼证据之一,它是揭露、证实犯罪的依据。笔者在预审办案中接触到部分证人,他们受诸因素影响拒绝作证,导致案难定、证难取、刑难判,严重地影响了刑事案件预审、起诉和审判工作。证人拒证是复杂心理活动的集中反映,但又是可以认识和矫正的。1988年至1992年,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在预审办案中遇到116名  相似文献   

6.
证人是了解案件真实情况,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通知到案作证的人。证言是证人就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证人是案件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证言是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手段,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五章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这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可看出,由于错误记忆导致的证言问题是案件侦查和审理的难点。对证人证言中是否有错误记忆,可运用个体差异研究、误导信息范式提问、脑生理研究的方法来判断。要应对证人证言错误记忆造成的虚假供述,要从询问方式上改进,使用认识访谈法;找出逻辑上的问题,用客观的态度对待证人证言;使用脑生理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对证人制度的修改 草案明确规定了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并且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对于鉴定意见,只要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异议,鉴定人就应当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9.
论证言的形成过程与我国证人条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言的形成过程经历感知、记忆和表达阶段 ,证人必须具备感知、记忆和表达能力。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的证人条件悖离了证言的形成过程 ,存在若干缺陷 ,因此主张对我国证人条件的法律规定进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证人制度规定的不完善,导致证人出庭率低,证言可信度差,使得证人证言在民事诉讼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各地区人民法院面临的共同问题。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困难,本文从证人资格、证人出庭义务、证人权利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1.
侦查人员作为证人相比一般的证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侦查人员证言的审查,重点是要审查证言内容是侦查人员的直接感知还是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检察人员要达成科学心证,要综合审查侦查人员证言及其他相关证据,排除非法证人证言,得出合理结论。在没有特别证据的情况下,一般不应认为,侦查人员系案件的利害关系人,但在妨害公务类案件中,由于被害人一般为侦查人员的同事,侦查人员应属于广义上的同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此外,收集侦查人员证言要严格按照刑诉法及相关规定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侦查人员作为证人相比一般的证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侦查人员证言的审查,重点是要审查证言内容是侦查人员的直接感知还是侦查人员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判断和评价。检察人员要达成科学心证,要综合审查侦查人员证言及其他相关证据,排除非法证人证言,得出合理结论。在没有特别证据的情况下,一般不应认为,侦查人员系案件的利害关系人,但在妨害公务类案件中,由于被害人一般为侦查人员的同事,侦查人员应属于广义上的同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此外,收集侦查人员证言要严格按照刑诉法及相关规定的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法院任红宇在《建立证人作证物质补偿制度是解决证人不愿作证现象的重要保证》一文中认为:凡是了解案件真实性情况的人,均属案件的证人。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案件的证人有出示证言及出庭作证的义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询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根据。由此可见,证人出示证言及出庭作证是查清案件是非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审判方式改革最终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证人不愿作证的现象日益突出,并成为…  相似文献   

14.
前言一直以来,司法系统充斥着解决日益复杂且带有技术性的事实问题的专家证言,有关专家证言可采性的规制主体和考察因素问题的诸多规则,已经引发了诸多的争议和广泛的分歧。理论上,专家证言阐述案件事实并帮助陪审团评估那些超出其知识和经验的证据。然而,陪审团经常缺乏任何可靠或一致的基础来评估专家证人证言的可信度。雇用专家(expert-for-hire)的增加以及陪审团误解专家证言的可能性(认为其本质上更为客观,比其他证据更有说服力)引发了专家证人使用过程中的严重问题。当法官或陪审团并不理解专家证言的内在基础或重要性时,也会产生此类…  相似文献   

15.
共同被告人陈述包括共犯陈述在性质上属于证人证言,因此不受口供补强规则的规制.但鉴于共同被告人陈述的证明力特点介于口供和证人证言之间,尤其是共犯陈述在证明力上类似口供,因此应参考口供补强规则为其设置相应的证明力规则.在证据能力上,只有经过被告人本人质证的共同被告人陈述,才能作为证据使用,这可以通过在合并审理中增设"共同被告人质证"环节或通过分离审理实现.  相似文献   

16.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中运用最普遍、最复杂的证据种类之一,对其认证需要证据规则的指导。我国刑事立法中应建立刑事证人证言的认证规则:优先证言规则、补强证言规则。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未成年被害人、证人有条件地不出庭质证薛伟良李文军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刑事诉讼在进入庭审阶段后,法庭审理将由“纠问式”变为“控辩式”,即庭审阶段以控辩双方陈述、相互发问和举证、质证为主要内容。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证人证言...  相似文献   

18.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的司法传统,这一传统也为现代世界刑事司法潮流所认同。而我国当代刑事司法却忽略了特殊证人——近亲属证人的权利,即拒绝作证权。法律应当规定近亲属作证豁免权;近亲属作证豁免权应先定为当事人的直系亲属或直系姻亲;享有亲属拒证权的证人,对于不利于其近亲属的证言可拒证。  相似文献   

19.
证人当庭翻证的情形有三种,即否定庭前真实陈述的翻证、否定庭前误述的翻证和否定庭前故意虚假陈述的翻证。以此为基础,根据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要求,证人翻证后与当庭陈述相矛盾的庭前陈述在一定的条件可分别作为独立证据和弹劾证据使用。对证人伪证罪之追究,必须从保障证人和被告人权益的角度充分考虑其追究的特殊性,从程序上进行特别的规定以使其符合程序正当性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通过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审判人员会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证人证言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的判断。由于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质证的主要法律规定存在有缺陷,导致我国在民事审判实务中对证人证言的质证流于形式。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应当设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由审判长主持下的以当事人双方对证人询问为主的质证模式,才能提高对证人证言质证的质量并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