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与诺齐克共同攀附康德,试图在道义论中觅寻正义论和权利论的合理性资源,这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难以实现的.从本质上看,道义、正义与权利都是价值理性.从道义论到正义论再到权利论,反映了西方实践理性的一种衰变.  相似文献   

2.
陈景云  杨少星 《前沿》2010,(2):59-61
本文解释了"作为公平的正义"从康德式的阐释向政治转型的内在动因,考察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政治性质,指出了罗尔斯"政治的"正义观念所具有的意义与局限。罗尔斯忽视了"政治的"正义观念有效性的条件依赖,没有看到二者之间是循环互动的过程;即使能建立起正义的制度,也不能保证秩序良好社会的持久实现。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对马克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分配伦理观的批判,旨在论证其差别原则分配伦理观。但罗尔斯混淆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不仅未能颠覆马克思的分配伦理观,恰恰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的道德合理性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者认为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哲学辩护,对此罗尔斯的态度较为复杂:起初他对这类说法并无明确表态,保持了沉默(抑或默认),但到了80年代末期,他极力强调说,福利国家与"公平的正义"是有区别的,甚至是冲突的。罗尔斯的理论把正义当作"分配"的正义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一种思想把握或理论回应,但是这种回应是以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性建构形式做出的。虽然二者同属"新自由主义",具有某种相近之处,但是它们至少在基本理念上有所区别,据此,罗尔斯得出财产所有的民主制是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哲学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大概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思考中国问题提供启发.首先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最重要著作当属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这本著作被介绍进中国并且引起中国学者注意的时候,正值"公平"和"效率"何者优先的问题成为中国公共讨论的中心话题.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汉语中通常译成"公平"的fairness,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的或方法论的概念,用来论证justice,即汉语通常译为"正义"的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汉语论者所说的"公平",更接近于在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justice而不是fairness,确切说更接近于罗尔斯正义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平等"(equality)概念.对此种意义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罗尔斯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很大程度上,罗尔斯正义论的最重要价值,就是以相当精确的方式论证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命题.但有意思的是,罗尔斯正义理论对中国学界发生较大影响的上世纪90年代,恰恰是中国社会逐步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指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自由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提出的普遍正义原则 ,这是罗尔斯对工业文明后资本主义非正义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罗尔斯认为 ,就像真理是思想的首要价值一样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一旦社会制度是正义的 ,许多社会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罗尔斯对普遍正义原则的论证既吸收了分析哲学的成果 ,又继承和发展了康德逻辑建构主义和传统契约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等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是人们的一项基本权利。"最不利者"是罗尔斯的平等观关注的焦点,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是罗尔斯平等观的主旨。本文以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为切入点,探讨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平等观,分析罗尔斯是如何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保护他们的利益。对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从柏拉图的国家正义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既定平等关系,到卢梭、康德的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再到罗尔斯的正义论,关于正义的理论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并形成了现代西方社会新的"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对个人正义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公平原则"、"自然的义务"和"职责",对公务员个人正义,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其一,对公务员个人正义的"公平原则"可以  相似文献   

10.
牛志强  宋修静 《求索》2012,(9):238-239,234
社会的良好秩序需要由公开的正义观念进行调节,而正义感的普遍形成正是评价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标准和道德支撑。罗尔斯"正义感的形成"及其何以普遍获得的问题,对于他本人所论证的"组织良好的社会"的构想和当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涵 《公安学刊》2013,(6):44-47
正义是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追求。西方正义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古代正义论是一种伦理学,属于应然的、观念的和道德的范畴。近代正义论以自由、平等、权利为其主旨与内涵,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道义论的公正范畴,二是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正义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学理、政治、道德及社会背景。《正义论》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回归,发扬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强调正义对于功利的优先,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当今中国具有现实意义,其对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正义观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健 《理论月刊》2013,(3):60-63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概念,并对功利主义正义观进行了批判。他通过预设一种"无知之幕"的状态,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在此基础上,他阐明了自己对不平等问题的主张以及补救原则。罗尔斯对正义理论的阐释和演绎成为政治哲学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新制度主义与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新制度主义认为,有效地保障私有产权制度将会带来效率,但是,公平问题影响效率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而,新制度主义走向了对意识形态的求助,认为意识形态如果能够使人们接受现存制度是公平的,就不会因公平问题而影响到效率。与新制度主义不同,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通过设定"无知之幕"下的个人选择而在理论上解决了公平问题,从而为效率的实现扫清了障碍。但是,罗尔斯的证明仅限于理论,对于20世纪社会治理的实践却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崔海龙 《人民论坛》2013,(2):216-217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如何再认识、建构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考验着我们的智慧。罗尔斯从假定的原始地位出发,论证了正义原则的发现,重点阐述了实质正义,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再读或许会对我们正确认识公平与正义,解决问题或矛盾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光斌  周艳 《桂海论丛》2003,19(6):69-71
正义理论在当代社会一直争论不休.罗尔斯以维护现代西方社会为出发点,阐述了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观;麦金太尔通过对正义传统的叙述,批评了当代以罗尔斯为首的新自由主义的正义观,认为现代社会正义的选择是他的所谓的德性正义.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正义理论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对罗尔斯理论的借鉴与运用中,女性主义者苏珊·奥金独具特色。从关爱女性权益的视角出发,奥金批判继承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两个正义原则等范畴;她尝试使正义原则直接介入家庭领域,提出正义理论的女性主义变体学说。奥金的尝试是建立在对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误解之上的,虽然其初衷很美好,但她抛弃了罗尔斯对自由原则首要性的重视,并将正义原则的适用推向了家庭的极致平等。在政治实践上奥金的家庭正义方案将会是失败的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追求正义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当代政治哲学家不断为解决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思路。罗尔斯提出两个正义原则,表达了对平等的关注。诺齐克从"持有正义"出发,论证个人权利是公正的底线。两位学者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公平平等论还是权利平等论。基于罗尔斯和诺齐克的社会应得理论视角,为缓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平等的分配正义问题提供理论思路,通过系统的制度创新来实现限制"权力"和解放"权利"相匹配,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协调机制,从而解决我国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出现被视为规范政治哲学的复兴并为当代政治哲学领域正义研究奠定了基石。虽然罗尔斯的正义对于构建公正社会能提供一种方式的制度保障,但达成政治上的公正共识却忽略正义真正应关注的现实并囿于西方自由民主社会模式因而不可能是正义的唯一之解。森认为罗尔斯的建立公正原则的基础主要是政治领域中的"作为公正的正义",完全的正义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其相关政策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因此森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分别从正义本身的思考视角、正义的疆域以及正义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哲学史上,对正义本质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率、美德、交往权利、与生产方式的适应等方面,但鲜有专门从秩序的角度梳理和规范正义的实质。本文从神话朴素秩序正义观、宇宙论秩序正义观、理性秩序正义观、法定秩序正义观、神义秩序正义观等角度对秩序正义做了梳理,并认为秩序是自正义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价值,或者说,保证社会的秩序是正义的底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