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的性质,认识原始社会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认识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从来就有”和“永恒”存在的。教师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没有私有观念。那末,  相似文献   

2.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问题: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私有制、阶级、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来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起义动摇了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奴隶社会生产力状况;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由猿群转变而来的;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使用的是石制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没有私有观念的社会。 2.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如下概念:神创论、进化论、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生产力、生产关系、氏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4.
原始社会的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曾经有过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氏族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种美妙的制度是注定要灭亡的。为了全面了解它,我们需要认识:“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4—155页)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及发展,并初步懂得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概念。 2.使学生认识到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二课时: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第三课时: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三、教学重点: 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的阐述。四、教学难点: 1.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最根本的内容和基础; 3.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公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制度虽然比原始社会进步,但却是一种极其残暴的剥削压迫制度。懂得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奴隶起义、平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教育学生认识: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压迫奴隶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萌芽,而奴隶起义和平民起义,又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制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主阶级是怎样统治与压迫奴隶阶级的。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初步了解奴隶起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第二课原始社会的生产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低,这种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的社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剥削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个框题,分别说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第一框题的内容共13个自然段,叙述了原始人是怎样改造自然的。由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别历史上各种经济时代的根据。所以教材在描绘原始社会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一种剥削制度,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暴力工具,资产阶级民主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初期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及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出比以往任何社会都要发达的物质文明,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对工人进行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资本主义制度在创造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又陷入了自身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封建社会里,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地主阶级依靠其封建特权,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农民,而且还运用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对农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懂得在一般条件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划分阶级的标准?阶级是随着生产的一定发展而出现的。2.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建立是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教材分析本课共有两个框题,通过阶级的出现和国家的建立说明奴隶社会是怎样形成的。第一框题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出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部探索人类社会早期发展历史以及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态和氏族制度演进的力作,旨在揭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和国家产生的深刻根源。不仅如此,该论著通篇文章蕴含着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的丰富思想。深入研读这部论著对于指导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认为,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适应人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在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自然地以血缘为纽带而生活在一起,组成以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原始公社。当时,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既是人们的生产组织,又是人们的生活组织,内部不存在任何具有强制性的暴力机关,因此并无所谓法律。在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内部,调节人们或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靠习惯或说习惯规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私有制代替了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发达国家中有许多人为了金钱不惜一切,人与人之间只是金钱关系时,心想:真不如回到原始社会!听历史老师讲,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连他们的“官”也和大家一样劳动。我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社会发展简史》的。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也了解到原始社会的穷困、落后和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对学生的要求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学习社会发展常识,对正确观察和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思想觉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有关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生产建立的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特征和实质;掌握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知识;进而认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认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目的是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上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观,认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从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人生、对人生观的不同看法,认识人生、人生观有社会性、阶级性、实践性。当代青年应当立志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共产主义人生观是科学的、先进的、乐观进取的、注重实践的人生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应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适应艰苦创业,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