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小学生择校入学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令人关注的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差距过大,使得择校成了必然,成为各方力量的一种博弈。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责任,怎样使有限的财政投入更好地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我认为,应在不减少对好学校投入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钟国伟 《世纪行》2013,(1):47-47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仍然不足二是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优、流动不畅、资源配置不均等。三是学校发展仍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我市提出以下意见:一、围绕义务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3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试点。二、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80%。三、统一城乡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区县(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城乡学校干部教师交流面达到15%以上。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质量标准。五、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六、培养照顾好110万农村留守儿童和3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七、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全面改善315万城乡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八、多形式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努力缩小区县(自治县)域内城乡学校发展差异。九、新增财力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财政教育支出按照政府核定的比例增长。十、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区县(自治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完成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熊思远 《创造》2010,(1):63-63
<正>要保证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最根本的途径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长期的城乡分割体制造成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公平;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导致地区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上的不均衡、不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公平;甚至同一所学校中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不均衡、不公平等等。  相似文献   

5.
高厚 《前进》2005,(1):52-54
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决不是生财致富的商业活动。但是—个时期以来,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在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出现了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趋势,在教育行业乃至社会上造成了一定混乱。对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绝不能放任自流,必须加强管理和整治,始终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不动摇,确保义务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11,(2):68-68
教育部近期将印发义务教育分规划,通过采取统一城乡教师工资待遇、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治理“占坑班”、改革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鼓励普通高中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方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王定华表示,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三思三创破解难题,作为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深化教育改革,科学调配资源,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成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之一。——突出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加大财政投  相似文献   

8.
李媚 《传承》2012,(19):41-43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教育发展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增加义务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十年来,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西义务教育一路前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许筠 《群众》2013,(5):I0038-I0040
中小学“择校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乱收费现象愈演愈烈,成为教育公平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突出表现,而导致“择校热”的根本原因则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面对这一难题,江苏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自2010年以来,省级层面出台一系列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各地通过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等,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0.
周宜开 《世纪行》2008,(3):13-13
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2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最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在校舍、设备、师资、经费、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差距。中共十七大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就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兹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鸿 《前进论坛》2009,(4):28-28
一、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倾斜 发展农村教育,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佘宇  孙飞 《时事报告》2014,(4):47-4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实现途径,现状却不容乐观。公众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负面影响非常突出,亟待解决。“择校”的根源在于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尤其是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对于家长而言,“择校”的背后更多的是“择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投入、教师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但关键仍然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3.
冯大生 《群众》2013,(5):I0040-I0041
为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省政府于2012年11月17日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管理体制和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4.
柴干 《中国人大》2012,(15):54-54
近日,江苏省沭阳县人大常委会在对义务教育法进行执法检查时,针对城乡教育差距大等问题,提出要加快教育均衡发展进度:一要加快研究制定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二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力度解决“择校热”问题。三要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内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相似文献   

15.
熊承良 《世纪行》2008,(2):25-25
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同时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意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优先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这是继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之后,国家作出的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协商论坛》2015,(4):34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区学校,直接造成城市学校教室拥挤不堪、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量加大,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对来说,农村学校却生源短缺、教育资源闲置荒芜,导致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逐年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使农村“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同城市中小学校相比,农村“普九”成果是脆弱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刘志锋  王金堤   《人民政坛》2006,(11):20-22
新修订《义务教育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第一次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入法律,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期望和要求作了积极回应,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刊记者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专访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流动致使城市学校压力剧增、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农村办学规模与数量压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关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等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