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概念、内容,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治国方略,从根本上肯定了法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公安机关的任务、特点,认清自己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自觉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对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公安机关是国家一支重要的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力量,其执法活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公安执法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最近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执法机  相似文献   

4.
林城 《前沿》2002,(11):112-113
对美国司法考察后 ,联系我国的司法现状 ,提出一些想法与司法理论界同仁进行讨论 ,以求借鉴他国经验促进我国司法改革 ,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一、坚定不移地反对人治 ,推行法治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方略 ,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的提出属里程碑性质的变化 ,它意味着人治将被逐渐赶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基本上属于人治史 ,因此人治惯性不好改变。但历史的趋势必须推行法治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加入世贸组织后 ,将加快法治进程。人治势力、刁蛮势力是推…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并被明确作为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枪杆子""刀把子"的公安机关,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前沿、居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最前哨。公安机关作为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其作用和效能靠什么来维系?靠什么来实现?靠什么来保证?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大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是治国方略的重大进步。一、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从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是人治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以后国家治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人治向法治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治理方式呢?这个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的巨大转变,是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又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建立那天起,我们党就开始着手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左"的思想的严重干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人治",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重新确立了思想  相似文献   

8.
安树昆 《创造》2007,(7):82-83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阐述.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中国开启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历程.  相似文献   

9.
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增强六个观念鲍遂献于复苓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增强六个观念。一、增强法治观念。所谓法治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人治开始过渡到法治,从主要依靠政策开始转向依据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新阶段,这一进步是巨大的。随着这一基本方略的推行,法治、法律等概念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新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依法治国给共青团事业带来的挑战1.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对共青团助手角色提出新要求。依法治国,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一种转变,是党在总结了从民主…  相似文献   

1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和发展。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使我国法治建设步入稳固的发展轨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又使这一治国方略通过国家的根本大法予以认可,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准则。这一方略的提出和确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正确抉择。依法治国方略载入宪法,体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计划经济作为高度集权的产物,经济主体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维系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靠行政手段,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     
《公民导刊》2014,(5):8
正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核心所在,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走过10年征程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时特别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党和国家在依法治国进入关键时期的政治思想指引,对推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天 《公安研究》2010,(8):72-75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机关设立公职律师是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参与诉讼、警察维权处理信访案件、先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需要。公安机关设立公职律师岗,必将对公安机关依法执法、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对公安机关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及打造"法治公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上,这一根本方针和奋斗目标的提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有健全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它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这两个概念又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布小林 《前沿》2001,(3):42-46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此作为今后的基本治国方略。这标志着我们党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更标志着我国的治国方略由实质上的“人治”向实质上的“法治”的历史性转变。依法治国反映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历程(一 )萌芽阶段1949年 10月建国起到 1978年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萌芽阶段。1949年 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是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新阶段的标志。建国之初 ,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  相似文献   

17.
安树昆 《创造》2007,(8):82-83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阐述.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中国开启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历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思维的提出,是继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我们党和国家对法治的认识和法治自觉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人治思维就是贤人思维,就是把公共事务管理的良善与否寄托于个别贤人,遇贤则良,遇不贤则废,结果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摆脱不了历史"周期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经过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伟大的目标,列入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这是我国治国方略向"法治"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目标的提出到目标的实现,还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一目标虽已得到全党全国的认同,但人们的认识上也还存在某些差距。其中包括法治的主体与客体,所依之法的性质与地位,以及建立法治国家的依靠力量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法治的主体与客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或必具前提。但它还只能说是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形式要件。任何国家要想长治久安,任何阶级要维护其统治,都可以也必须运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被提 上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1996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治国基本方略,被写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这既是二十年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结论,也是与国际接轨、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法治环境的内涵基本包括:法律宣传,即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普及,特别是法治观念的真正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