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玉洁 《法制与社会》2010,(33):178-179
行政赔偿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整个行政赔偿的结构和基本框架,它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保护意义重大。目前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立法模式、侵权行为范围和损害范围界定均存在不完善之处,我国可以对外国行政赔偿的理念和制度构建进行借鉴与创新,进一步扩大行政赔偿的损害行为与损害事实范围,从而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职能尤其是行政管理职能得以拓宽,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都可能给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对于行政侵权行为,公民、组织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要求行政侵权主体予以赔偿。但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范围的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救济制度。本文试就行政赔偿范围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范围主要解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致害时国家承担责任的范围行政赔偿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行政法律关系中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范围和程度,它对政府公信力的建立以及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纵观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关于行政赔偿范围的规定尚不够完善,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本文试从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立法现状出发,初略探析我国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完善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薛冰 《法制与社会》2010,(36):154-157
国家赔偿的范围是国家赔偿法的核心。本文就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从实定法的层面对现行行政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反思。对当前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国家赔偿法在确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标准、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赔偿范围狭窄问题的可行方案,对于完善国家赔偿法,充分实现国家赔偿的立法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赔偿范围是行政赔偿制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了整个行政赔偿制度的结构和框架,为行政赔偿划定了一个区别于民事赔偿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界线,对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意义重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赔偿制度相比,我国的行政赔偿范围在归责原则、侵权行为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损害范围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我国对行政赔偿制度理念和整体规则的创新与完善的进程也因此不断被向前推进,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应当注重结合本国国情,旨在切实、充分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赔偿范围问题是直接关系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发展过程和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别国立法之长,试图提出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立法完善的几个方向。通过立法完善的方式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7.
王宗忆 《山东审判》2005,21(1):42-47
行政赔偿范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造成侵权行为的主体范围,即国家对哪些人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二是造成损害的侵权行为的范围,即国家对哪些种类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三是侵权损害的赔偿标准,即国家对哪类损害予以赔偿。笔者针对行政赔偿范围的三方面内容,分别分析其立法的困惑和立法扩展。  相似文献   

8.
行政赔偿作为国家赔偿的一种,形式客观上存在着侵权主体、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责任主体相分离的特点.本文指出行政赔偿侵权主体范围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厘清我国现阶段行政侵权主体的范围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重大过错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万松 《行政与法》2003,(12):77-79
在行政侵权赔偿上,我国主要是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公务员基本上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不仅对受害人不利,对国家利益和相对人利益的维护不利,也不符合法律的一般原理。公务员对重大过错行政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具有必要性:可以防止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避免和减轻国家和纳税人不必要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国家赔偿法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和间接损害赔偿纳入赔偿范围违背了私法优位的立法精神,违背了宪政运动的本质要求和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完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抽象行政行为侵权现象近年日渐突现出来,理论界纷纷呼吁取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豁免,但目前我国的立法还是禁止将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并援引其他国家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现行宪政制度指出在我国实行司法审查是必然的选择,并可以通过立法的技术手段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论述了抽象行政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有效并被确认违法、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亟需改进。根据损害范围与赔偿范围相一致的原则,应当扩大行政赔偿的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与行政不作为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在行政赔偿程序方面,应当废除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程序,将必须的先行处理程序改为受害人可以选择的程序,建议在法院设立专门的国家赔偿审判机构,通过诉讼程序来审理和判决国家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13.
《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势在必行 ,其中 ,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是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应增加适当的立法赔偿、军事赔偿、公共工程损害赔偿及精神损害赔偿外 ,本文着重论述了对现今的行政赔偿、刑事赔偿范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4.
抽象行政行为侵权现象近年日渐突现出来,理论界纷纷呼吁取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豁免,但目前我国的立法还是禁止将抽象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本文主要分析了现行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机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并援引其他国家的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的现行宪政制度指出在我国实行司法审查是必然的选择,并可以通过立法的技术手段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论述了抽象行政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有:有效并被确认违法、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国家赔偿的范围,从国家的角度讲,是指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从公民的角度而言,是指国家对公民的哪些权利受到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按《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大部分,本文探讨的是行政赔偿的范围,主要从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损害范围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主要表现,及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第47条惩罚性赔偿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生 《法制与社会》2011,(29):59+63-59,63
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在我国民法立法史上具有突破性的地方:确立了一般产品在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在该法第47条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该法第47条关于惩罚性赔偿范围的规定存在相关概念不明确,适用范围、赔偿主体范围过窄等问题。本文主旨在于对《侵权责任法》第47条惩罚性赔偿范围提出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对汇兴实业有限公司诉上海浦江海关行政赔偿案例的评析,阐述了关于请求行政赔偿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识别。此案例是一起新类型的单独行政赔偿案件,通过对所争议问题的分析,本文作出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探讨,尤其是在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国家赔偿法规定的直接损失范围,请求行政赔偿所依附的基础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报导审理该类案件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邱烨 《法制与社会》2011,(28):56-57
本文从对法人侵权行为能力具备与否的争论入手,以“分拆式”和“一体式”两种立法模式考察为基础,对法人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方式展开探讨,并对我国的立法选择进行反思,认为法人机关与受雇人在执行职务中的侵权行为都由法人承担,由法人负赔偿责任,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服务者在侵权法中的地位与责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服务者 (以下简称ISP)往往因提供网络服务而被牵扯到他人的侵权行为之中。而他们在侵权法中处于中介者和间接侵权人的地位。立法对ISP的侵权行为的责任界定应从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两个方面入手。在归责原则上应以过错责任为基础。在责任范围上 ,应对其实行限制或豁免 ,即ISP一般不负赔偿责任 ,仅负有停止侵权责任 ,只有在技术可能且事实上已经知道侵权行为发生而仍不阻止时才应对以后的损害负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0.
汪君君 《法制与社会》2014,(22):257-258
环境侵权是不同于一般侵权责任的特殊侵权行为,一般的侵权行为的惩罚型赔偿是加害人向被害人支付的超过一般财产损失范围的金钱赔偿。环境侵权存在特殊性,但是一般赔偿方式仍是遵循传统民法的赔偿性原则,有很多不公平性。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的现状分析来探讨对这种侵权行为进行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指出环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的局限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方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