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作为加勒比地区投资的后来者,投资增长迅猛,投资集中于一些国家和特定行业。本文运用跨国投资折中理论框架对加勒比国家的资源、市场和非市场资产进行分析,发现加勒比地区作为发展中地区,其技术、管理等领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资源和市场是外来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投资加勒比地区主要有四方面风险,一是整体经济环境欠佳,二是经商便利度较低,三是外商投资面临较多障碍,四是中国企业面临一些特殊困难。为了更加理性地开展对加勒比投资,要用整体观念指导投资决策,以其周边资源和周边市场为投资主要目的,国家要为企业"走出去"建立根据地,企业要做好公共外交,从而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2.
当前适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和国家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东盟国家投资是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深化的必然趋势,这既有助于中国产能转移,也有助于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本文在梳理中国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立足于金融支持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现状,剖析金融支持存在的制约因素,探索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进入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3.
刘锋  朱显平 《东北亚论坛》2013,(5):55-63,128,129
俄罗斯不仅开发利用丰富的国内能源资源,而且十分重视开拓海外资源,积极推动和鼓励俄罗斯能源企业"走出去"。近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回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俄罗斯能源企业加紧开拓海外资源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其外向型能源发展战略日臻成熟。在国家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以大型能源企业组成的俄罗斯能源海外扩展的骨干力量。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能源企业对海外经营进行了调整。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的整合调整以及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俄罗斯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俄罗斯的能源外向型发展战略中的国家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能源企业的海外扩展将增加新的内容。未来,中俄的能源合作不仅局限于两国之间,而且将涉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源领域。只有进一步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投资自由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向海外投资的步伐与程度在加快加深。海外投资中分析资金投向地的法律环境是投资安全的重要前提。以越南为投资目的国,将《越南投资法》与《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协议》进行文本实证比较分析,析透出在越南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的机会与挑战,为中国企业安全"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点是东盟,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美国综合利用政治、外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非政府组织等不同手段来影响东盟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安全环境,引发中国在东盟经济投资的风险。本文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为背景,对美国介入中国在东盟经济投资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干预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回顾历史,我们院研究美国的经验教训可总结为四个"跟着走":一是"跟着研究对象走".因为我们人数较少,所以一直以中美关系为主要抓手,然后顾及一点美国外交、政治、经济和社会.美国提出"engagement policy",我们就研究"接触政策";美国出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我们就跟着研究其国家安全战略.这与我们美国研究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与我们的战略研究不足也存在联系.二是"跟着美国政治和经济周期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中国矿业企业开始全面实施"走出去"的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总的来看,中国矿业"走出去"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对非洲矿产资源市场开发规模小,与其资源的丰度不相适应,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改善,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外交工作的中心应当从政治、安全领域转向经济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应当追求全球性经济大国的国际定位,以节省战略资源,缓解崛起过程中的冲击力.与此相适应,中国外交的重心应当适度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据此,外交资源分布、外交人员构成和知识储备、外交服务对象和方式都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提供有关的会计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将成为必然。本文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计服务市场的会计服务需求与供给情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企业,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作用,更好地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军事优势在维持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相对弱化。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不仅面对日本等国在经济上崛起的挑战,而且还面对自身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下降的新形势。对此,美国从学者到冷战后上台的首位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政府均大造舆论,成功地将经济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经济安全。不过,这一时期面对经济安全问题,只能更多地依靠外交手段及经济方法来予以解决。与克林顿政府不同的是,小布什把发展当作安全的根本,反恐与反贫穷是其经济安全与外交的双重目标,对外援助则是其经济外交的主要手段。而以"希望"与"改变"为旗号上台的奥巴马政府,则希望借金融改革重塑华尔街规则,以保证美国经济安全;开展推进金融监管国际化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经济外交;通过亚太TPP和美欧自由贸易区来重建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积极炮制“中国债务陷阱外交论”,但相关指控事实上并不成立,因为中国投资不仅满足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而且能够通过中国基建企业“走出去”提供基建经验,其注重长期经济利益,目的是在推动当地发展的同时实现双赢。况且,中国并非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唯一或最大的债权国。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内因是其内部经济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外部核心影响因素是以美元流动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国金融霸权。中国应坚持将“一带一路”倡议塑造为新一轮的开放政策,以服务于“共同发展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出版业向东盟"走出去"极具重要性,但当前存在受文化差异影响较大、出版单位文化创新能力较差、人才缺乏和认识上的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等有利条件下,应充分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增强向东盟"走出去"的主动性;发挥广西的平台作用,增强新闻出版整体实力;增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能力;加强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供法律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建国初期为了求得国家生存,在国父本-古里安"外围联盟"思想的指导下,实施了一种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外交安全战略。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国家生存为核心目标,通过"合纵连横"的外交手段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构筑一条"均势安全"的战略屏障,从而平抑和抗衡阿拉伯世界的战略力量。其两大核心政策支柱为以土战略联合关系和以伊(朗)战略联盟关系。以色列的战略实践路径可以认为是:通过借助与巴勒斯坦问题非利害关系的域内大国—土耳其与伊朗—的战略力量为以色列国家生存空间开辟新的地缘政治资源,打破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被阿拉伯世界封锁和被孤立的地缘政治"困境",为提升以色列综合国力和战略影响力注入新的战略"能量"。以土战略联合关系和以伊(朗)战略联盟关系的合作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与安全等诸多国家安全领域。在阿以冲突背景下,以色列中东地区均势战略的两大战略支柱始终受到来自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影响与制约,表现出鲜明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在"新常态"背景下,拉美已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优先方向。贸易、投资和金融是驱动中拉关系蓬勃发展的三大动力,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拉合作的新领域和新增长点。对拉美而言,基础设施的存量不足和增量乏力成为制约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积累的优势无疑能够帮助拉美弥合其困扰已久的基础设施"鸿沟"。本文以拉美基础设施匮乏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困境为逻辑起点,从经济外交的视角剖析中国对拉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认为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应积极利用其资金盈余和技术优势在拉美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建设性作用。PPP模式是中国企业参与拉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新型模式,为中国对拉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机遇,然而PPP模式本身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钟悦 《国际观察》2005,(2):47-53
国家既然有"集体谋求强权的向往",那么,"权力"就会对国家这一行为体的外交行为构成支撑.本文以"权力向往"所引导的结果这一视角来对俄罗斯刚柔外交的行为进行解读,同时指出,俄罗斯刚柔外交的运用,其根本的依靠就是俄罗斯的硬权力和软权力.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本文还列举了俄罗斯针对北约东扩所采取的刚柔相济的外交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是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作为国家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对外目标的达成,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时期我国确定的加快对外开放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①的功能决定了在推进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视角,分析了北部湾经济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因素和效应取向及支撑条件,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思路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拉美投资正在成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企业在拉美投资建业面临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风险。为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应特别从拉美政治生态、市场环境调研入手,严格按照国际通行规章和相关法律法规行事,创建多元合作方式,签署国家层面的双边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投资利益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准联盟外交是国家间在非正式安全合作协定基础上开展的安全合作,它具有隐蔽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此外交模式的运作不依靠盟约,而依靠领导人互访、口头承诺、非正式安全协定或对外援助.当获得外部战略资源与保持外交自主性在决策者心里达成一种平衡时,准联盟外交就会比联盟外交和中立外交更具吸引力.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中立国家还是结盟国家都推行过准联盟外交,这为中国开展准联盟外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