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是民主政体的最理想的状态,是法律化了的民主政治.而现代民主政治就是政党政治.因此,一个国家法治理想的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党体制,或者说其法治建设就是这个国家形成与法治社会相一致的合格的、合理的政党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使政党的活动民主化和法治化,它不仅要求执政党领导人民建构一套科学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通过价值理性、价值真理的视角发现法治作为固有 价值、构成性价值的本来涵义,即以规则之治为载体,以宪法和法律至上为基本原则,以严格实施法律 规范、程序与制度为存在形式并以公共政治的规范化为实质;二是指赋予法治以神圣性的价值基础,它 作为“道”,体现为法治捍卫公民的自由,保护共和国全体公民的人权和尊严。法治的“形”指法治的 形式性,它使法治具有生命。它的出现在我国具有历史基础,但它的实现需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达成 共识、需要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制度建构及社会的健康发展。法治的“魂”与法治的“形”二者之间关系 密切,法治的“魂”赋予法治以“形”。法治与德治在规范方式、形成方式、内容、表现形式、实施方法等多 方面均存在不同,它们各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功能,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各自独特的重要作用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论述包拯吏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即民本主义入手,阐述其吏治思想的具体内容,重点分析了其关于“任德治吏”与“以法治吏”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其吏治思想与现代法治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包拯吏治思想对现代法治的若干借鉴,如法治须以民主思想为基础;现代“吏治”既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更要注重吏治。  相似文献   

4.
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时空条件是处在20世纪90年代并向21世纪交替期中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即它乃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接轨,其目标指向是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崇尚经济法治,把法律作为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种手段电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范国,并要求整个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与之相适应。只有这阵,才能确立一整套完备的市场规则,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所以,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为此,本文特就此主题进行一些法哲学…  相似文献   

5.
赵明 《法学研究》2013,(4):195-208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和揭示帝国立法的理性方面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从中华帝国政治使命实现的视角去审视其“礼刑合一”的法制架构,就不仅能洞见它与“三代”礼乐文化传统的契合无间,更能准确把握这一法制架构的理性特征。帝国法制架构的泛刑罚化现象根源于帝国安全的军事化政治使命的实现,具有自治性的礼制规范的创立与维护同样关涉帝国安全与秩序的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们珍视的古代立法智慧。传统法制之现代转型的成功则有赖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之现代世界观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6.
现代世界文明国家,不问其国体如何,而必以法治主义为基础,则莫之或异也。所谓法治主义者,就国家方面青,其一举一动,须完全以法律为依归;就人民方面言,则“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故凡属法治国家之人民,其日常生活之中,于国家法律之规定,恒三致意,庶于未来之事项,预防违法行为,而免人己问互相侵害其权利;于已发生之事项,依法为适当之解决,而使人己问各得其平。  相似文献   

7.
王红兵 《法制与社会》2014,(8):173+181-173,18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有着其深刻的背景,它首先是经济建设即市场经济的需要,其次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样,也是中国政府进行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其中亦包含着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各个部门法中。整个法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可以说,没有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和现代市场经济。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囿于这样的思维认识法治,将导致法律万能论。而本文试图从其产生的条件和土壤──社会中,来把握和认识法治。一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国家。国家是一个产生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国家的产生孕育着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相互分离。然而,这种分离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在专制政体下,社会依附于国家、受制于国家,市民社会完全淹没在政治国家之中;在专制社会里,一切唯权力至上,社会及其…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建设与法治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存生 《法律科学》2004,22(5):51-59
政治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群体对其存在与发展中的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所产生的观念和所进行的活动 ,以及由此产生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制度的总和。政治是否文明以及文明的程度可以从政治活动的目的是否为公和政治活动的公众参与度、使用手段的野蛮性和科学性上加以衡量。现代政治本质上是一种民主政治和政党政治。而这种政治的文明性主要表现为民主性、法律性和科学性 ,它集中地体现为法治这一政治体制。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应该以法治为价值目标 ,应与法治建设融合起来 ,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总目标自觉进行政治变革、推进政治发展的一种从传统政治走向现代政治即从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的活动过程。政治现代化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和走向,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政治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然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方略。一、法治: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保障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与人治相悻。人治,是传统政治的形态,是一种封建色彩极浓的…  相似文献   

11.
厉行法治:法律监督应如何定位———“依法治国与法律监督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王松苗法治———以权利平等为基础,以法律的最高权威为标志的民主政治,作为人类千百年来苦苦探寻的治国理想,正为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追求,所实践。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中国之需...  相似文献   

12.
《北方法学》2020,(5):120-130
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点在于免于专断,它许诺了一种无支配自由的理想,从中可以导出以共同善为旨归的实质合法性原则,否则法律本身就成为专断的表现,从而远离法治的无支配理想。另一方面,祛除专断要求在程序上克服不受控制的权力实施,法律统治的可能性因而要依凭政体形式、权力制衡、程序论辩等制度条件。此外,由于专断具有不可问责的特征,因而法治的实现还要求公民能够信任法治并透过行动对官员积极问责,这可称之为法治的文化条件。最后,法治在其性质属性上具有政治善、共同善、基本善以及内在的善之多重面向,这强化了无支配自由作为法治理想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现代多元社会的普遍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以国际金融中心而著称于世的国际化大都市,它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其拥有完备的法治,即传统而又现代的法治信念及架构于其上的体现并实践着法治信念的健全的法律制度。 香港的法治渊源于普通法系  相似文献   

14.
“监督”是从古到今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汇。中国传统监督制度历来发达并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却难以产生廉明高效的政府。与之相对,在西方制度体系中并不存在被冠以“监督”之名的公法意义上的制度,然而其发达的法治与有限的政府却相映成趣。中国与西方监督制度上的差别引起我们的反思:监督究竟是不是法治的范畴?它能否与法治兼容?  相似文献   

15.
池海平 《河北法学》2004,22(12):11-14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再次把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治国的基本方针加以确认。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要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就必须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它是实现现代法治的观念基础,也是评价现代民主政治国家的基本准则。对于法律至上观念的理解,不仅要从法律自身来理解,而且要从社会关系的层次上,从人们的理性选择等角度进行深层次的考虑。正试图从现代法治的理性选择的角度论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走向法治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法伴随国家产生时,以约束权力为标志的法治并未同时出现,人类曾长期地处于有法律而无法治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正因如此,人类从未停止过追求法治的理想。而当人类的文明进程发展到法治最终在一些文明国家确立且取得令人折服的成就后,应该说走向法治作为各国的共同方向是一个不需论证的命题。然而,现实似乎告诉人们,法治之路是艰难的──法治虽然无限美好,但它却不是靠歌颂、祈求或宣布就能实现的。本文认为:走向法治存在着政治上的悖难,对这一悖难的克服是法治确立的条件,克服这一悖难的过程使法治之路艰难。市场经济是孕育克服…  相似文献   

17.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它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而现代律师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民主政治的创设者、完善者、捍卫者,就担负了促进民主政治的责任和使命,律师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在法治国家中,律师的权利是公民权利的延伸,律师是公民私权利的职业代言人和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亲民政治是当代中国的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它是对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执政风格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亲民政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率先垂范,而且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作为法律人,如何从法治框架下正确理解亲民政治?如何正确认识亲民政治对于我国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大意义?进一步而言,亲民政治的法律内涵和法律本质是什么?它与古代的君主仁政有何区别?它和现代的民主宪政又有何内在关联?在以"民主政治"自居的欧美以及作为儒家文化圈成员的东南亚各国是否也存在亲民政治?近而观之,亲民政治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有何深远影响?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充分体现亲民政治的精神实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以"亲民政治"为特征的现实政治,对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所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何勤华教授主持并率领他的几位法律史博士生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即亲民政治的法律诠释、亲民政治的历史考察、亲民政治的域外实践、亲民政治的法律建设等,对"亲民政治与法治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本次论坛的形式尚属初次尝试,不足之处,欢迎批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方略。法治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必须是一切依法进行,在法制的轨道上运作,而不承认任何没有法律依据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在现代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政府即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法律实施和执行机关,大量的法律包括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许多法律都要靠政府机关来落实和执行,因此就决定了政府在法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没有法治政府,依法治国就失去了主要的支柱。所以,法治政府在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要建设法治国家,首先就要致力于建设法治的政府。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