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编辑者言     
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话语平台包括:学术专论,比较法—域外法—台湾法,立法建议—法条评析,实务见解  相似文献   

2.
编辑者言     
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话语平台包括:学术专论,比较法—域外法—台湾法,立法建议—法条评析,实务见解(包括但不限于判解研究,及于司法与行政),法律教育,学位论文,学术观察(如书评、学术批评、学术现象之检讨)。在必要和可能时,编辑者也将就某一特定主题以专题研讨展示作者之智识于读者。二、稿件篇幅不限,惟专论以不少于两万字为宜。编辑者希望作者因此得以从容铺陈,而读者则从条分缕析中得享阅…  相似文献   

3.
编辑者言     
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话语平台包括:学术专论,比较法—域外法—台湾法,立法建议—法条评析,实务见解(包括但不限于判解研究,及于司法与行政),法律教育,学位论文,学术观察(如书评、学术批评、学术现象之检讨)。在必要和可能时,编辑者也将就某一特定主题以专题研讨展示作者之智识于读者。二、稿件篇幅不限,惟专论以不少于两万字为宜。编辑者希望作者因此得以从容铺陈,而读者则从条分缕析中得享阅…  相似文献   

4.
编辑者言     
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话语平台包括:学术专论,比较法—域外法—台湾法,立法建议—法条评析,实务见解(包括但不限于判解研究,及于司法与行政),法律教育,学位论文,学术观察(如书评、学术批评、学术现象之检讨)。在必要和可能时,编辑者也将就某一特定主题以专题研讨展示作者之智识于读者。二、稿件篇幅不限,惟专论以不少于两万字为宜。编辑者希望作者因此得以从容铺陈,而读者则从条分缕析中得享阅…  相似文献   

5.
编辑者言     
编辑者将怀着对读者和作者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学术和法治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话语平台包括: 学术专论,比较法-域外法-台湾法,立法建议-法条评析,实务见解 (包括但不限于判解研究,及于司法与行政),法律教育,学位论文,学术观察  相似文献   

6.
编辑者言     
正编辑者将怀着对作者和作品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法治及其理论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理论平台包括:学术专论;学术评论(包括学术批评、立法评论、案例评析等);学术译作;学术随笔;法律教育评论;司法官来稿(视稿源情况可以分别是"检察官来稿"、"执法官来稿"、"代理人来稿"等)。在必要且可能时,编辑者也将就某一特定主题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展示作者之智识于  相似文献   

7.
编辑者言     
正编辑者将怀着对作者和作品的温情与敬意,持守对法治及其理论的虔诚与审慎,以《厦门大学法律评论》(以下简称《评论》)参与转型中国的学术建设、社会进步。一、编辑者为此所提供的形异而神一的理论平台包括:学术专论;学术评论(包括学术批评、立法评论、案例评析等);学术译作;学术随笔;法律教育评论;司法官来稿(视稿源情况可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为里、表,共同体现着话语权的分散化配置,并由此关联着共和精神和分力格局。学术自由故而为宪政的题中之义。宪政体制下政治系统对学术自由的尊重和对学术的纯粹性的敬畏,自有其内在逻辑。当代的情形则是,学术被纳入了相应的政治动员之中,从而形成了学术—政治关系的复杂形态。不过,宪政体制下对学术的政治动员和法治—宪政进程中对学术的政治动员呈现出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李瑜青  张建 《北方法学》2013,(3):109-114
民间法研究反映了中国学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对法律发展动力的一种新认识。上世纪80年代民间法在国家—社会框架、地方性知识理论和法律多元理论支配下进行的研究,以及新世纪10年来就纠纷解决功能的探讨等,无不反映了民间法研究通过对移植式立法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窘境的剖析,以批判性意识确立起自身独特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民间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必须要回到民间法研究的既有立场上。  相似文献   

10.
拾贝人     
盛夏烈日,银色的沙滩上,捡拾者迎着腥热的海风,或赤手或工具,搜寻掩埋在泥沙之下的珍贝、彩石……冬去春来,埋首于浩瀚卷帙,编辑者目光炯炯,探寻字里行间潜藏的星点光芒,点化平凡为神奇,编撰平淡为华章,持之以恒并使之积淀、传承……编辑者犹如海滩上的拾贝人,沙里淘金。  相似文献   

11.
全国法解释学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学研究》2001,(2):154-160
最近数年间,对法解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日见升温,书市已有多种专著在售,各种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也不在少数。学者们见仁见智,以自己不懈的努力拉动了法解释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呼应这一学术动向,《法学研究》编辑部和山东大学法学院于2000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联合主办了一次“全国法解释问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解释学与法解释学的定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法律解释的主体、法律解释的目的与原则、法解释与法学教育、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意义等展开了讨论。一、解释学与法解释学的定义洪汉鼎(北京市社会…  相似文献   

12.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时代呼声面前,法学理论工作者怎么办?以我之见,我们应深入、系统地研究改革中的法—经济现象,法—经济制度及其变迁,法—经济与法—政治、法—文化等社会现象和制度之间宏观或微观,静态或动态的关系,创立以中国法—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法—经济学。本文就法—经济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略述己见。一、法—经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法—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是,法的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后,政治权力尽管对学术的控制全面放松了,但其仍然时刻保持着侵入学术的可能。法学学术面对这种政治情势形成了一种既试图回避政治禁忌又试图迎合学术体制的犬儒主义生存策略,而民间法研究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种生存策略,民间法研究者无疑对当下中国的政治现实有着一种清醒的意识,但其仍然回避了关键的政治性法律实践问题,而在比较安全的去政治化的法律实践领域大力挖掘学术资源。民间法研究者还在既中立客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绝佳外表下不恰当地将这种片面化的学术研究放大到法治建设的全局性地位,为其进行精致的正当化辩护。民间法研究者最终通过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策略能够达到一种犬儒主义效果:对学术无能的不自知、对逃避政治现实的自我说服、对学术繁荣的自我陶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0月9—10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与《法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旅游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围绕我国旅游法学的若干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立法、司法、高校和新闻媒体的与会代表,分别就旅游立法、执法、司法和旅游法教学和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和法律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现对其主要观点分述如下:一、旅游立法问题有的代表指出,在旅游立法领域,一方面,我国尚没有旅游基本法,已有的旅游法规有限,另一方面,旅游领域并非完全无法可依,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门可以作为调整手段。对导游的管理,如资质认证…  相似文献   

15.
取法于欧陆的我国民法,为何将民事错误行为独特地表述为“重大误解”,至今仍是我国私法史上亟待破解的一桩学术悬案。“误解与错误区别说”和“误解与错误等同说”皆因缺乏对制度的语境把握和历史考量,从而并不能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私法史的考察证明,“重大误解”实为“重大错误”,是我国法在继受苏俄法过程中语言裂变和翻译异化的产物,它有别于德国法以表意主义为中心的意思表示错误制度,而与合意主义的罗马—法国法传统一脉相承。对此加以厘清,有助于在立法论和解释论上对这一条款进行准确操作。  相似文献   

16.
除了教科书、文件资料与案例之外,阅读经典文献也是国际争端解决法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加深理论根底。然而,当今国际法研究仍主要由西方学者主导,因此,应该更多地放眼国外的经典文献。对于这些经典外文文献,导读能够导引学生了解国际争端解决法的传统理论与最新发展,提高学术兴趣,从而掌握通向国际法学术殿堂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第九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东亚行政法学会第七届国际学术大会相继在杭州召开。第九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与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赔偿的理论与实务”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专家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与完善,提供了改良方案与建议。东亚行政法学会成立于1995年,是由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行政法研究会共同发起的学术会议组织,每两年轮流举办一次国际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8.
法社会学研究产生于学术规范化和本土化的讨论背景之中,过于强烈的规范化与本土化诉求导致法社会学研究承担了过重的学术外目标,而法社会学研究的学科积累和方法训练又无法回应这种理论需求,由此产生了表达与实践的二重背反。法社会学研究应摆脱规范化与本土化逻辑的负面影响,遵循学术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追溯从1920—1930年代的法律现实主义流派到“法与社会研究”40年的学术发展史,可以看到今天的法律、政治或社会环境与早期法学现实主义所处的环境已全然不同,在“法与社会研究学会”成立40年之后,新法律现实主义作为社会环境和法律界观念变革的结果应运而生,预示着一种法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法律现实主义将努力克服前辈的局限性和不足,积极倡导一种自下而上的经验研究方法,强调对法律作用的认识和制度的建构应该从事实出发,主张进一步推进法与社会的互动,以及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改革。今天,时代开始转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法律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上诉法院的判例和精美的理论。随着社会科学和经验性研究的方法逐步被法学界所接受,法学和法律教育的变革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20.
<正>一、会议概况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同日,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挂牌成立。2019年4月13日,在《监察法》颁布施行一周年及西南政法大学监察法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2019年监察法理论与实践暨监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西南政法大学和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共同主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