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甲氰菊酯在动物体内代谢速度较快[1-2],吸收后分布于全身各脏器组织中,心血中含量较低,不易检出[3]。本案例采用LC-MS/MS在人体静脉血中检出甲氰菊酯及其代谢产物,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杨某,男,49岁。2013年8月12日喝了在某药店买的蜂王浆后身体不适,怀疑中毒遂报案。提取蜂王浆液体和杨某静脉血进行毒物检验。1.2检验方法仪器设备API2000 LC-MS/MS液相色谱-串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的法医毒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益鹄 《法医学杂志》2004,20(2):101-104
我国法医中毒案件在许多方面具有显著中国的特色。法医了解和认识这些特色,有利于法医毒理病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法医中毒案件的鉴定。下面仅从几个主要方面简要加以介绍。1我国中毒发生原因和方式的特点在我国,中毒是法医实践中继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之后第3位常见的死因和尸检类型[1]。综合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汕头、湖北省部分地区等公开报告的资料[2-6],在5757例中毒死尸检案例中,自杀中毒最多见,计4151例,占72.10%;其次是意外中毒,1050例,占18.24%;他杀投毒也不少见,505例,占8.77%;此外,原因不明的中毒尸检51例。Litovitz等[8]20…  相似文献   

3.
正正确判断一氧化碳(CO)中毒死亡,对案件性质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涉及死亡案件的CO中毒案例的特点,本文通过对53例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为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死因鉴定提供参考借鉴。1案例资料1.1案例来源本文53例CO中毒死亡的案例,均为本法医室1998年至2013年间受理鉴定的尸检案例。所有案例均已经检验确定系CO中毒死亡,或死者原有疾病  相似文献   

4.
唐光峰  张杰  彭磊 《法医学杂志》2006,22(3):238-238
在强奸案件的检验鉴定中,一般只需对载体上(包括受害人阴拭、内裤、及现场提取的物品等)精斑中男性DNA成分与犯罪嫌疑人的血样进行比对,即可做出认定或排除的结论。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混合斑中女性成分的检验在案件鉴定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现报道两例如下。1案例材料案例1: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祖孙、叔侄、同胞、半同胞等隔代基因遗传的亲缘关系鉴定,可采用ITO法计算似然率值LR进行判断[1]。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案例中,采用ITO法,即使大量增加STR基因座检测数,也不能有效提高LR值,可采用家系基因型重建法[2-3],以便获得确定亲缘关系的支持证据。本文通过1例半同胞鉴定案例,介绍该分析方法为同行参考。1案例鉴定1.1简要案情本实验室受理1例因遗产纠纷需进行半同胞亲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的推广,中毒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群体性中毒。而临床损伤检验鉴定方面无相关规定,法医临床鉴定面临无章可依的局面。本文收集重庆地区香豆素类中毒案例,通过统计分析,制定了法医学诊断要点,筛选了致人体器官损伤特征性指标,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相应条款进行了损伤程度鉴定,以期能为此类中毒的检验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隐匿式中毒自杀是指死者生前出于特殊目的,如嫁祸别人,而隐蔽地应用毒物自杀的一种死亡方式[1,2]。隐匿式中毒自杀多发生在纠纷发生过程中或不久,易引起对死因的争议。本文收集13例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提出毒鼠强隐匿式中毒自杀的特点及相关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1案例资料13例毒鼠强中毒均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7-2003年的尸检资料,每份资料包括法医病理学尸检鉴定书、尸体解剖记录、毒物化验资料等,部分案例还包括案情调查和抢救病历,见表1。案例性别年龄案情争议原因病理检查及化验结果1男42伍某因家…  相似文献   

8.
毒物分析主要研究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检材或其他检材中毒物的分离与鉴定,能查明中毒原因,澄清案件性质,在死因鉴定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随着毒物检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毒物分析技术手段已在侦查破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了两起中毒死亡的案例,通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关键检材中分别检出特丁硫磷和一氧化碳目标物质,后结合现场勘查等材料成功侦破,还原了案件真实面目,突显了毒物分析技术在服务和支撑实战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中毒死亡或损伤致死的案例经常遇到,但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案例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20例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尸检资料加以分析,从判断死亡原因、确定案件性质等方面进行归纳,力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1 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案例中,男14例,女6例,男女比为7:3.年龄最大者为67岁,最小的19岁,20~60岁16例.其中农民18例,教师和售货员各1例.1.2中毒、损伤与死亡原因的关系本组案例全部经过系统解剖、毒物检验,除3例检见致命性损伤外,其余17例损伤均匀非致命伤.3例有致命伤的案例中,2例检出非剧毒毒物,为损伤致死,1例检出剧毒毒物,为中毒致死;17例非致命伤的案例均检出剧毒物质,均为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0.
Lu GZ  Wang JH 《法医学杂志》2007,23(2):137-139
目的提出对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损伤程度的评定方法。方法案例中44名中毒者根据GB/Z40-2002《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进行中毒程度评定,再依据重、轻伤标准作出损伤程度的评定。结果44名硫酸二甲酯中毒案件中重伤4人、轻伤4人;未达到中毒程度,不构成重、轻伤的36人。结论在涉及中毒的案件中,损伤程度的鉴定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有关职业性急性化学药品、毒剧药品中毒的诊断及分级标准,结合人体轻、重伤鉴定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件的法医学表现,以期提高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方法收集54例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例,通过病理学、毒理学变化及案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规律。结果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病理学表现以急性肺淤血、肺水肿等一般猝死改变为主,部分死者心肌排列紊乱及断裂。死者心血中均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皮肤组织部分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结论氯化琥珀胆碱中毒具有死亡快、手段隐蔽、难以抢救、易漏检等特点。对于猝死案件、死因可疑案件应将氯化琥珀胆碱作为常规检验指标,防止此类案件的未检或漏检。  相似文献   

12.
<正> 收集本文作者1990年至2000年所检验的43例中毒致死案例的资料,旨在探讨这类案例的特点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1资料统计1.1中毒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在43例中毒致死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男女比例为1.69: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40岁(35例,81.4%),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58岁。  相似文献   

13.
陈龙  李中 《法医学杂志》1999,15(3):131-132
通过对食用河豚鱼干致死案例的系统法医学检验,详细探讨了河豚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有关问题,包括河豚毒素的特性、中毒致死量、TTX的提取、毒理作用、中毒表现、法医学鉴定要占量检测方法等,强调指出,案情、TTX的定性和定量检验、尸检见发绀、胃肠胀气并能排除其他死因,结合动物实验,是明确河豚中毒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4.
1案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2001—2008年鉴定的6例刺激性气体急性中毒死亡案例,其中硫酸二甲酯、氟乙酸甲酯、硫化氢、二氯甲烷、氯磺酸、液氨中毒各1例。  相似文献   

15.
常染色体STR分型鉴定祖孙关系的亲权指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DNA遗传标记在亲权鉴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扩大了检材的使用范围,也扩大了亲缘关系的鉴定范围,使鉴定隔代、同胞、旁系亲缘关系成为可能。近几年,由于父或/和母已亡,或某种原因不能参与检验,为了认亲、移民、继承财产、入户等要求进行隔代鉴定的案例有所增加。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已受理了10余起祖父、祖母、孙“三联”的隔代血缘关系鉴定,现对此类个案根据家系基因型重建计算亲权指数的方法[1]作一分析讨论。1隔代亲权鉴定的原理隔代(一三代)亲权鉴定的原理与鉴定父权的原理一样。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孩子与父母各方必定有1个等位基因同…  相似文献   

16.
亲权鉴定是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的三联体(父-母-孩子)和二联体(父亲-孩子或母亲-孩子)能用常染色体STR进行检验鉴定,然而某些特殊亲权鉴定(如缺少双亲的姐妹认亲、同父异母的半同胞姐妹认亲、隔代认亲等)常染色STR难以排除或认定。x染色体STR由于其遗传的特性在上述案例中具有其它染色体无法比拟的优点。本文报道应用X—STR荧光复合扩增的方法认定祖母与孙女亲缘关系1例。  相似文献   

17.
芬太尼中毒死亡大白兔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芬太尼中毒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用6只雄性大白兔按5.4mg/kg(2LD50)经耳缘静脉推注芬太尼注射液,大白兔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睾丸、胃、心血、周围血、胆汁和尿液,用正己烷∶乙醇(20∶1)萃取,利用UPLC-MSn法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芬太尼含量,使用SPSS15.0进行方差分析,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实验大白兔给药后1min出现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等中毒症状,平均4.7min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死后肺内芬太尼含量最高,其次是肾和心,而尿液中含量较低。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与相关案例报道基本吻合,提示肺、肾和心脏是芬太尼中毒案件鉴定的理想检材,芬太尼在致死大白兔体内的分布规律可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9例铊中毒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铊是一种稍带蓝色的银白色稀有金属,金属铊单体基本上无毒,但是铊盐却有较大毒性,一般所指的铊中毒均指铊盐中毒,而其中又以硫酸铊中毒最为常见。由于铊盐溶液无色无味,且毒性剧烈,所以近年来利用铊盐投毒的案例时有发生[1-3]。利用铊盐投毒隐匿性强,往往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常因诊断不明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本文通过对一起2年内,系列铊投毒案的案情及9例中毒者的病史资料进行研究,拟阐明铊中毒症状的特点、毒物分析及损伤程度评定的要点,以期对法医学鉴定有所帮助。1案例资料湖北省某县2000年9月~2003年4月发生的一起铊投毒…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案例1:2020年8月,某派出所送检褐色粉末1份。案例2:2020年8月,某派出所送检褐色树皮状物质3份。案例3:2020年9月,某分局刑科所送检绿色树叶和紫色木质物质各1份。送检部门要求对上述检材中是否含有二甲基色胺(3-[2-(dimethylamino)ethyl] indole,DMT)成分进行检验。1.2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为断肠草(钩吻)中毒死因判定提供参考数据和病理资料。对一例口服自制中药致钩吻中毒死者进行尸体检验、组织病理检验、毒物检验,采用组织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进行病理检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对心血、中药汤进行毒物检验,查阅了钩吻中毒的相关文献,总结钩吻中毒的中毒情况、中毒症状及死后血液或组织中的含量。钩吻中毒死亡案例报道较多,但死后毒物学数据较少,本例死者中毒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血液中浓度分别为77.4、30.3、37.1 ng/mL;脏器组织病理检验发现窦房结动脉狭窄、窦房结区心肌纤维化,钩吻中毒的典型特征。急性钩吻中毒,脏器组织病理检验难以发现典型特征,但中毒死后毒物检验数据的积累可为死因判定提供基础数据,为相关案件的死因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