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末期以来,中国积极推进中缅政治合作,加大对缅经济技术援助,扩大在缅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这些举措使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大大提升。印度认为,中国“南下”缅甸对其在缅利益、国家安全以及“东向”政策的实施构成了挑战,遂通过政治拉拢、插手南海问题等措施,意图干扰中国“南下”缅甸的进程。中印在缅利益碰撞,不仅使两国在缅甸的合作难以开展,也促使缅甸加快实施大国平衡战略,以期利用印度来平衡中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1月1日(缅甸)新华社讯,一九七六年苏修以各种手段拉拢缅甸,缅方对苏修代表团仅以礼相待,接待规格不高。本文有如下四个章节:一、缅苏人员往来;二、苏联利用缅甸节日进行活动;三、缅苏关系其他方面的活动(展览与赠送等);四、缅甸和东欧国家及蒙古关系。2.4上  相似文献   

3.
推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解决中国与缅甸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不可比问题,进而为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需要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本文对中缅两国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财务报表的组成和编报责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对中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明初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主要是以朝贡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东南亚各国把造使者附载方物来中国进行朝贡,而明政府则以赏赐的方式收买其“贡品”。这种所谓的“朝贡贸易”到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鼎盛,出现了海外16国、遣使1200多人同时入贡的盛大场面。郑和下西洋不仅加速了中国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明太祖刚刚建立明朝时,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同东南亚各国搞好关系,他于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月连续两次派出使者到占城、爪哇等国,颁赐诸国王以玺书、大统历、织金绮缎、…  相似文献   

5.
缅甸民盟政府实际领导核心、国务资政昂山素季于2016年8月17~21日对华展开为期5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昂山素季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谈,双方就深化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合作、维持两国高层互访并强化民间往来、促进中缅边境地区稳定等达成共识.中缅双方发布了联合新闻稿,并签署了中缅《促进双边经济与技术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据我国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时,有一个叫做“掸国”的国家先后几次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由于首先提到“掸国”贡使的史料中记载他们是从“永昌徼外”来的,而今天滇西境外又恰好是缅甸掸族的聚居区掸邦,故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个“掸国”的地理位置就在今天缅甸的东北部地区,“掸国”是由掸族的先民建立的一个古国.所以,在谈及缅甸古代历史和早期中缅关系时,人们总会提到这个“掸国”.又由于缅甸的掸族与我国的傣族本为同源民族,他们在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经济等方面至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跨境民族”群体.因此,一些研究傣族史的学者又将“掸国”同傣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认为“掸国”的疆域还包括了今德宏傣族地区的一部分,“掸国”的历史也属于傣族史范畴,并将其写入了傣族史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7.
姜永仁 《东南亚》2003,(4):51-57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友好相处,通商通婚,建立了传统的胞波友谊。在反帝反殖斗争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使两国的传统友谊。旅缅华侨华人为中缅友谊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将从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侨华人在政治上与缅甸民族的融合、华侨华人在经济上与缅甸社会的融合、华侨华人在文化上与缅甸文化的融合、华侨华人社会的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一、缅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始于交通,中缅交通始于腾冲的蜀身毒道的开通。蜀身毒…  相似文献   

8.
韦健锋 《东南亚》2013,(2):67-75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度文明是贯穿古代印缅关系的一条主线,是推动古代印缅交往的思想发动器,并为这种交往提供介质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缅关系曾长期紧张,近期却明显回暖。两国改善关系各有考虑:美认识到制裁效果甚微,反而将缅甸推向中国等亚洲国家;缅想借奥巴马政府上台之机,争取美放松对其制裁与施压,并承认2010年大选结果。不过,两国关系要有实质性提升仍面临困难。关仍认为缅存在民主、人权问题,而缅对美疑惧心理也短期难消。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缅甸民选政府取代军人政府执政后,美日两国的对缅政策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美国对缅出台“务实接触”政策,既有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发生变化的因素,更有美国需要缅甸作为其“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支点的原因;日本则借长期以来对缅“建设性干预”政策和经济合作恢复两国间的“特殊关系”,从而确立其在东南亚的主导地位。未来美日都会更加重视两国在对缅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甚至在扩大各自对缅影响力方面的竞争还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1.
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后,日本就对缅政策进行了适度调整,日缅特殊关系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强化,日缅特殊关系的发展延续是日缅两国维护各自利益的产物。虽然日本为确立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实现政治大国奠定基础,从而维系特殊的日缅关系,但其未来走向仍将受到其ODA政策变化、缅甸对外开放政策和贸易政策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缅油气管道给中缅两国带来巨大地缘政治利益的同时,也将改变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和南亚的能源地缘战略格局。中缅油气管道的规划建设既有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战略考量,又有地方省区市政府的利益驱动,更有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因素。一方面,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运营不仅延续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滇缅公路的辉煌,将中缅睦邻友好关系推上新的高度,而且也是中国拓展与东南亚和南亚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缅甸借助中缅油气管道不仅成功开展油气外交使缅甸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国家,振兴缅甸经济以提升缅甸在亚洲的经贸地位,而且提升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对中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缅是友好邻邦,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中缅两国于1950年建交。 中国发展对缅贸易有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中缅两国都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这为两国发展和扩大双边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成为发展双边贸易的巨大推动力;其次,中缅两国陆地边界线长,这为两国发展边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三,中缅两国贸易历史悠久,许多中国商品早已打入缅甸市场,并已赢得了信誉;第四,中缅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双边贸易可以实现经济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第五,近年来,缅甸政府扩大了国内生产和消费,在从…  相似文献   

15.
1945-1953年,中缅经贸规模和数量都较为有限。然而,由于中国推动双边关系方面的努力、“金三角”问题和大米贸易的杠杆作用,使两国经贸关系在1954年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中缅建交初期,在两国经贸发展中政治因素多于经济成分的这种模式,至少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缅甸放弃“缅甸式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6.
八百媳妇国就是泰国历史上的兰那王国,即披耶孟莱开创的王国。根据泰国史书记载,从公元1261年(佛历1804年)孟莱王登位为王算起,至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佛历2099年),缅甸洞吾王朝攻灭景迈,八百宣慰司亡于缅(泰文兰那史记载,兰那于佛历2101年亡于缅,比中文史籍迟二年),前后约三百年。这三百年间,其疆域是有变化的。中国文献的记载 一、中国文献的记载 八百媳妇国的疆域是怎样的呢? 中国古代文献是这样记载的: (一)《明史》八百媳妇条提到,“其地东至车里,南至波勒,西至大古勒,与缅甸邻毗,北至孟艮。自姚关东南行五十程始至。平川数千里,有南格刺山,下有河,南属八百,北属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缅甸前发表了题为《续写千年胞波情谊的崭新篇章》的文章。中缅建交70年来,两国胞波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冷战时期,两国从最初的疑惧、冷淡到胞波关系的确立,和平与安全成为中缅关系的共同利益点。冷战结束后,中缅胞波关系的内涵扩展到政治、经贸、援助和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21世纪初,缅甸成为中国青睐的重点投资对象和能源通道,给中缅胞波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两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中缅命运共同体,中缅胞波友谊进入了新时代。中缅胞波关系的新陈代谢是两国共同利益基础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20世纪初以前中缅之间贸易及人员往来的过程,认为双方交往虽发端于汉代,但直至元代时,才有华侨定居于缅甸。到了明代,华侨社会开始在华侨人口较为集中的上缅甸的部分地区形成和出现。清代是华侨大规模移居缅甸时期,既有陆路迁移也有海路迁移,随着华侨大量移居缅甸,一些能够聚合缅甸华侨的纽带,如地缘组织、血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纷纷成立,华侨社会则在缅甸较多地区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频发军事冲突,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缅两国因经贸往来、基础设施等合作,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对中缅边境而言,"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厘清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需从"安全复合体"角度审视中缅边境。在中缅边境这一"跨境安全复合体"中,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各安全领域通过各自的发展互动形成了消极的安全外部性,并透过中缅边境向两国扩散了跨境的安全影响。目前,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虽已开始执政并加速民族和解进程,但尚有民族地方武装尚未签署全国停火协议。当军事、政治冲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中缅边境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安全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中缅边境现存的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机制,不仅在治理领域整合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议题,更取得了不俗的治理效果。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亟须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李晨阳 《和平与发展》2012,(2):29-37,71
缅甸2010年大选之前,中缅关系中中国较长时期是缅甸最重要的伙伴,但中缅关系中矛盾也始终存在,缅甸也一直在谋求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2010年缅甸大选之后,中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友好合作的态势,但缅甸国内政治的变化以及西方国家与缅甸关系的改善对中缅关系的挑战也是客观存在的。未来中缅两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依然存在,中缅还将继续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但中国在众多大国对缅关系中独占鳌头的局面将不复存在,缅甸在中缅双边关系中的主动性会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