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于2007年制定了《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为配合该法案的实施,又于2008年公布了实施细则草案。美国新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降低了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泛政治化风险、提高了审查程序的透明度、加强了外部监督,从而增强了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可预期性,在规范外资并购交易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美国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立法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2008年8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31条明确提出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为有效实施该条规定,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最新立法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也称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收购他国企业的一部或全部资产,并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控制的行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外国资本直接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实例开始大量出现。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未能形成一部系统的涉及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法典。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部涉及该制度的专门性法律,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正式建立。同年8月,商务部颁布了《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这两部法规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领域的法律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外资并购门槛的国家,经过将近一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体系。相较于美国,我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我国应当有选择地借鉴美国在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领域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继续完善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基本框架、审查标准、机构设置和审查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从制度层面进一步保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贺丹 《法学论坛》2012,(2):48-55
国家安全审查是对企业海外并购影响最大的贸易保护措施。近年来,数个国家对其外资监管法律进行了修改,其共性是建立或完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这种对国家安全审查的关注和强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最大法律风险。从国家安全审查的法律实践中可见两个明显趋势:国家安全概念的扩张与审查过程中政治考量因素的增加,但中国企业应将政治风险与政治因素转换为法律层面的问题,合理进行并购申报,并通过东道国诉讼程序、WTO规则、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等多种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对海外并购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外资并购的监管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逐渐形成体系。但现行法律关于国家安全审查的规定相对简单,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安全审查有其独立性,行业审查和反垄断审查均不能代替国家安全审查。建议我国成立类似于反垄断委员会的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专门处理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并从审查对象、审查标准、审查机关、审查程序、救济途径等方面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会2007年通过的美国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扩大了外国投资属于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进一步改进了外国投资领域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外资并购领域加强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为有效维护本国利益,我国也应建立外资并购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本文在分析美国外资并购领域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丁丁  潘方方 《当代法学》2012,(3):131-138
2011年2月,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构建了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基础。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我国外资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实现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外资并购国家安全的审查对象须进一步进行解释。通过国家安全的类型来考虑审查的因素是可取的途径之一。国家安全审查的程序包括提出申请、一般审查、特别审查、国务院决定等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7.
美国外资监管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东洲 《法学杂志》2006,27(6):145-147
美国是世界上对外资准入限制最少的国家之一。但随着其他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劲增长及美元的贬值,外国投资者开始大幅度增加在美国的投资。于是,实践中交易行为的发生与现时上法律制度的缺位,使得外国企业并购美国企业的行为是否会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负面影响这一问题,成为当时美国国内的热点,并最终催生了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切实解决“申诉难”问题,2007年修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时,通过明确规定申请再审"上提一级"管辖,列举再审事由,增设对再审申请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期限等内容,对当事人行使申请再审权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审理案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上次修正《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审判监督程序作详细、系统的修改,解...  相似文献   

9.
2007年美国出台了《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这进一步完善了美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对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只有一些原则性规定,尚无一套切实可行的审查制度。本文在分析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之程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8日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确立中国外资并购管制体系的同时,也留下了审查程序缺失这一极大的漏洞。笔者提出了经济效率、比例原则等一系列在建立这一程序时所应考虑的因素,并建议应当在明确相关术语和审查标准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规则,建构一套包括审查程序、协商程序、撤回机制以及救济程序在内的完整规则,以便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实现促进外商投资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欧洲国家,波兰法律传统虽传承自罗马法系,但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经过岁月演变,在不断的整合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波兰民事证据程序的特点,体现在证据内容。证明主体,证明责任,推定,证据的提出、接受和评估,以及证明方法,上诉程序中对证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博文 《北方法学》2014,(6):150-157
"国家承认"是涉及国际主体能否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国家权利和履行国家义务的国际法基础性问题。随着国际社会的高度一体化和国际组织的蓬勃发展,传统实践中双边的"国家承认"逐渐被集体性实践所替代。联合国的会员国准入制度与国际社会对一个主体的国家资格的承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国家承认"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新近的乌克兰局势可发现,联合国会员国准入制度在"国家承认"的层面面临着种种挑战。为保持和发展联合国的会员国准入制度在"国家承认"问题上的优势作用,应该促进现存会员国对彼此文明的欣赏、包容和互鉴,在安理会和大会形成趋于一致的价值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分析,从而和平解决与"国家承认"相关的国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民法在调整对象的确立及流变上,与大陆法系资本主义国家民法相比呈现出特殊意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后者的民法没有调整对象。法律调整对象包括民法调整对象这种法学用语,本身并不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功能或意义,民法调整对象作为揭示民法与社会之间关联的一个学术范畴,它处于民法本体论的视域之内,即民法调整对象理论承载着关于民法本体的相关知识。民法与民法调整对象在属性上表现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民法调整对象的形态而言,可分为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在国家正式制度层面民事立法所体现的民法调整对象系属实然层面。从民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方法来划分,可以区分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对内研究与对外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如何构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从"黄金时期"转入"社会福利危机时期",对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来说,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价值选择与制度重构的双重挑战。在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大背景下,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理念应从"反贫困、重效率"向"保障积极人权、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回归;社会保障的核心制度模式应当是发展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将国民的发展权置于首位,促进充分就业,使发展型社会保障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之间呈现良性的互动。我国应依据上述原则和理念,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主要面临"内政"的概念有分歧、"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外延在扩大、"保护的责任"日益凸显以及国际法上的民主与法治价值观更受重视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家利益的日益扩大,促使中国政府应反思并调整不干涉内政原则。"保护性干预"将成为中国应对不干涉内政原则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尽管WTO法没有明确规定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可适用法律的范围,但是在WTO争端解决中,直接适用非WTO国际法规则仍缺乏充分的法理依据。适用于WTO成员方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并不当然构成WTO争端解决中可适用法律的一部分。DSU的有关条款,比如第7条和第11条,也排除了直接适用其他国际法规则的可能性。DSU第7条限定专家组行使职权时必须适用WTO涵盖协定的有关规定,而DSU第11条仅提到客观评估"有关涵盖协定的适用性",从而排除了非WTO国际法规则的"适用性"。在WTO争端解决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未被授权直接适用非WTO国际法规则,但可以将其作为解释WTO涵盖协定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电话网络诈骗高发背景下开展对诈骗受害人心理等特征研究,深入了解此类犯罪,为此类犯罪的控制和预防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案例回顾法对255例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受害人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受害人中女性占51.6%,男性占48.4%,平均年龄29.75岁,学历分布在各个层次中。根据受害人表现的突出心理特征,分为“突陷困境后主动避难”类,占总数29%;“帮助他人”类案件,占总数23.1%;“期望好运气”类案件,占总数20.4%;“过渡信任网络交易安全”,占总数27.5%等。有40.4%的案件冒用警察等权威职业身份进行犯罪活动。研究证实受害人学历高低与信任和服从权威职业无统计学关系(F=4.627,P=0.201)。“期望好运气”受害人群有年龄差异,青年人更容易受骗。(F=32.4,P〈0.001)。结论 诈骗案件受害人特征与传统认识不同。受骗后存在急性应激心理、利他心理、服从权威、期望好运气等复杂的心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永亮  黄晓 《行政与法》2012,(12):62-67
在国有银行股权改革进程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启动者、提供者,国有银行股权改革体现了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由表及里、渐进式的逻辑特点。由此形成的政府与银行间"惯性控制"与"惯性依附"的非同寻常"关系"对法律产生了"挤出效应",致使法律边缘化、纸面化,即"法律失灵"。因此,完善国有银行股权结构,关键是要信守法治理念,清晰地界定政府之于银行的边界,取消政府利用银行体系实现政府广泛政策目标的做法,允许银行根据商业目标做出贷款决策。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具有四重意蕴:一是整合性意蕴,是对既有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尤其是哈特和德沃金的法律有效性概念的总结和整合;二是超越性意蕴,哈特和德沃金将法律的事实有效性和规范有效性对立起来,而哈贝马斯的法律有效性概念则将这两个维度统一起来;三是反思性意蕴,他将现代法律理解为行动系统,是建制化和合法化的统一,揭示出现代法律的实质是“事实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社会媒介”,法律之“应该”最终体现在法律之“是”上;四是批判性意蕴,哈贝马斯只是在“程序”这一维度上作出了自己贡献,现代法律的有效性应该是哈特的“形式”、德沃金的“内容”和哈贝马斯的“程序”这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