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就是<概论>课所讲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而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成长.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引入<概论>课堂,可以打消学生对<概论>课的反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正向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心政治的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践行开放式课堂、参与型课堂,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田鹏颖,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标兵人物”。  相似文献   

3.
陈明乐 《传承》2011,(21):32-33,4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只有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考查评价方式,改变点名方式等,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发挥该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湖南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人文历史内容,是难得而宝贵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实践教学教育资源,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激发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教育作用。将湖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概论》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基凤  陈一栋 《传承》2012,(24):26-27,43
当前,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仍然重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理论教学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回应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开展实践教学,锻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5)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是统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线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探讨这一问题对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论文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讨了体验教学的方法,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以及"概论"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应把握好的两大关系,试图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等创立者和继承者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入原著教学将会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意义,提出教学中原著的选择原则以及教学过程中适宜大学生阅读的原著;提出教师导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主题论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鲁振祥(1.05)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从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谈起梁柱(1.18)“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赵翔田川(1.2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朱敏彦(2.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章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育教学,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育教学,凝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育教学,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形成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史中若干问题考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应用、解读的历史,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意义、进程、成果、规律和经验的理解。这一概念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提出的,但它又同共产国际七大改变领导方法的决定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在会上达成共识;此后相当长时间,它同“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命题一起,在党内广泛使用,其内涵也逐步扩展和深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概念相继提出;中共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作了系统总结;主要由于外部原因的影响,在《毛泽东选集》中的提法有所改变,实际含义未变,后在中苏两党论争的背景下,毛泽东曾在中央会议上重提“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改革开放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启示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重新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九江  韩琳 《前沿》2013,(3):51-53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的哲学代表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了充分的哲学论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扫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障碍,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鲁宁 《前沿》2012,(12):48-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集中反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五个怎样"的主题而展开;新民主主义论和社会主义过渡理论的基本内涵、前后形成的历史和逻辑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主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新内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开设"毛概"课的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树英  陈国庆 《青年论坛》2005,3(3):115-117
对于高等学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在当代的意蕴,应从时代价值的层面作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要使学生明了毛泽东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毛泽东思想对指导新的实践仍然具有现实作用和启迪意义;<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更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政治经济学部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在确保课程教学体系完整性的情况下,全面地提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科学取舍、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上着手,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课堂里,上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的探索上好“概论”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方法.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四个维度入手寻求解决方法.教师只有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概论”课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升,而学生才有可能从中收获知识、收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明确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和改革教学方法,是成功施教的关键。当前,普通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该课教学如何增强实效性,更加贴近实际、贴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19.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概论》教研室,为我校2006级文、理科学生3100多人开设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课程。初步摸索和形成了以课堂讲授为主阵地、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以教学实践为推动力,三位一体的《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2,(6):57-58
以《实践论》《矛盾论》为代表的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和辩证法上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作了哲学的论证,是沟通欧洲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之间的理论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