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审慎监管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各国监管当局认识到,单一银行机构的低风险经营无法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因此,以金融体系为监管对象的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得到国际认同。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全球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逐渐形成。在此国际大趋势下,我国也应该赋予央行更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职能,加强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2.
欧盟国家在银行监管中相继引入了并表监管技术,其有效实施与欧盟银行一体化的经济基础、监管规则的法律权威息息相关。只有母国监管当局承担对跨国银行集团监管的主要职责才能有效防范银行集团的系统性风险。欧盟并表监管立法的理论前提是属人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我国银行应完善并表监管制度。我国应以立法确认并表监管为我国银行监管法的法定原则,并由相关部门作出具体的规则设计,同时与相关当事国签订监管合作的双边协定。  相似文献   

3.
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而言的,意指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审慎工具,对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识别、分析、监测和处置,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集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使命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从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完善其政策框架,将其引入核心原则体系并明确其实施标准,是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发展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协议Ⅲ认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会对整个银行体系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大银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从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方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新监管指标实施过渡期安排较长,以缓解欧美银行需要补充大量资金的压力。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实行新的监管指标持积极态度,银监会已经按照四大监管指标对国内银行进行测算,近期将积极推动实施。列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将会影响国内银行的资产和利润增长,引发巨额的融资需求,监管当局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审慎推动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指标实施。  相似文献   

5.
张继红 《求索》2013,(1):176-179
接管是指主管当局根据法律授权,对经营陷入困境银行的一种管理程序。银行接管旨在恢复银行正常经营,以重达审慎监管要求之目的。接管作为管理银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迅速处置问题银行,能够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稳定金融体系,因此在各国银行危机处置的立法及实践操作中,均得到了普遍认可和运用。美国在历次危机后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银行接管体制,FDIC享有的超级权力以及合理的损失分担机制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倒闭银行,将危机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相比之下,我国银行接管规定过于原则、模糊,问题银行处置方式单一,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明确接管条件;优化接管组织;建立多样化处置方案;注重接管期间挽救措施的综合运用,构建合理的损失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监管是我国入世后金融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与旧条例相比有了许多进步,但在业务范围、监管职责、外资银行待遇、银行公司治理、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披露制度、退出机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我国可根据《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中国入世议定书来完善外资银行机构监管立法。  相似文献   

7.
银行监管属银行制度的范畴,是银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金融制度形成的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而具体的银行监管制度也各具特色。构建银行监管制度,要明确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与之相对应的监管目标。文章通过对近代各时期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和监管目标的梳理,窥一斑而知全豹,研究近代中国银行监管思想的发展脉络,对我国银行业的监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21,(2):20-20
近年来,江西省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积极完善监管机制,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监管效能,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联合监管机制。一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作用,省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专项部署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朱明星 《桂海论丛》2005,21(4):21-23
银行业作为世界上监管最严的行业之一,其资本在保持银行稳健和风险承担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在银行公司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使得对银行资本监管尤其重要。为了实现合理和有效的资本监管,银行内部风险资本模型和有效监管当局的审查相结合这种模式将是银行资本监管的趋势,市场约束将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健全我国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综合考虑房地产市场准入制度、退出机制、信息透明度和监管手段等多个方面;重点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状况的监管,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资金运行状况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同时注意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产生以来,其监管模式问题就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目前我国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的是机构监管体制下的多头监管.这既影响了公司的正常业务,又降低了监管效率.顺应世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和适应我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需要,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目标监管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建议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目标监管试点,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公司审慎经营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监管目标,在现有监管框架下设立两个特别监管小组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郭晓庆 《求索》2011,(6):155-157
审慎监管理论的新发展包括:强化监管价值;限制自由化;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强调对公共利益特别是消费者权益的优先保护;通过外部监管强化内部自律;通过强化制度有效性落实执行有效性。审慎监管理论对我国金融监管有着重要启示,即树立与时俱进的审慎监管立法和执法理念;树立和坚持金融安全的理念;加快审慎监管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进程等。  相似文献   

13.
逐利性是外资银行业的业务本性,外资银行并购行为及其后续经营可能与我国法律法规及现行银行内控制度产生某些冲突.协调构建外资银行并购外部监管立法与内控机制,对促进外资银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既是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也是坚持中国改革开放的要求,更是实现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于近日颁布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制度正式出台。由于新的经济、金融和社会情况不断出现,基于保险行业自身的特点,相关的法律永远是不完备的。我国互联网保险监管存在未规定互联网保险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互联网保险退出机制仍不完善、互联网保险合同要约撤销与撤回并不明确等问题。应建立灵活审慎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定网络保险合同条款,鼓励创新并建立互联网保险新型险种备案制度,建立高效、规范的互联网保险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宏观审慎”一词起源较早,但它作为一种监管方法被正式引入金融监管政策框架则是次贷危机催生的制度变革.宏观审慎是相对于微观审慎而言的一种监管方法,是指将金融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运用审慎工具,对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识别、监测和处置,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和集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使命在于应对系统性风险.它以微观审慎监管为基础,旨在解决金融系统的两个维度的风险:一是时间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二是跨行业维度,其关键问题是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应是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次贷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渐渐浮出水面,每次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影子银行都如影相随。为减少影子银行的破坏作用,各国殚精竭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3年10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写道,"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快速信贷增长仍然是一项关键风险",敦促中国必须对影子银行活动实施更严格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7.
陶斌智 《前沿》2011,(2):80-82
本文通过我国与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探索两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异同,借鉴新加坡外资银行监管的有益经验,以期在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按照审慎性原则和国际良好标准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西省连续发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和强秋汛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在民政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认真总结2008年抗震救灾资金监管做法,建立救灾款物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各类救灾资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和超速发展,被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后危机时代,美国进行了金融监管改革,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国应积极借鉴美国现行的影子银行监管框架,吸收先进的立法经验,构建并完善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具有典型的分业监管体制特征。因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金融主体、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方面均不成熟的条件下,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仍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但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我国也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苗头和愿望,为此,必须做好三大监管机构的协调和分工,通过立法形式使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法制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建立监管制度,引导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经营部门业务方面的相互融合,并构建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