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一步法对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人群G1m(3)基因频率进行调查.1材料方法 1.1血样 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心血站提供202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的静脉血,滴加在96孔培养板的各孔内,置室温干燥后备检.  相似文献   

2.
采用Dot-ELISA法,对西安地区186例个体的Glm(3)因子频率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本186例血样随机采自西安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青年男女(西安市卫生防疫站提供)。采血后,室温静置24h,分离血清,4℃保存备用。1.2 方法按文献〔1〕方法进行。1.3 统计分析Glm(3)因子采用下列计算公式[4],即Glm(3)基因频率=1-1-Glm(3)因子频率。2 结果和讨论  186例健康人血样,Glm(3)因子阳性血样76例,阴性血样110例(表1)。其结果经卡方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表1.西安地区Glm(3)因子表型分布和基因频率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Dot—ELISA法对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738名无关个体的G1m(3)因子的基因频率分布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当地医院血库提供的哈尔滨地区738名无关个体的健康人静脉血,滴加在96孔培养板的各孔内,置室温干燥后备检。1.2试剂与检测方法 酶标抗G1m(3)单克隆抗体,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供。检测方法按文献[1]进行。1.3基因频率计算[2]:基因频率计算按公式进行,即G1m(3)基因频率= (3)因子频率;识别能力(DP)=1-各表型频率平方和。  相似文献   

4.
应用王香菊等〔1、2〕研制的Glm ( 3 )分型试剂盒对郑州地区汉族人群Glm( 3 )基因频率进行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血样由河南省中心血站提供 2 1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献血员的静脉血 ,置 4℃冰箱保存。使用前 10 0 0倍稀释血清。1 2 主要试剂Glm( 3 )分型试剂盒 ,购自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1 3 检测方法按文献〔1〕方法检测Glm ( 3 )因子。2 结果和讨论郑州地区 2 11例汉族无关健康人血液中Glm ( 3 )因子检测结果见表 1。该结果经x2 检验 ,符合Hardy Weinberg遗传定律。经计算 ,郑州地区汉族人群的Glm (…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抗G1m(f)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1m(f)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同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G1m(f)因子的频率.在478份样本血清中,G1m(f)因子阳性占83.26%,计算G1m(f)的基因频率为0.5909,方差为0.0004.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抗G1m(f)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G1m(f)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同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G1m(f)因子的频率.在478份样本血清中,G1m(f)因予阳性占83.26%,计算G1m(f)的基因频率为0.5909,方差为0.0004.  相似文献   

7.
收集贵州省贵阳市及六盘水市两地区人群无关个体血样410例,按文献方法检测其G1m(3)因子,结果如下(表1、2)。本文调查的贵州省贵阳市及六盘水市人群是贵州省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城市人群。两地分别在贵州中部和西部,地理位置基本在一个纬度水平(北纬26"左右)。经用方差检验,P>0.05,两地无显著差异。经hardy-weinberg检验,符合遗传分布规律。 贵阳市和六盘水市汉族群体 G1m(3)因子频率调查@沙征凯$贵州六盘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553001王香菊,等.应用酶标D7E8单克隆抗体Dot-ELISA快速检验人血痕G1m(3)因子.中国法医学杂…  相似文献   

8.
胶体金免疫层析一步法快速检测G1m(3)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一步法 ,用于检测 G1m(3)因子。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抗人 G1m(3)单克隆抗体 ,研制出抗人 G1m(3)因子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样品的 G1m(3)因子 ,与测试条上的金标记抗体结合后沿着反应膜移动 ,再与膜上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反应带。使用该方法可检出 10万倍稀释的血清样品 ,整个试验只需 5 min完成。对常见的 2 3种动物血 (痕 )检验 ,未出现交叉反应。在 10 0例样品的检测中 ,本方法的检测结果 ,与 Dot- EL ISA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 10 0 %。该方法适用于法医物证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单克隆抗体,首次建立了检测人类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 G2m(n)因子的酶联免疫吸附抑制试验。并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群体 G2m(n)因子的频率。在被调查的517份血清中,G2m(n)因子阳性率为79.69%。由此计算出 G2m(n)基因频率为0.5493,方差为0.0004。  相似文献   

10.
应用G2m(23)单克隆抗体(公安部第二研究所研制)和免疫斑点法(蒯应松等,1993,中国首届法医物证交流会论文集)对上海地区1033倒无血缘关系个体进行了G2m(23)因子频率调查,并应用于检案中,得到较好的结果。1033例无血缘关系个体血液取自上海输血中心,频率调查时512信稀释,经重复2次检测,结果见表。实验中,发现G2m(23)阳性检材斑点颜色差异较大,取斑点颜色差异较大的10例样本的倍量稀释液进行检测,发现G2m(23)因子含量多的血液对稀释2万倍后仍呈阳性反应,个体间抗原量相差5级以上。附表:上律地区1033例血液G2m(23)…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斑点法对194名维吾尔族人G2m(23)因子分布频率进行了调查。一、材料和方法1.194份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血清,采血自然凝固后,拆出血清制成班迹,室温下保存备用。2.抗G2m(23)单克隆抗体,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制。3.采用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建立的酶联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血清班进样品用适量PES一下清泡并稀释,点股后用3%过氧化氢处理。二、结果194份血清斑这样品中G2m(23+)因子101份,G2m(23-)因子93份,G2m(23+)频率为52.1%,G2m(23-)流率47.94%。据此计算出该地区维吾尔族居民…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红细胞酸性磷酸酶(EAP)-腺苷脱氨酶(ADA)-腺苷酸激酶(AK1)同步电泳分型,从血型遗传学角度对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布里亚特蒙古族,以及包头地区的蒙古族和汉族人血痕中EAP、ADA和AK1的表型分布、基因频率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出识别能力,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采集血样及处理1338例血样分别采自呼伦贝尔盟的海拉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和包头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三代内无与外族通婚史。其中布里亚特人204例,东部蒙古族人190例,鄂伦春族人136例,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以来,时有G2m(23)因子在中国不同人群中分布的报道。本文验测张家口地K600名汉族无关健康人血清及室温保存1~16年的94份人血痕的G2m(23)因子,旨在了解本地区议人群体G2m(23)分布规律及血痕中G2m(23)因子的检出时限。材料与方法600份血清样大来自本市血站,均系无血缘关系且健康的汉族男女。血样置4℃冰箱保存,12小时内检测。94份血痕样本为室温保存1~16年的受检案件剩余检材,检测前用PI3S-T浸泡,4C冰箱过夜。用酶标单克隆抗GZm(23)抗体(由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血清室提供).技文献方法对上述样本进行检测。结…  相似文献   

14.
采用Dot-ELISA法,对西安地区186例个体的Glm(3)因子频率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本 186例血样随机采自西安地区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青年男女(西安市卫生防疫提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蒙古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频率分布及单倍型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17个Y-STR基因座在内蒙古蒙古族男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184例蒙古族男性无关个体血样,Chelex-100提取DNA,PCR复合扩增17个Y-STR基因座,3130-XL全自动基因分析仪分型。结果 184例男性共检出181种不同的单倍型,其中178种为单一型,另有3种单倍型均检出2例,HD(单倍型)值为0.9998;17个Y-STR基因座座的GD值为0.4326~0.9296。结论 17个Y-STR基因座多数在内蒙古蒙古族男性人群中有较好分布,对法医学和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蒙古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验选用多重PCR五色荧光技术对黑龙江地区蒙古族群体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数据。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103名蒙古族无关健康个体血样(5mL/份),来源于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敖林西伯乡,静脉抽取。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球蛋白G(IgG)的同种异型,构成人血清Gm系统。G2m(23)是IgG2分子重链恒定区上的遗传标记,在个人识别及亲子鉴定中有重要价值。为了解沈阳地区G2m(23)因子的频率,作者采用蒯应松等报导的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法[1]对沈阳地区214例个体作了调查。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蒯应松等报导的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法,见参考文献[1]结果与讨论表1为沈阳地区人群GZn;(23)因子频率分布。Dp值为0.4912。沈阳地区人群GZm”’‘基因频率与成都地区人群GGZm”’‘基因频率O.5493‘’‘的差异显著(P<0.05)。据侯一平等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课题组前期构建的用于祖先信息推断的39个AIM-InDels位点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探索乌鲁木齐地区蒙古族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方法采集乌鲁木齐市蒙古族145名健康无关个体血样进行基因分型,以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三个洲际(东亚、欧洲和非洲)的17个群体作为参考人群,研究乌鲁木齐蒙古族的祖先信息构成。应用多种群体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配对群体间的Fst值与DA值比较分析、PCA分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应用Strucutre等软件分析乌鲁木齐蒙古族的祖先信息成分比例。结果乌鲁木齐蒙古族在不同洲际群体的祖先信息成分占比为89∶7∶3(东亚∶欧洲∶非洲)。相对于其他洲际群体,乌鲁木齐蒙古族与东亚群体有较小的Fst值与DA值,PCA分析中其与东亚群体形成聚类,系统发育树中亦与东亚群体在同一个分支。结论乌鲁木齐蒙古族与东亚人群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其东亚祖先成分比例约为89%。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蒙古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 QX  Wang J  Huang YL 《法医学杂志》2004,20(3):164-166
目的调查15个STR基因座在中国东部蒙古族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分布。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技术,对105名东部蒙古族无关个的血样15个STR基因座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在东部蒙古族人群中15个STR基因座偶合率在0.0084~0.2169之间,个体识别概率(DP)在0.7831~0.9916之间,杂合度在0.5619~0.9231之间,三联非父排除率(PE)在0.4490~0.8444之间,多态性信息总量(PIC)在0.5438~0.9178之间,15个STR基因座总TDP值为0.9999999999998,所有基因座经χ2检验符合Hard-Weinberg平衡。结论上述15个STR基因座在东部蒙古族人群中等位基因分布较好,个体识别率高,适合法医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20.
正采用AmpFlSTRSinofiler PCR扩增试剂盒,对164例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无关个体进行15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调查,获取了相关的群体遗传学信息,为该地区东乡族人群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提供基础数据。1材料与方法164例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无关个体FTA卡血样,其中男性135例,女性29例,全部来自日常案件。采用AmpFlSTRSinofiler PCR扩增试剂盒(美国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