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阿帕网”,美国是网络空间的先行者.为了维持网络空间主导权,2006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网络空间作战国家军事战略》(NMS-CO),制定了美国维持网络空间决定性优势的战略.此后,美国又制定了多个战略文件和相关实施计划,确保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性军事主导优势.总结分析过去十年美国的网络空间作战战略,对中国加强网络安全,提高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7年最新出版的《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对世界上169个国家的安全态势进行了排名,从而为理解当今的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2016年版的《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相比,新版的感知指数在变量选取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主要特点是对变量的数量进行了精简,将变量数量从先前的五十余个缩减到十余个,并且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变量,以求更加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对于安全的客观需求。同时,2017年的研究报告实现了变量的动态调整,即坚持在开放的数据源当中随机挖掘数据,以保证随机变量可以不断涌入,从而实现可以剔除冗余变量以及寻找最紧密的关联关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发现2016年各个国家的安全态势相比于2015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整体安全形势渐趋恶化,欧洲正在滑入“恐怖深渊”;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多事之秋”,西亚北非深陷全球冲突“风暴中心”;全球恐怖主义由传统活动区域向周边国家扩散,“独狼式”攻击成为恐怖攻击新潮流。在此背景下,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排名变化较为明显,西欧地区的安全态势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美军为维护其全球利益,结合本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调整变化,不断强化部队国防语言建设,全面提高军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国防语言能力。21世纪以来,美军将外语技能、军事行动区域知识和跨文化意识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与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将部队国防语言能力提升为与先进武器系统同等重要的“关键军事能力”,对各战区司令部所有部队依据其岗位职责明确了国防语言能力建设指标要求。美军六大战区依据各自不同的作战任务和作战对象,从战略合作、制约、遏制等不同角度出发加大各战区的国防语言语种规划和国防语言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202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提出了“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IPMDA)这一海上安全新倡议。其根本目的是,在战略上,填补美国在海上“灰色地带”的空缺,重塑美国海洋大国的影响力;在战术上,包括利用与其他参与国的合作,形成多方异地联动的互动格局,让其他国家在分担美国压力的同时,形成共同在海上应对中国的合力。为此,拜登政府尤其看重并拉拢一些东盟的南海“声索国”。在实施过程中,IPMDA打着“打击非法捕捞”“人道主义援助”“联合救灾”等具有极强欺骗性的幌子,在全球海域构建海域情报信息共享网络,不断强化对中国渔民作业船只的跟踪监视,并公开阻扰和干预中国渔民正常且合法的海上捕捞作业。美国还先后派出多艘海洋测量船和海洋监视船在南海海域秘密展开水文调查,探测海底地形,对中国和相关地区内国家构成严重的侵权,破坏地区安全和稳定,影响“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IPMDA是在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推出的,蕴含着明显的冷战思维和服务于美国自身利益的战略动机,它不仅大大挤压了东盟自身的战略选择空间,还破坏了东盟的“中心地位”,东盟国家对其表现出3种并不完全一致的立场,但更多的是疑虑和观望。多数东盟国家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空中、陆地、海洋和太空并列的第五空间,无论是国家安全和利益,还是军队的联合作战都日益与网络空间息息相关,网络空间的斗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主要国家也日益重视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空间安全威胁.2017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由此它成为美军最高级别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一,地位与战略司令部持平.这也标志着美国在网络空间作战力量建设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阿富汗成为美国反恐战争的主战场,也是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军事部署的重点国家.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依托多边联盟体系与任务导向性统一战线,经历了部署主要军事基地、拓展前沿行动基地、保留合作安全基地三个阶段,相继承担了军事作战、战后维稳和从阿富汗脱身三大任务.与美国在西亚、地中海和东非地区众多的海军基地不同,美国在阿富汗以空军和陆军基地为主,主要目的是谋求美国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取得胜利、维护阿局势稳定和巩固美在阿主导权.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基地寻求两个维度的战略均势:一是维持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域内外大国之间的平衡;二是维持北约、欧亚联盟及上合组织三个地区组织之间的战略平衡.未来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部署将重点承担军事训练、情报搜集、打击“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执行特种作战、保护侨民等多重任务,军事基地部署将更具隐蔽性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基于“安全环境日益严峻”的判断,出台了战后第五部防卫计划大纲,明确了未来10年军事发展的具体方向。具体体现在:在作战对象上将把朝鲜和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在发展方针上将努力构建“三大支柱”综合防卫体制,在力量建设上将强化应对岛屿冲突、导弹攻击等事态的作战能力,在作战准备上将突出加强西南地区部署,在作战体制上将向机动化、联合化方向改编,在力量运用上更加突出整体威慑与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欧陆国家开展经济情报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论:“欧洲受到朋友的威胁”刊名:德国《明镜》周刊2000年第15期作者:提洛·蒂尔克(ThiloThielke)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间的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这方面的制高点,美国迅速将其情报机构的重心从政治和军事转向经济和科技。最近,德国《明镜》周刊发表题为“欧洲受到朋友的威胁”一文,披露这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明确指示其情报机构要为美经济服务并将获取的情报转给有关的美国公司。克林顿总统也公开表示:中央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搜集经济情报。现将该外论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一、美国竭力窃听欧陆国家经济情报今…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军对网络空间领域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其“网络战”理论研究和军力建设工作也在不断加强。2007年9月,美空军正式宣布成立“网络空间司令部”(Air Force Cyber Command),并于2008年3月3日发布《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战略构想》(以下简称《构想》),明确了网络空间的范畴与作战特点。4月6日,美联社报道称,美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首次承认,美军网络战部队正在发展“致命的进攻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家情报会议”与“国防大学”于1997年夏合作举办了“2010年未来展望研讨会”,与会学者、新闻界人士及政府官员探讨了未来的战略环境及美国之最佳因应策略。莫特·罗莱斯顿在美“国防大学”《战略评论》1997年8月号对该研讨会作了重点概述。摘介如下: 一、会议的结论是:1.美国在2010年对全球局势的影响力与今日相比将日渐趋微。2.美国军力已无法因应逐渐成为主要战争形态的种族冲突与非战争行动。美国介入冲突的意愿将因政治上对于不合乎美国最大利益之战争伤亡的高度敏感而受到限制。3.美国将倾向于单方,而非多边性地参与全球事务。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15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布了《2009年美国国家情报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此指导美国情报界未来四年的工作。“报告”在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的领导下,由情报界16个机构共同制定,并得到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成员的认可。新版“报告”是美国情报界第二次公布的国家情报战略报告,一方面反映了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国家情报工作承担的新使命;另一方面则继承了前一阶段国家情报转型的成果,继续推进国家情报工作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版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首次对冷战后美国核战略做了整体性审查与评估."报告"分析了后冷战时代国际安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及美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新明确了美国核政策的指导原则与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报告"阐明了奥巴马政府在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的同时保持多重利益关系平衡的新核政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主要方面是:防范的重点转为对付“不确定”的地区冲突;削减军费、裁减编制,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力量投放能力;大幅度裁减核武器、减少对核武器的依赖;强化不扩散机制;实施“全球防御有限打击计划”. 这次调整将使美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与盟国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加深.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旨在确保美国的“核优势”,为布什总统的“世界新秩序”服务.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开发利用太空以来,太空威慑作为美国与苏联战略博弈的手段之一就已经出现.冷战时期,太空能力的进步先是作为美国政治和技术实力的标志成为国家整体威慑战略的一部分,其后又与核威慑紧密结合,在美苏“相互确保摧毁”和“相互确保生存”的威慑态势中发挥作用.冷战结束后,太空威慑逐渐与核威慑战略分离,成为独立的威慑手段.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太空政策》明确提出太空威慑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军事战略中对于“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的关注有两个发展阶段,先是由此形成了作战目标,后又将这类威胁源突出指向中国.在后一阶段,美国明显提升了应对“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在其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性,不仅密集渲染来自中国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还提出了以中国为假想对手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新概念.  相似文献   

16.
韩旭东 《亚非纵横》2010,(5):27-31,43
今年8月底,美国在伊拉克的作战部队完全撤离,美军在伊拉克近20年的作战行动终于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结束”的句号。但中东安全形势的发展仍充满变数:多种因素影响中东安全;美军随时会重返伊拉克;以色列与伊朗可能“搅局”;俄罗斯重返中东的欲望日浓;恐怖暴力将成为影响中东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武器化的威胁 1996年8月,美国太空司令部的总司令约瑟夫·艾什(Joseph W.Ashy)将军说:“我们将要打一场空间战,以空间作基地,以空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微微 《东北亚论坛》2023,(3):39-51+127
传统地缘政治学在空间话语上形成了一脉相承的逻辑体系,差异性导致空间排斥,空间排斥诱发空间争夺,无休止的争夺使空间逐渐变得封闭,竞争者们都试图单独控制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的控制权成为有效的保障国家安全和权力增长的途径。该逻辑在理论上僵化、实践上失败,被后现代主义批判为帝国主义政策的工具。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以开放空间的共享与保护为基点,重新思考“空间”的含义,构造新的“空间”话语体系,进而分析空间开放与共享的地缘政治路径,围绕空间地理/政治属性的重新阐释“一带一路”及区域化的新实践、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推动空间话语向空间开放、共享及保护转化。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美国国防部《四年防务评估报告》首次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美国智库随后发表两份研究报告,对“空海一体战”进行详细阐述。美国军方高层对“空海一体战”高度重视并予以充分肯定。美军近期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又以演练空海联合作战为重点。综合美军最新战略指导文件的表述、军方高层的表态和美军近期的举动不难看出,今后一段时期“空海一体战”将成为美军作战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发的关注重点。“空海一体战”作为一个新的作战概念,有其自身显著特点,但其有效实施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空海一体战”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虽然美国国防部 2 0 0 2年 1月 9日对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做了介绍 ,但许多内容并没有公开。 3月美国媒体进行了曝光 ,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报告不仅暴露了美国当前在反恐进程中再度行使“核恐吓” ,也昭示了美国未来核战略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媒体所披露的美国准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进行核打击、以及将核武器用于地区战争和常规军事行动的提法 ,说明布什政府的核政策同以往历届政府相比 ,出现了实质性的区别 ,其结果必然给 2 1世纪的国际安全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