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本法律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与延伸,是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法律理念。人本法律观的价值在于它不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人的全面发展与法律直接结合,开辟了人是法律之本的新领域。人本法律观将促使我国法律观的转型,指引着中国法学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是中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却是远不够深入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关于现代社会中法律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解释,他把系统/环境的区分应用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分析,不仅明确了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之独立功能系统的位置,也阐发了法律与其他社会功能系统之间复杂的互动机制。这一洞见揭示了法律与社会之间共同演化的关系,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平 《法人》2004,(5):123-123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这种变迁是经济形态的改变,也是制度状态的变革.经济形态的改变以市场经济的建立为导向,制度形态变革的目标则是法治.于是,法律与经济就成为这场变迁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化将怎样影响法律制度的更迭?在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型社会中,法律又将承担何种任务?这是颇值深思的问题. 经济转型是当今的重要经济和制度现象,但迄今为止在法学界对这种现象及其问题的学术解释尚属寥寥.  相似文献   

4.
为法律赢得神圣——中西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存在离不开信仰的支持。西方法律的信仰基础成功地完成了从基督教到理性主义的转型 ,当代中国法律的信仰基础应该是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公平与正义等信念 ,经过扬弃的儒家信仰可以作为合理的思想资源 ,被纳入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法律科学》2013,31(3):F0002-F0002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培育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对法律价值的人文化认识,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我国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治国方略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型,法律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现。  相似文献   

6.
詹剑峰  俞飞 《法学家》2006,15(4):35-44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前苏联东欧国家同时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结构性转型,其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演变也格外引人注目.十七年后从法律移植和法律转型的视角,分析这期间各国在宪法和法律制度方面所进行的大规模移植,审视其法律转型的实效,剖析前苏东国家在法律移植现象背后的理论之争,再以各国宪法法院从无到有的显著进步,阐述各国在公私法领域中引入的法治新理念,透视东中欧法律转型的深层特质.  相似文献   

7.
西方转型社会时期形成了昂格尔的法律类型理论、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的法律演化理论、哈贝马斯的法律范式理论以及托依布纳的反身型法理论。全球结构之中的中国转型社会意味着,重构上述西方法律演化理论进而据此分析和透视中国环境法律演化的前景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本文以西方法律演化理论为概念工具,试图勾勒中国环境法律演化众多方向中的一条可能路向——程序技术法律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律科学》2012,(3):F0002-F0002
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培育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法律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对法律价值的人文化认识,就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我国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来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治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普遍存在法律信仰的缺失。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法律信仰,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法律信仰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树立人们的法律信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上讲,中世纪西欧的法律深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并在神权与王权长期的斗争过程形成了神权的独语特性;在世俗法领域强调初级互惠的观念;在具体的纠纷解决过程中强调激发个人以决斗为表现形式的内在勇气。尽管中世纪西欧法律的内在逻辑导致神性对人性的压制、法律人道主义的缺失以及法律独立性的缺乏,但是,这套逻辑及其所支撑的法律制度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它对西方法律传统的现代转型以及法律主体性的开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法律监督为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及法治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必然会发生转型。其中,完成法律监督转型的精神构建,需在积极扩展法津监督参加人主体意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引导和培养法律监督者——检察官树立信仰法律、形式理性、程序控制、保障人权、检察公正等理念,实现由专政工具价值观向以程序公正为主导的多元价值观的综合平衡转变,使法律监督现代化之法律监督理念与法律监督行为在意识上健康对接。  相似文献   

12.
汤毅平 《时代法学》2005,3(1):56-60
清末的法律近代化是指法律具有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法律的立法精神与特点。清末的法律近代化集中表现为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教育及社会生活领域相继制订或颁行了一系列具有向近代国家转型性质的法律、法规和章程。从整体上来看 ,这些法律法规具有系统性、模仿性等特征。尽管清末的法律近代化结果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二律背反 ,但它在推动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向前发展仍然起了积极的作用 ,对民国时期的立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彭宇案件的发生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彭宇案件的判决有损司法的公平正义,损害了我国固有的传统道德,它的情节涉及到法律、道德领域,与彭宇行为类似的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在立法上应该得到保护.这场道德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司法出现了问题,违背法律,不仅损害的是法律的尊严与权威,而且损害了道德,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任何一方的破坏都会导致法律秩序的混乱.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出现了道德与法律的失衡在所难免,为此,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的法律体系迫在眉睫,让司法挽回道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提出了法律制度变迁的三大理论预设,即法律变迁的渐进性、法律变迁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法律变迁过程的博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法律变迁的过程分为停滞、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并分别加以研究。最后,文章认为,法律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律停滞、法律创新和法律均衡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国的法治转型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当代法律方法论的转型——从司法三段论到法律论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司法三段论为主的法律方法论在现代社会受到各种挑战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本文立足于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趋向和基础 ,研讨了在此背景下法律方法论正发生一场深刻的转型 ,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解释和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韩慧 《政法论丛》2013,(3):52-58
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教育机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革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发展对法律教育提出了现实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英国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和以牛津与剑桥为代表的古老大学都加入到法律教育的事业中来,使得英国法律教育体制从中世纪以律师会馆为主体的学徒制——经验型法律教育逐渐发展到以大学和法律职业组织分工合作的现代学院制法律教育,英国法律教育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法律信仰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动构成了阻力,现阶段,我国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及法制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讨重塑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路径与方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3年来,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致力建设法律大厦。立法转型和法律法规清理成为近年立法的"重头戏"。目前,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证券市场转型和制度变迁的背景下,从法律与经济的角度,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适度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证券市场适度刑事责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领导人的思维习惯也会随之渐渐演变。党的领导人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和推动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人的社会治理的侧重点不同,考察其历史轨迹,党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运动式、法治式和沟通式的推进形态,从直接依照政策到依靠法律的过渡,由人治体制向法治体制的转变,党的领导人是由传统威权型领导人向现代法理型领导人转变,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治理则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从法律经验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反映了一个革命性政党成功地实现向执政党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