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警部队在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中为保证任务的完成经常会用到检查、驱散、控制等一系列强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可否统称为武警强制措施?可以的话如何对概念进行一个界定?具体还包括哪些措施?搞清楚这些基本问题,对于武警部队依法正确采取相关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彭焕龙 《法制与社会》2011,(29):224-224
论文在阐述高校保卫部门在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存在的一些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从理念、沟通渠道,软件平台以及管理机制上提出创新高校保卫部门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侦查立法上并未设立被害人的参与机制,在实践中,被害人也沦为刑事侦查的辅助手段。这不仅容易造成被害人对侦查主体的不信任,进而引发申诉上访,也会因被害人的道德义愤而促使其成为社会上新的不稳定因素,并反过来形成对于侦查工作的不当压力。事实上,从沟通理论看,几乎所有的被害人的不满和对抗都可以从沟通失效中得到有力诠释。因此,建立侦查主体与被害人的交互式沟通机制,调整侦查主体的沟通理念,消除沟通中的障碍,是尊重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消减被害人上访现象乃至提高侦查效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吴明高 《政法学刊》2002,19(2):54-56
将国内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到派出所是新时期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落实这一措施却有不少问题和困难,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应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这项基础工作才能够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5.
农村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治沟通,农村基层政治沟通研究对农村政治建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梳理了建党以来农村基层政治沟通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当下农村基层政治沟通运行中存在的障碍,并从沟通主体、沟通制度、沟通渠道等视角对农村基层政治沟通的健全和完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因而,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监狱学研究在繁荣的表象背后潜藏着危机.主体意识匮乏、学术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单调、学术规范欠缺等问题,是束缚监狱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监狱学研究的封闭性.只有推行全方位的开放,包括研究意识的开放、研究主体的开放、研究内容的开放和研究方法的开放等,才能使监狱学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严琦华 《政法学刊》2005,22(1):71-73
警察战术学是一个运用军事战术方法研究警察执法战斗行动基本问题的学术门类.与其他公安学(警察学)门类相比较,警察战术学研究对象超越了"实在法"的规范,更多地以相关战术、法律思想和军事战术学说为研究的直接对象,从中获得思考、处置执法战斗胜利的法宝,目的是构筑和探索警察战术学的理论问题.因此,警察战术学的意义主要在于开启战术谋略心智,启蒙战术思想,提高警察战术主体的理论思维、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从1949年3月党中央进驻北平以后,北平市公安局就面临着两大保卫任务,一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卫即首长住宅保卫;二是保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这第二个保卫历时4个月,时间长是不长,但是格外重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的代表。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为了保卫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北平市公安局根据中央部署召开了局务会议,专门研究了保卫工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70年人权理论研究根植于社会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中。经历了以实质平等为导向,由实践到规范研究的蓬勃开展到革命话语下逐步遮蔽的奠基阶段;从思想破除遮蔽到以问题导向对话和沟通的探索式研究初创阶段;从生存权和发展权提出到理论争鸣实现人权入宪的研究深入阶段;从主体反思和论域扩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阐发的人权体系成熟阶段。这一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贯穿于主体塑造、价值追求、破除藩篱的理论探索,党带领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中国特色人权理论实践面向,人权理论面向古今中外渊源生发机制反复追问,逐步成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三大支柱。新时代人权理论研究面向三大命题: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和民族化的深化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阐释和话语表达,古今中外人权理论研究成果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与发展及行政裁量理论的兴起与适用,使得"公权力不可处分"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为协商行政执法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认为协商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主体在法律及其法律的原则之下,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意愿,采用一些不带有强制性和命令性的方法,与对方沟通协商并展开互动。协商性行政执法将有助于减少行政纠纷、提高行政效率、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行政主体理论之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行政主体理论的渊源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从法国、日本等国移植而来。故研究和探讨行政主体理论不能不考察其在国外产生的背景和基础。“行政主体理论产生的前提在于公私法的区分.行政分权制度是其产生的基础并决定着行政主体的范围。”大陆法系国家均存在公私法的区分,行政法属于国内公法。鉴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哲学与法学的内在交融与互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语言学、法律逻辑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标志就是法律语用学和“规范语用学”的诞生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而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法律的本质、类型、功能、适用机理、适用效力及其行动之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知识范式和建构模式,从而使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尤其是狭义的法律方法论)实现了——由事实世界向规范世界的转变,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行为互动,由面向单向度的工具理性转向实践理性,再由面向单一主体的实践理性转向多主体之间的沟通理性,由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语境分析或情境构作,由困固于语形、语义分析转向以法律言语行为主体及其相关语境为出发点的语用建构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卢国显 《犯罪研究》2005,(4):2-11,18
治安管理学的学科属性对于治安管理学和治安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目前,学术界多数人认为是行政管理学和公安学的分支学科。但通过对比治安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犯罪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后发现,治安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但治安管理学大部分研究内容非行政管理学所可以包容。通过梳理国外警察学与犯罪学的关系,并比较治安管理学与中国犯罪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后发现,治安管理学归属于犯罪学,是犯罪学之中的治安预防学,治安的含义就是以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为主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主要依据的治安行为。治安秩序或社会秩序是治安行为的归宿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张洪涛 《法律科学》2013,31(2):23-32
调解的同等组织结构,为嵌入该结构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平等而自由的“理想的言谈情景”,形成了“主体间性”和“主体间性结构”,为充分、深入而成功的民意沟通提供了可能和技术保障,并在沟通中滋生出一种建基于自身组织技术上的既不同于立法也有别于司法审判的沟通合法性,即技术合理性.制度的命运最终决定于自身技术.调解之所以能长存于古今中外,在于自身的技术合理性,而不是外在的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行政主体理论在行政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基础性的整合功能。这一理论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还影响到行政法学其它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中外行政主体理论之比较,寻找差异,从而阐明完善和改进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国外行政主体理论之分析行政主体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意义在于明确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权力的承担者。HarmutMaurer认为:“行政主体概念的关键在于权利能力(即法律能力)。要使行政接受法律的调整和约束,不仅需要为行政设定权利义务,而且需要进一步明确承担这些权利义务的主体,这一点在…  相似文献   

17.
袁曙宏 《法学论坛》2007,22(4):5-10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是公法大发展的时代,正是需要建立而且可以建立统一公法学的时代.概而言之,本人及相关同仁倡导构建的统一公法学,是研究整体公法规范、共性公法特征和一般公法规律的综合公法学科,是研究部门公法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依存内容的新型公法学科,是研究公法与私法之间相互交融和渗透的独立公法学科.一句话,是作为公法学总论的公法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公法学的研究对象、主题、进路和方法;公法学的学科体系;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公法的维度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冬洁 《法制与社会》2010,(23):219-220
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大学生对自我主体的感知与认知程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本文从大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教师沟通程度和参与社团活动的心态分析等方面阐释了大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写作时尽量避免陷入理论争议的漩涡,力求从小处入手,选取了几个具体问题来阐述经济法主体理论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笔者先在概述中表明了行文思路和大体结构,紧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从定义、类型和研究方法等角度,总结了我国学术界目前对经济法主体理论的研究成果。然后,笔者从国家在经济法中的主体地位、调制合一和政企分离等角度,结合案例具体分析了经济法主体理论在制度和实践中的运用。最后,笔者结合我国现状,指出了我国目前经济法上主体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方法,抒写了一些个人愚见。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对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进行了研讨,对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学、鉴定人、鉴定结论进行了界定.拜指出,鉴定主体是申请主体、决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的结合体;鉴定人与鉴定人员、鉴定证人是不同的范畴;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不夸大不贬抑的态度审视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