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抢劫罪,俗称“强盗罪”,是侵犯财产罪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历来是我们重点打击的对象之一。刑法实施以来,在审判实践中,常常遇到如何认定抢劫罪以及如何正确适用刑法分则有关条款的问题。本文拟就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大家进一步研究、探讨。一、抢劫罪的基本特征什么是抢劫罪?根据刑法第150条第1款的规定,抢劫罪,是指对财物的所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  相似文献   

2.
强迫交易罪是刑法修订后新增的罪名。由于立法的粗疏,造成本罪和它罪在认定上的困难。尤其是在认定本罪和抢劫罪时,常常出现错误理解,给学术界和司法界造成一定误区。为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本罪和抢劫罪的区别从法理角度作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它不但侵犯公私财产而且侵犯人身,是我们打击的重点。准确地认定抢劫罪,严格区分抢劫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罪的界限,并正确地适用法律,对稳、准、狠地打击抢劫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新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定罪处罚。从这一规定可看出,转化型抢劫罪的前行为必须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后行为(即暴力、暴力威胁)必须是“当场”实施的,才能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在司法实践中,转化型抢劫是否存在未遂;对前行为盗窃不够罪,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情节严重”如何理解,法律规定中的“当场”如何认定等,普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徐易 《中国律师》2012,(6):71-73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但抢劫罪往往伴随暴力和威胁,所以在日本刑法中被称之为强盗罪。我国《刑法》将抢劫罪归入侵犯财产犯罪中。因此,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上均认为,构成抢劫罪要求被告人有非法占有财物之目的,如果不具备非法占有之目的,不能认定为抢劫罪。可以说,抢劫罪也属于目的犯之一。刑法上的目的犯,是指以特定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其中的特  相似文献   

6.
抢劫罪在司法实务中属于常见罪名,案件特点不断变化,认定时容易出现疑难。对"两个当场"标准不能轻易否定,但只能作为综合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抢劫罪的暴力对象应为被害人本人,认定暴力程度也应采用有条件的"客观说";而抢劫罪的主观目的应作为区分抢劫罪与他罪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它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罪同其它侵犯财产罪相比较,至少有三个特征:第一,客体的复杂性。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的客体,即它不仅侵犯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权利,而且同时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严重威胁他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在旧中国,抢劫罪在刑法上历来称为强盗罪;在国际上,也有的国家把抢劫罪规定在侵犯人身权利罪中,这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它的客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实践中,盗、抢毒品依其行为性质是分别作为盗窃罪、抢劫罪处理的,但是, 这样 认定的结果与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和刑法典关于类罪的编排原则相冲突。根据犯罪构成 中的合法权益原理,盗、抢毒品的“被害人”由于对毒品的占有是非法的,这种处于非法状 态下的权益就不能成为刑法理论中的客体,即不是合法的所有权。笔者认为,盗、抢毒品行 为侵犯的客体是程序意义上的法秩序,而不是普通侵犯财产罪的客体即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龚培华 《犯罪研究》2002,(3):14-19,48
侵犯财产罪是司法实践中一类较为常见的传统犯罪。尽管刑法理论界对侵犯财产罪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刑事立法对侵犯财产罪的立法也较为完善,司法解释对侵犯财产罪也较关注,司法实践中对办理侵犯财产罪案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是,不容否认,由于侵犯财产罪与民法财产权相关理论和立法交织,各种具体的侵犯财产罪相互之间边界模糊,司法实践中,在侵犯财产罪的认定上仍存在不少的疑难。在此,我们试图通过对侵犯财产权一些共性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及构成,并对具体的抢劫罪、诈骗罪司法适用中的重点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侵犯财产罪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一、抢劫罪的定义及构成特征要想搞清怎样认定抢劫罪.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抢劫罪。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由此来看.这就是法律对抢劫罪所下的定义。目前在学界,对于抢劫罪的定义有多种表述:(1)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  相似文献   

11.
抢劫罪适用死刑问题的探析沈德咏,居国屏抢劫罪是我国刑法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严重的犯罪,其侵犯的是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的双重客体,往往给被害人同时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都是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近几年来,抢劫犯罪十...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法制与社会》2011,(36):19+23-19,23
近年来,在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过程中,司法机关对于涉及非法出版物的犯罪行为,是认定为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犯复制品罪还是非法经营罪,存在一些分歧,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厘清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经营罪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犯罪的本质在于侵犯法益,没有对(相应的)法益造成侵犯的行为不得认定为(相应的)犯罪。基于此,对刑事案件应当坚持“客观→主观”的分析思路。由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仅为财产权,而抢劫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权与人身权,所以,认定行为究竟成立抢劫罪还是盗窃罪,不能仅以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为依据,而更应注重考察:行为在客观上对财产权造成侵犯的同时,是否还侵犯了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14.
司法解释规定,盗抢毒品应依其行为性质分别认定为盗窃罪和抢劫罪,但这并不意味着盗、抢违禁品的行为必然构成侵犯财产罪;盗、抢违禁品行为的保护客体并不必然表现为财产权,而是一种属于合法权益的、可具体分解的法秩序。  相似文献   

15.
来信一九八五年五月四日下午,小褚、’乡大捻村张玉顺(男,十六岁)潜入邻居严秀英(女,七十岁)家的东屋,准备行窃,被严当场发现。张先向严的鼻子上方猛击一拳,接着用双手撕严的嘴巴和掐严的脖子,致严小便失禁。由于严奋勇挣扎呼救,张即逃跑,在途中脱去黄色上衣,藏匿于树丛中。张于次日被抓获归案。张的行为该定什么罪?请予解答。淮阴县公安局张华林复信根据来信介绍的情况,我们认为张玉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未遂)罪上要理由是:一、张玉顺的行为在主、客观方面都具备了构成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抢劫罪.俗称“强盗”罪,是侵犯财产罪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形式。根据我国《刑法沙第一f{‘五十条的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产的所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月办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产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在书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有抢劫公私财物的动机、目的。虽然这种犯罪听侵犯的对象不仅是公私财产,而且有公民的人身权利,f}l造,行为人浸犯他人人身权利,只是其劫取他人财产的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还是为r劫取财产,它同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是不相同的二张玉顺在光天化日之卜潜入严家东屋行窃,被发现后即当场使用暴力授“纷I1k的人身安全,其主观方面还是为r劫取严的财产,  相似文献   

16.
论抢劫罪八种情形的既遂与未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抢劫罪既遂之标准,历来有争议。对1979年刑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抢劫罪,大致有四种观点:1.认为抢劫罪属侵犯财产罪,应当以是否抢得财物为既遂与未遂的标准;2.认为抢劫罪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也侵犯人身权利,因此,不论是否抢得了财物,只要在抢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就是抢劫既遂;3.认为1979年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的标准,第二款是结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问题;4.认为应当以是否成立结合犯为区分抢劫罪的既遂与…  相似文献   

17.
抢劫犯罪在刑法侵犯财产罪中属于最严厉的刑事犯罪,也正因为抢劫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所以在认定抢劫罪的构成时没有规定犯罪的起点数额,并且在具体的条文中还规定了八项可以处十年以上、无期徒刑、死刑的情  相似文献   

18.
陈凌 《政法论丛》2006,3(3):68-72
我国<刑法>第263条和第269条规定了抢劫罪必须具有"当场"性.以普通用语的规范化方法和刑法用语的相对性为视角,明确抢劫罪中"当场"的内在含义,并得出构成"当场"的几种情形.这对于以区分抢劫罪与其他相似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哲飞 《法制与社会》2014,(12):282-283
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是我们刑法中犯罪性质较为恶劣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社会秩序。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是刑法中极易混淆的罪名,相似的特征和犯罪构成给司法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很多阻碍。如何准确辩异两罪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从分析两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提出辩异两罪的关键点,通过真实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正确区分罪名,并提出辩异两罪的三个当场和犯罪程度,以期对我国的刑法罪名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入户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转化为抢劫罪时,是转化为一般抢劫罪还是转化为入户抢劫,司法实践中存在认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转化型犯罪,应当认定为一般抢劫罪。另一种观点认为,“入户”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凡“入户”实施转化型犯罪均应认定为入户抢劫。笔者认为,一概认定为一般抢劫或均认定为入户抢劫,都有悖于罪刑相适应原则。应根据具体案情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具体认定。一、实施暴力的程度(一)实施暴力情节严重的情况。行为人在入户盗窃、诈骗、抢夺犯罪过程中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