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初论刑事附带搜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附带搜查是现代刑事诉讼搜查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初步探讨了附带搜查的法理依据 ,对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刑事附带搜查的立法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对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搜查制度进行了评析 ,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搜查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彬 《政法学刊》2006,23(4):80-85
刑事搜查作为一种侦查手段,在揭露、证实和打击犯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刑事搜查又是一柄“双刃剑”,运用不当或违法实施则可能侵害公民权利。因此,剖析刑事搜查运用的必要性和危害性,考察域外有关国家平衡刑事搜查运用冲突之立法与实践,完善中国的刑事搜查运用。  相似文献   

3.
刑事搜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诉讼活动。对此,各国刑事诉讼法均作出了规定。研究刑事诉讼中的搜查的概念、地位、目的、理由、主体、客体、种类和时间等有关问题,提出某些立法参考意见,这对推动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立法和公安司法活动的开展,不无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搜查是现代刑事搜查制度中无证搜查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世界法治国家关于附带搜查的立法及判例为参考,在构建我国附带搜查制度时,需要协调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搜查法律规定的粗疏与司法实践较广泛适用之间的冲突,在附带搜查的前提条件,搜查的时空范围等方面进行细化,并设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一系列救济措施来配套附带搜查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弘宁 《法学杂志》2016,(7):134-140
在刑事法治方面,搜查与扣押问题是继刑讯逼供、高逮捕及羁押率之后我国刑事法治人权保护所面临的第三大障碍.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搜查与扣押权的行使常存在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我国在搜查与扣押证、令的审批、搜查与扣押的时间、搜查与扣押的手段、搜查与扣押的内容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存在纰漏.而美国在宪法及刑事立法方面的相关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我国搜查与扣押制度在以下几方面应予完善:首先,在《宪法》《刑事诉讼法》层面规制搜查与扣押权利;其次,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再次,对以往搜查证及其申请的范式内容进行变革,搜查证及其申请必须详细描述搜查对象的特征;第四,对搜查与扣押时间加以规制,并在法定的搜查方式与范围基础上丰富搜查的方法;最后,侦查人员在搜查时需要进行扣押的,可根据搜查证中的具体描述予以扣押,不需另行申请扣押令.  相似文献   

6.
李娜 《法制与经济》2010,(14):19-19,21
搜查是现代刑事诉讼中常用的重要侦查措施之一。纵观世界上其他法治发达国家的法律规定,现代刑事搜查大体分为有证搜查和无证搜查。在我国只存在有证搜查和执行逮捕、拘留与有紧急情况下的无证搜查,并不存在同意搜查。随着刑事司法国际化,我国的刑事司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工作,研究同意搜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涉及信息网络等高科技的犯罪案件日益增多,与此同时,电子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电子证据由于存在于虚拟空间,因而具有特殊性,必然会给刑事搜查带来全新的挑战.刑事搜查具有强制性、特定性、扩展性、公开性的特征,从刑事搜查的特征出发来考量电子证据,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体系尤其是对电子证据的刑事搜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视野下搜查程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程序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侦查程序法治化的实现 ,离不开各个具体侦查行为的法治化。搜查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行为之一 ,搜查行为在有效地惩罚犯罪的同时 ,极易对犯罪嫌疑人或者案外人的人身、财产及隐私权造成侵犯。本文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从刑事程序法治原则、侦查程序法治原则出发 ,提出完善我国搜查程序的构想 ,以期对搜查程序的立法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刑事搜查是一种具有高度强制性的警察权力,对警察机关高效地侦破刑事案件、控制犯罪人和脏款脏物、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强制性权力封公民意志的压制性和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效果,其滥用极易给公民的隐私权利造成严重损害,并因此削弱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破坏公民对国家实行法治的信心,因此,法治发达国家在刑事搜查中,都特别强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而由于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的条款,理论上对刑事搜查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认识不一,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在立法上确立并保护隐私权,乃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李永涛  孙溯 《政法学刊》2008,25(1):41-44
美国的法律规定十分之完备,其刑事搜查制度是普通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有着其鲜明的特色。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刑事搜查制度的异同,借鉴美国刑事搜查制度的经验,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搜查制度,对于控制犯罪,保障人权,更好的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蕾 《犯罪研究》2014,(2):39-46
搜查作为一种对物的强制处分措施,有侵犯公民财产权之虞。我国立法对搜查应遵循的原则、条件、时间、地点、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立法予以完善。搜查制度的完善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预防性保障机制,然而由于公权力的天生扩张性,还需完善相关的救济性保障机制,非法实物证据排除和侵犯财产权之刑事赔偿可以担其重任。  相似文献   

12.
宋旭明 《北方法学》2013,7(5):84-90
以基础性请求权与救济性请求权区分为基础的民法上请求权二元体系之划分,事关我国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其法理根据之研究理当受到重视。该法理根据包括二元实体私权体系和义务与责任的区分理论。前者是指私权体系的基础权与救济权之二元划分,该体系在实体法上的真正构建,正是请求权概念出现的结果。后者是指责任作为义务之违反所致的法律后果,与义务之间存在着可否作为直接强制执行之依据的本质区别,该区别和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权与救济权之二元划分正好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13.
刘梅湘 《河北法学》2006,24(7):70-75
搜查是发现证据、查获犯罪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时又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诸多基本权利造成侵害,构建搜查制度应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公正与效率的多元价值目标,我国搜查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既不利于有效、及时地侦查犯罪,更不能较好地保障人权,应参照法治国家先进作法予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ACTA是由美、日等知识产权强国发起的旨在全面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诸边协议。ACTA内容广泛,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民事、行政、刑事、边境及数字环境执法等四类措施和保护手段,较之《TRIPS协议》,ACTA在知识产权执法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凸显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荷兰刑事司法受到了现代人权法律的深刻影响。在荷兰刑事诉讼过程中,诉讼权利保障主要依据国际性和地区性的人权条约以及相关国内法。荷兰刑事诉讼程序运作体现了对人权的真切关怀:荷兰签署加入了多部国际公约和欧洲区域公约,国际条约、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法都对荷兰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法体系中,荷兰的《宪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也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权利保障。荷兰的法院、检察机关组织运作体制和诉讼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保障了诉讼参与者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权利。在刑事审前程序中,检察机关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参与其问的侦查法官则对检察官和警察的侦查权形成了有效制衡。从刑事诉讼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整体而言,荷兰审前程序权利保障的体制属于适度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审判程序中的权利保障体制则兼采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混合式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6.
犯罪本质论——一种重新解说的社会危害性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我国有学者主张用法益侵害说取代社会危害性说。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德国和日本的刑法理论中 ,法益侵害并不是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 ,而是一个争议颇多的概念。法益侵害说只是在名称上取代了权利侵害说 ,但并没有解决权利侵害说所面临的问题。这种取代并不成功。在我国刑法学界 ,用法益侵害说取代社会危害性说的作法是在重复法益侵害说取代权利侵害说的老路。我国传统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社会危害性说的基本方向是正确的 ,但没有解决如何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问题。其实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应该统一于行为的客观方面 ,只有表现为客观危害行为的主观心态才能给社会造成危害。这种客观危害既包括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直接危害 ,也包括给社会带来的犯罪预防成本和处置犯罪的诉讼成本。因此 ,在本质上 ,犯罪是以一定方式或样态给被害人造成直接损害的、给社会带来犯罪预防成本的并需要动用刑罚资源加以处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张红 《河北法学》2005,23(7):57-62
知识产权保护中公权力的介入,意味着其侵权行为,不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还需要承担行政和刑事责任.过错责任作为法律责任归责的基本原则,是知识产权侵权行政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过错推定作为过错存在的判断方式,既能够适合行政责任追究的特点,也与过错责任原则并行不悖.讨论过错责任的例外,应以区分行政责任的处罚责任和其他责任为前提.为制止违法行为蔓延对行政秩序的损害,其他行政责任的无过错适用,可以认为是过错责任的例外.鉴于TRIPs协议的有关条款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影响,进一步对TRIPs协议的有关条款进行比较分析,从行政法理论和与TRIPs协议协调与适应两方面,对我国相关立法和执法实践进行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蔡虹  邓沁婷 《河北法学》2020,38(5):66-78
《异议复议规定》第30条作为预告登记权利人提出案外人异议的审查依据,因其中"排除异议"及"符合物权登记条件"在解释上易生歧义,致实务适用意见不一。依执行理论,除所有权外,何种权利始可排除强制执行,应依实体法之性质、效力及执行目的或方法确定。经预告登记之权利并非实体权利,其性质应为兼具物权性、债权性及从属性的请求权。目前,我国预告登记在强制执行中的效力,立法未臻明确,但结合我国预告登记实体法之"再处分禁止效力"及"不动产登记簿冻结效力",藉由目的解释,应将《物权法》第20条第1款之"处分"进行扩张,使其效力覆盖强制拍卖、变卖等"处分"性执行措施。而案外人据以《异议复议规定》第30条提出异议的,法院不应适用于商品房预售合同备案登记、网签及受让物权预告登记以外的其他预告登记之情形,其"符合物权登记条件"之确认,应参照预告登记转本登记之理论,采实务通说之标准,具化为满足合法有效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已办理预告登记及支付全部价款或依约定支付价款之要件。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运用可能与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产生尖锐的冲突。由于自近代以来,财产权在规范和事实上都已经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因此,如何衡平国家权力与财产权的冲突,就成为刑事诉讼的根本使命之一。为此,现代法治国家以程序法定、正当程序、比例以及司法审查等程序原则为核心建构起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的基本程序框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在保障被追诉人财产权方面存在着重大缺陷,不仅基本程序框架扭曲变形,一些具体的程序制度在设计和运作中也无法真正有效地保障被追诉人财产权,因此,必须通过观念转变和制度重构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伟 《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22(2):19-24,37
紧追权是国际法赋予沿海国有效行使管辖权的一项重要权利。正确、合理行使紧追权等国际法权利,对于强化和规范海上执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妥善解决海洋执法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如何行使紧追权入手,由点到面,探讨国际法在中国海洋执法过程中的应用问题以及中国海洋执法队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