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忠伟  李玉基 《求索》2010,(6):155-157
分段监管易产生行政权的碎片化,引致职能部门对监管权行使的掣肘与推诿。行政权衡平监管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效的公共行政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在相互推诿与掣肘中无谓地耗损与抵消了权力的威慑力度与执行力度。"多管"与"少管"甚至"不管"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仍的根源。因为"多管"源自我国食品安全法分配的权力不均。不均衡的行政权结构诱发"争权夺利"的冲动。在权力争夺过程中必然损伤良性的行政权架构,导致低效率,甚至行政权运行限于停滞。美国、日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体制反映了行政权衡平监督对食品安全的有用性,这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都与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的渎职行为有关。其渎职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作为或乱作为、"马后炮"式监管、"养鱼执法"式监管等。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既有现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亦有监督立法不足和法律监督不力的因素,但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共权力失去社会力量制衡。因此,有效遏止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必须正本清源,消除腐败;密织法网,严惩重罚违法犯罪分子;建立职责边界明晰和高效率的监管体制,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创建多样化的社会力量监督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极大地挑战了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这些事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食品安全立法一定要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监管部门的责任之重大。我国《食品安全法》发布实施一年多了,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应认真的加以思索。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和细化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方法,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等,以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河南省既是"中国粮仓",也是"国人厨房"。近年,"瘦肉精"、"地沟油"、"病死猪"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度成为困扰百姓生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何呵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成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要议题:出台《河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河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办法》、对食品安全开展专题调研、审议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专项工作报告、举行食品安全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关注,不断促进河南食品安全工作上台阶。  相似文献   

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11,(18):39-41
食品安全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应广泛借助群众的智慧和力量。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集中反映的焦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半年过去了,国家政府部门是如何对待人大代表关于食品安全的建议的?近期,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7月初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修订草案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公众眼球,仅一周时间就收到意见、建议3000多条。生命和健康权高于一切。不仅如此,在一向奉行"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社会,食品安全无疑是涉及民生、政府公信力乃至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皮革奶等每个触目惊心的名词背后,都是一段不堪凹首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挑战着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已远远超越人们对维持生命基本物质需要这样的简单层次,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需要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推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促进我国食品安全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领域"毒大米""问题奶粉""染色馒头""瘦肉精""福喜过期肉"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引起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担忧。宝坻区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为加强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定在听取和审议区政府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对食品安全工作开展专题询问。8月27日,常委会第22次会议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9.
董纯朴 《公安研究》2013,(7):43-51,56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事关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一般性经济犯罪相比较,食品安全犯罪危险性更大,它危害的是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有专家预言,假如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继续延续下去,五十年以后将影响国人的生育能力。①因此,尽快组建一支国家层面的专业化食品安全警察队伍,对于有效解决当前食品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突出,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严厉打击群众反响强烈、带有行业"潜规则"性质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震慑食品违法犯罪分子,增强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犯罪频发,解决食品安全刻不容缓。笔者从经济学角度对食品安全犯罪进行分析,从中寻求遏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4,(14):12-13
"预防为主、风险管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首次在总则中作出明确规定。1995年制定并实施的食品卫生法(已废止)虽然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制度,但却没有体现预防原则的主导思想。与之相比,现行食品安全法新增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一章,并放在总则之后,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但在立法内容的设计上,条文中并未出现"预防"字样。  相似文献   

12.
何永泉 《重庆行政》2011,(5):107-109
2011年以来,上海出现"染色馒头"事件,奶业"三聚氰胺"卷土重来,台湾的"塑化剂"风波,西班牙的"毒黄瓜",德国的"毒豆芽"事件,震惊全国的"瘦肉精"事件,西瓜的"膨大剂"事件,一系列恶性事件像锋利的钢针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食品安全究竟问题何在?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措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南充市食品药品监查支队、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对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据此提出治理对策。一、南充市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食品安全,共分三个环节: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由于南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农夫山泉"标准门"、"老鼠肉假冒羊肉"、"毒生姜"等事件相继曝光,再次引起了社会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公众的不安甚至恐慌,人们不仅要问:还有什么食品可以让人放心食用?  相似文献   

14.
本刊综述 《创造》2011,(4):50-51
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依云事件"、"染色馒头",再度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愤怒的馒头     
杨文杰 《创造》2011,(4):52-53
"馒头"事件的曝光,说明在确保食品安全意识上,我们除了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外,还要着力引导和培养国民的习惯,这才是最要紧的。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无止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法为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根本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姜健通过专题调研,走访了解到食品安全还存在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7.
在"舌尖"上的安全备受民众关注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吸引着外界的目光。前不久,经过初审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并审议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斌作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  相似文献   

18.
"又是一部‘史上最严’的法律。"这是一些媒体对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所作的评价。这种评价隐含着一种特殊的民意期待: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希望食品安全法能成为一把随时可以撑开的保护伞,让他们重拾久违的安全感。实际上,本届以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评价,从特种设备安全法、到旅游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环保法,再到现在的食品安全法,这反映了我国立法工作所呈现出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吕军书 《前沿》2009,(9):50-53
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是我国新《公司法》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担当起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应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谋求企业自身发展。"三鹿毒奶粉"事件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必须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20.
顾益康 《今日浙江》2012,(20):30-30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因其荟萃了中国丰厚的饮食文化而风靡全国。同时,地沟油、毒胶囊、瘦肉精、三聚氰胺等农产品和食品不安全的阴霾令国人忧心忡忡。充塞于网络、短信的"我们中国人可以不吃西药、不吃中药,但不能不吃农药"、"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却解决不了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调侃之词,引发了大家对如何才能保障"舌尖"上安全的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