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东兴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五个方面的原因,认为要加快发展东兴旅游产业,可以考虑把京岛旅游度假区为龙头,调整以中越边境陆上跨国游为龙头,以■尾金滩度假区和巫头京族民俗风情区为景景区开发建设中心,突出滨海风光、京族民俗风情、中越跨国游的特色,以规范旅游市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关键,理顺关系,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东兴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广西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2.
《政策》2010,(3):63-63
远安县委、县政府结合荷花镇自身实际,不等不靠,以过好“四关”为切入点.创建旅游名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过好“认识关”,通过挖掘荷花镇文化资源独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出“旅游荷花”的发展战略.以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为契机,以旅游业引领全镇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过好“定位思路关”。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合作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在"两廊一圈"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导下,双方跨境旅游领域的合作不断推进。而从文化层面来看,中越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同根同源,文化上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形成了一条联系密切的跨境民族文化带。此外,中越跨境地区汇聚了两国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为双方协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并通过整体开发、合作共建机制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进而促进双方开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苏凯 《当代广西》2007,(19):30-31
东兴建于明而盛于清,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因其兴于北仑河东岸而得名。走进东兴,既可拥抱青山碧海,还可体验异国风情。“上山下海又出国”的旅游特色,使中国南疆边陲重镇东兴市成为中国南方热点旅游城市及中越边境旅游最大的游客集散地。  相似文献   

5.
李慧欣 《前沿》2005,(12):55-58
随着旅游热的持续升温,一些非优区位“温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摆在政府与旅游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徂徕山旅游开发为例,分析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作为温点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提出温点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策略,即充分研究旅游资源的区位特征和市场需求特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生态承载量研究,进行可持续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开发。对徂徕山旅游区域进行划分,设计了山地探险、农业观光、森林畅游、红色旅游、名士文化游等相关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9,(13)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9,(6)
正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景宁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依托民族文化和优良生态等优势资源,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中国最具民族风情旅游名县、中华最佳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中国十大全域  相似文献   

9.
发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增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外在影响力,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有着鲜明孝感地域特色的"孝文化",其潜藏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通过用SWOT分析法,可以深入了解孝感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战略思路上以"孝文化"为底蕴打造孝感市旅游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0.
边境旅游市场分析与开发战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丽 《思想战线》2001,27(5):63-66
边境旅游市场起步晚,但发展快,边境旅游与边境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边境旅游市场要继续加大开发力度,也需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内联外拓"等发展战略,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和合作,规范边境旅游管理秩序,加强边境口岸管理,充分发挥边境地区的各种优势,促进边境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与民俗旅游有关的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冯良山 《桂海论丛》2008,24(3):50-52
广西崇左有独特的岩溶地形地貌及山水文化景观、壮族艺术瑰宝的花山文化、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姿多彩的边疆民族风情、名扬天下的“连城百年军事要塞”、返璞归真的旅游农业景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发掘和利用这些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创造整洁平安的旅游环境,是崇左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陶犁 《思想战线》2002,28(4):45-48
旅游产品整体上具有文化性 ,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种经济运作过程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创造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 ,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以历史文化或地域文化的形式 ,可以渗透到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与其它旅游资源要素组合 ,深化和影响各类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试论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民族文化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最好的物质载体,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它是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的民俗展示,是活生生的正在运行、发展着的民俗;作为一种产品类型,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应将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开发为产品,产品要素要齐备。贵州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展得比较早,且卓有成效,但是产品不完善,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5.
论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整合与协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鄂渝黔边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具有一般红色旅游资源共性的同时,又拥有许多独具一格的基本特性。但目前边区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着条块分割、发展水平低下等许多缺陷和不足,因此,其红色旅游应走区域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之路。而边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使其区域红色旅游走整合与协同发展之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据此,应统一制定其发展对策。其对策的实施必将对推动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6,22(4):53-56
广西“兴边富民”新跨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实施工业兴边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解决经济体制和机制中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建设边境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边境。要处理好五大问题。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能,大力推进富裕边境、文化边境、生态边境、平安边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乡村有条件、有市场顺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发展乡村旅游。实践证明,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与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8.
阳国亮 《桂海论丛》2004,20(4):66-69
乐业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与桂林、北海相呼应的广西旅游的"第三极".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选择"持续超前"的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创新"是实现乐业旅游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乐业旅游的全面创新主要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投资模式、旅游市场营销方式、旅游产业带动模式、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9.
许赞 《八桂侨刊》2014,(3):45-49
东兴镇是一个传统的侨乡。在东兴镇,除了少量的本地籍归侨外,大多数的归侨则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侨农林场和其他厂矿。为了满足文化与认同的需求,一些对山歌颇有兴趣的东兴镇归侨组建了华侨歌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华侨歌堂的功能虽发生一些转变,但在传承山歌文化、沟通和协调归侨群体间的关系方面依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贵州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布着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和蕴藏着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成为反贫困的重要资源和物质依托,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与反贫困SWOT模式分析,提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