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美国通识教育的源起及其发展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理念和实践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当今我国许多高校也在实施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外在化的缺失,即重视"何以为生"而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育存在着谋生手段为"有限目的"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无限目的"的矛盾。我国高校已普遍实施通识教育,如何合理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和经验,对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对人的培养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格的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格?怎么样培养?无疑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面前一个重大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永兵  田维亮 《传承》2012,(8):54-5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探讨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甍  汪荣 《求索》2013,(6):219-221,114
近代高等学校中的通识教育恩想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的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不同的学科都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通识教育虽然从近代才开始普及。但其概念的核心在中国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则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liberal arts,即自由学科。建立在中西方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逻辑之上的“通识”范畴各不相同,然而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觉的完整人格。追溯通识教育的历史根源和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和改善现代通识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之根本,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理解之实质所在.在人本文化视阈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寻迷失的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体性建构,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的幸福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自觉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才能出实效,并有力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曾长秋  曹清燕 《湖湘论坛》2011,24(2):121-124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可以提升人的内在精神力量和素质,具有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并由人创生,显示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功能、价值中蕴含了"建设人本身"的元素,确证其属人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决定了它必须为了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能够促进人之存在的提升、人之本质的生成和人性的完善,以及人之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琦 《前沿》2012,(2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现实的、具有社会性及实践性人,人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教育培养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从而提高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和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及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高校却出现了闲暇教育缺失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高校要把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闲暇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闲暇素质,培养其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促进其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马克思构建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总体性范畴,它融贯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各个时期.马克思立足实践,说明人只有通过交往,才能获得现实的实践性本质,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交往理论.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从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基础的填白、本真意义的回归等维度开掘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并以此为导引,建构以交往为生成机制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构,从而达到在实践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转型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提高人的素质 ,满足人的需要 ,弘扬人的主体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刘先进 《理论月刊》2006,(11):176-178
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系统是由接受主体利益、实践主体利益、本体性主体利益组成的诸利益圈层,它们共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过程和方面。利益圈层波浪式运动和冲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诸利益圈层遵循利益最大化、利益重合最多、利益波峰最高原则。其最终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沈廷川 《前沿》2007,(7):115-117
随着人与社会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已不能很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因此,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探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认为,促进人的健康素质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基础,促进人的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标,依靠人的主体性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主要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综合与优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周建波 《传承》2008,(20):60-61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各领域的划分标准不一、课程设置的覆盖领域有限和比重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构建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思政专业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做好通识课程规划,设置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传承》2009,(10):50-5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具有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自觉地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才能出实效,并有力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