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猪肠道菌群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杜仲叶、山楂、黄芪等中草药研制猪用饲料添加剂 ,对 4 0日龄断奶仔猪进行饲喂试验 ,观察其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服用中药的 3组试验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而大肠埃希氏菌和肠球菌指数以及腹泻发生率则明显降低 ;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9.2 0 %、5 .5 0 %和 13.32 % ;料肉比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9.80 %、6 .6 4%和 15 .0 3%。结果显示 ,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常规粉剂和提取物制剂均能促进仔猪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 ,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肠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在肠道中复制并导致肠道出现炎症病变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PDCoV天津地区分离株TJ1经口服感染10日龄仔猪,在攻毒后第4天对仔猪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组织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黏膜间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绒毛萎缩等。通过荧光定量PCR试验,对肠道组织中PDCo V M基因、天然免疫基因IFN-α、IFN-β、DDX58、STAT2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DCoV在4种肠组织中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实现自身复制,且在空肠、回肠、结肠中通过增强TNF-α、IL-6的表达促进肠道炎症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12头断奶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丁酸钠组:基础日粮 1 g/kg丁酸钠,抗生素组:基础日粮 抗生素,复合组:基础日粮 抗生素 1 g/kg丁酸钠),饲喂4 周后,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仔猪小肠黏膜上皮和杯状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空肠和回肠黏膜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肠绒毛排列整齐,柱状细胞结构清晰,丁酸钠组和复合组肠绒毛粗壮,而抗生素组肠绒毛顶端偶见肠上皮脱落,肠绒毛相对较细;各试验组回肠的杯状细胞数量为空肠的1.3~2.2倍,且以复合组的杯状细胞数最多,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最少;各试验组空肠和回肠肠上皮表面微绒毛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复合组的细胞衣最厚且均匀,丁酸钠组次之,抗生素组较薄。表明,丁酸钠能促进杯状细胞增殖,改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促进仔猪的消化吸收,提高其生产性能,其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均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1日龄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分别对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上皮内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和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对各肠段分泌的黏液性质进行判定。结果显示,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呈依次减少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固有层淋巴细胞数量、肥大细胞密度从十二指肠向回肠呈依次递增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上皮内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增长趋势,十二指肠与空肠差异显著(P0.05),但两者与回肠差异极显著(P0.01);十二指肠上皮杯状细胞分泌中性黏液,而空肠、回肠分泌酸性黏液或中性和酸性混合性黏液;十二指肠腺靠近黏膜层分泌中性黏液,靠近肌层分泌酸性黏液;小肠腺均分泌有中性和酸性混合性黏液。上述结果表明,1日龄牦牛小肠不同肠段黏膜相关免疫细胞数量的不同变化,显示了小肠黏膜为机体天然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分别给7日龄和14日龄雏鸡免疫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并同时肌肉注射5 000 U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21日龄再以5×104个同源柔嫩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攻虫.分别取试验鸡各肠段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发现21日龄时,rChIFN-γ加强免疫组鸡肠道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9.8)和杯状细胞(GCs,26.2)数量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8.2、24.9);28日龄时,加强免疫组的IELs和GCs数量进一步增多(13.5、34.1)并显著高于免疫对照组(11.8、26.9).用改良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发现,rhIFN-γ可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黏膜上皮肥大细胞(MCs)数量.结果提示,rChIFN-γ可有效刺激试验鸡肠道黏膜IELs、GCs和MCs的分化与增殖,具有增强肠道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300尾健康幼建鲤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肌醇含量为163.5 mg/kg(缺乏组)和535.8 mg/kg(对照组)的饲粮,研究了肌醇缺乏对幼建鲤组织器官病理学及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肌醇缺乏引起幼建鲤皮肤和鳍条糜烂,出现肠绒毛变短和失去正常结构、脾和头肾含铁血黄素沉积、后肾肾小管变形、胰腺酶原颗粒减少、肝细胞空泡变性等病理学改变;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氧化产物增加(P<0.05);肠道嗜水气单胞菌增加,乳酸菌减少(P<0.05).表明,肌醇缺乏会造成水生动物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抗氧化能力下降和肠道菌群改变.  相似文献   

7.
仔猪腹泻在断奶仔猪中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在养猪生产中 ,仔猪大多在 2 83 5日龄断奶。早期断奶虽能显著提高母猪的年繁殖力和饲料利用率 ,但由于仔猪抵抗力差 ,易在断奶后 3 12d内发生腹泻 ,导致仔猪生长停滞 ,甚至死亡。笔者选用痢菌净、杀痢王透皮剂、庆大霉素、氟哌酸和三七二止泻灵对某原种猪场断奶仔猪腹泻病例进行了治疗试验 ,目的是筛选治疗断奶仔猪腹泻的最佳药物。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痢菌净 :北京市兽药厂生产 ,批号 990 3 0 4;杀痢王透皮剂 :广西生物制品厂生产 ,批号 98110 9;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8.
为了观察中药提取物对应激小鼠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给10只C57BL/J健康应激小鼠连续灌服中药提取物,7d后光镜下观察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的数量变化及测定肠黏膜IL-2的水平。结果显示,应激小鼠的肠黏膜IEL和GC的数量及肠黏膜IL-2水平下降;灌服中药提取物应激小鼠的肠黏膜IEL和GC的数量及肠黏膜IL-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未灌服中药提取物的应激小鼠相比,上述检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证实,该中药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应激小鼠小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并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增强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参芪多糖口服液对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免疫抑制鸡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选用180只0日龄白羽种蛋鸡公雏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CY模型组、3个多糖口服液组(CY+低剂量组、CY+中剂量组、CY+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CY+左旋咪唑组)。从10日龄起,除空白组外,3个多糖口服液组、左旋咪唑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均腹腔注射80 mg/(kg·d)环磷酰胺,连续3 d;然后3个多糖组给予不同质量浓度[75、150、300 mg/(kg·d)]的参芪多糖口服液,空白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20 mg/(kg·d)的左旋咪唑,所有试验组用药时间为10~20日龄、25~35日龄,同时在14和28日龄给各试验组注射新-支-流三联疫苗。于21、42日龄从各组随机采样,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观察空肠结构的变化和杯状细胞的数目,并检测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对比CY组,多糖中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多糖高剂量组都能显著地提高绒毛高度(P0.05),肠V/C值的大小(P0.05),肠肌层厚度(P0.05),肠杯状细胞数量(P0.05)和空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s Ig A、IL-4、IFN-γ)的质量浓度(P0.05)。结果表明,参芪多糖口服液可以拮抗环磷酰胺对鸡空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空肠黏膜的发育,从而发挥提高鸡肠道黏膜免疫的药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日龄和20日龄新生犊牛小肠黏膜结构的早期发育及部分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从1日龄到20日龄,小肠绒毛变短,尤其十二指肠的绒毛长度约缩短了61.58%(P<0.05),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比值)减小了59.04%~91.32%(P<0.05);而黏膜和肌层厚度分别增加了8.66%~41.28%和36.22%~299.10%。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P<0.05),20日龄比1日龄分别增加了78.80%~163.05%和28.23%~101.46%;但比较同一年龄的小肠不同肠段,从十二指肠至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则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小鼠经腹腔注射交感神经损毁剂6-羟多巴胺后小鼠体重和小肠绒毛长度、V/C比值、绒毛宽度以及黏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注射6-羟多巴胺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体重下降(约3.4%);小肠绒毛变短(5.6%~19.4%),V/C比值减少(0.88%~24.1%),绒毛变窄(8.8%~24.7%)、黏膜厚度变薄(4.4%~16.9%),其中空肠的绒毛长度和黏膜厚度减少较明显,而十二指肠和回肠的V/C比值和绒毛宽度减少较明显。提示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影响小肠的黏膜结构,从而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季节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相似性和稳定性。对采自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3只亚成体大熊猫的粪便细菌总DNA进行了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对ERIC-PCR指纹图谱中主带DNA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季节不同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高,而不同季节同一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相似性较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可能受季节影响;大肠杆菌和柠檬酸杆菌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的优势细菌。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旨在探究马齿苋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 L.)对热应激小鼠空肠HSP70含量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热应激组(HS)、马齿苋水提物组(AEP)、维生素C组(Vc),每组10只。热应激组于40℃±1℃环境下每天处理0.5 h,其余时间置于30℃±1℃条件下,C组放置于25℃±1℃,连续6 d后,将小鼠置于25℃±1℃之环境给药治疗7 d。在给药治疗开始后第3天和第7天眶窦采血,处死后采集小鼠空肠、肝脏,测定各组小鼠血清HSP70含量、肝脏SOD、MDA及GSH-Px含量及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热应激可显著提高小鼠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P<0.01),提高肝脏SOD、MDA和GSH-Px的活性水平(P<0.01)。与HS组比较,给予马齿苋水提物后,可有效降低热应激小鼠血清HSP70含量和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P<0.01)及肝脏MDA的活性水平(P<0.05),但对SOD和GSH-Px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马齿苋水提物能够通过降低热应激小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热应激小鼠体内HSP70的表达量,达到良好的抗热应激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集猪肠黏液并分离纯化出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制备兔抗猪SIgA IgG抗体,经HRP标记,并优化直接ELISA检测猪SIgA的条件,建立了检测猪SIgA的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筛选的最佳反应条件:黏液蛋白包被浓度为10μg/mL,兔抗猪SIgA IgG-HRP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反应时间为60min。包被SIgA浓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90~1 400ng/mL,回收率为85.85%~133.88%,变异系数为13.12%~17.67%。采用该方法对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免疫与攻毒后的仔猪肺冲洗液和肠黏液中的SIg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免疫猪肺冲洗液中SIgA含量平均为205.81ng/mL,显著高于攻毒对照猪的147.56ng/mL和空白对照猪的124.37ng/mL(P<0.05);免疫猪肠黏液中SIgA含量平均为67.94ng/mL,与对照猪无明显差异。结果证实,建立的猪SIgA直接ELISA方法具有经济、适用和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195例不同年龄腹泻病人的粪样及656只健康和腹泻畜禽的直肠和泄殖腔拭子进行空肠弯杆菌培养,总检出率为26.1%(222/851).人和畜禽的带菌率分别为健康蛋用鸡为61.0%(61/100),腹泻后备蛋用鸡为53.3%(40/75),健康后备蛋用鸡为22.0%(11/50),腹泻仔猪为88.0%(88/100),健康羔羊为5.7%(6/106),牦牛犊为12.4%(15/121)和0(0/104)腹泻病人为0.5%(1/195).蛋用鸡各组间的带菌率差异极显著(P<0.01),腹泻后备蛋用鸡的带菌率明显高于健康后备蛋用鸡(P<0.01),显示后备蛋用鸡腹泻与该菌感染相关.腹泻仔猪的带菌率很高,也提示该菌感染与仔猪腹泻存在一定关系.噻孢霉素对空肠弯杆菌检出率的影响和抗生素药敏性试验结果表明,噻孢霉素不能替代头孢霉素Ⅰ,而头孢哌酮钠(头孢必)可取代Camp-BAP琼脂中的头孢霉素Ⅰ.在100mL/LCO2气体环境中微需氧培养比烛缸内培养空肠弯杆菌检出率高13.0%,显示分离该菌以100mL/L CO2法明显优于烛缸法(P<0.01).  相似文献   

16.
PRRSV和PCV2共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CD80-CD86 mRNA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共感染40日龄健康大白仔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共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感染后第3 d和第7 d CD80与CD86 mRNA转录显著下调(P<0.05),感染后第14 d CD86 mRNA转录水平仍低于未感染对照组。尽管CD80 mRNA转录水平在第14 d和第28 d高于对照组,CD86 mRNA转录水平在第28 d高于对照组,两者在第42 d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证实,PRRSV和PCV2共感染可导致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基因转录在感染早期明显受到抑制,PAM的抗原呈递能力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将24头健康DLY(杜洛克×长白×约克夏)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分别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含3.8×107 CFU/mL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稀释液(试验组),研究了猪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48h后血清及肺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中SOD、CAT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SH-Px、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010.05)。试验组肺组织除CA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18.
为研制优良的猪用益生菌制剂,从断奶仔猪胃肠道分离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结合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运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株WR、KR、HR、JR分别为胃、空肠、回肠、结肠源的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ZR株为直肠源的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MR株为盲肠源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分离株WY、SY、KY分别为胃、十二指肠、空肠源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Y株为回肠源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各分离株的生长曲线有明显差异,HR、ZR和WY株的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于接种后第12、12和20小时达到生长高峰期,显示了良好的培养特性。  相似文献   

19.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4和6月龄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小肠各段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月龄到6月龄犊牛空肠肌间神经节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相比变化较大;4月龄以空肠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核质比(为0.16)最小,回肠与空肠的核质比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空肠与十二指肠的核质比差异显著(P<0.05),6月龄空肠的核质比(为0.25)最大,但小肠各段的核质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犊牛小肠各段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核质比的发育变化可能与其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