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巴氏杆菌病(即兔出血性败血病,简称兔出败)目前流行严重,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防制其流行,国内外有关学者就本病免疫问题开展了研究。但国外报道的甲醛灭能苗和油佐剂菌苗,效力都欠佳,美国CU弱毒株对兔不安全;国内试制的甲醛灭能苗虽有一定效力但也不理想。为此,我们开展了兔巴氏杆菌弱毒冻干菌苗的研究,利用禽霍乱弱毒Pc株,试制成冻干菌苗,对兔进行了安全、效力等项试验,初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国外文献报道,1935年美国阿拉巴马(Alabama)州的传染病中心(CDC),Montgomery实验室从一只疯狗脑中分离到一株狂犬病毒。经小白鼠脑通过数代,得到一株定名为Street Alabama Dufferin(SAD)的著名固定毒。在1960年起Paul Fenje等人经地鼠肾细胞、鸡胚和猪肾细胞的多次传代,培养成功一株细胞适应弱毒。为纪念E.Gayor、Rokitniki和Abelseth三人的工作而定名为ERA株,用该毒株制成的弱毒疫苗可以免疫  相似文献   

3.
用鸡毒霉形体F株新鲜培养物经点眼途径分别感染1、3和20日龄北京白鸡,以测定其对鸡的致病性。其中有部分鸡在感染F株的同时,感染前或感染后接种新城疫Ⅱ系苗或LaSota株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_(120)株疫苗。试验结果表明:F株对各日龄鸡感染都不引起气囊病理损伤,不影响体增重;从感染鸡至少在感染后30日仍能分离到霉形体;接种新城疫疫苗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不增强F株的致病作用。而感染鸡毒霉形体NB_(72)株的部分鸡出现气囊损伤。结果显示F株对鸡不致病。  相似文献   

4.
以点眼的方法,用鸡毒霉形体F株的培养物对1、3和20日龄鸡进行了免疫接种试验,经过致病性株R株的攻击,根据气囊损伤保护率计算,免疫接种鸡可获得85%以上的保护,在攻击后14天内,免疫接种鸡比对照鸡体重增加明显。免疫力持续至少7个半月以上。F株的冻干培养物仍保持着良好的免疫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鸡毒霉形体F株是个优良的疫苗株,可用于生产鸡毒霉形体活疫苗。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弓形虫自然弱毒株(QHO)速殖子不经任何理化处理,以敏感模式动物小白鼠进行的适宜免疫剂量、有效免疫力产生的时间、适宜攻击剂量和免疫持续期等项试验。结果用QHO株10~1~10~5免疫剂量存活率分别为100%、70%、100%、90%、80%;免疫后第1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后的小鼠可经受10~1~10~4以上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以上,免疫后小鼠经120天以上持续期观察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都可经受10~5大剂量强毒攻击,保护率达90%,抗体滴度一直维持在高滴度水平(滤纸IHA法1:32)。证实QHO株是一种典型的弱毒株,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激发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是许多弓形虫(RH、GJS、M-7741、GT-1等株)所不能相媲的一种特异弱毒虫株。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弱毒株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终点稀释——纯化染毒细胞的方法对中国株猪瘟兔化弱毒(以下简称C株)种毒进行了3次克隆,最后1次克隆获得10株克隆毒。通过对10株克隆毒的10项病毒学检验,确认这10株克隆毒与种毒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未发现变异毒株,无杂毒污染。本克隆方法比目前文献上介绍的有关方法更简单实用,在克隆非致细胞病变病毒方面取得一项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41株禽霍乱强毒菌株中,挑选出3株供致弱用菌株。经用不同方法致弱后,从致弱的菌株中挑选出用高温传代培养法致弱的PTR株及在含洗涤剂的培养基上传代致弱的PC株。 为了对所培育的二弱毒菌株的主要特性有一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应用二弱毒菌株制备菌苗进行免疫试验提供必要的依据,进行了有关的各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初产母猪死胎(包括木乃伊)是母猪繁殖障碍影响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川、上海、黑龙江、浙江及广东等省市均有报道。1982~1984年,我所在秋季初产母猪死胎病因研究中,分离出乙型脑炎病毒一株,猪细小病毒3株,并对5个猪场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猪乙型脑炎阳性率平均为98.62%,猪细小病毒阳性率平均为60%。为此,我所于1984~1985年开展了免疫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和动物弓形虫病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已查知弓形虫血清抗体分布相当普遍,并从人和某些动物体分离出不同毒力的弓形虫株。1986年笔者从青海省互助县1只绵羊体分离出1株弓形虫,经鉴定为一弱毒株,命名为青海互助绵羊株(QHO)。  相似文献   

10.
一、Bartha-Nu/67株IBR弱毒的生物学和理化特性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最早于1950年发现于美国,后来澳大利亚、欧洲许多国家以及新西兰、日本等国都报告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报告发生过此病。但1980年3月,广东华侨农场管理局所属光明农场从新西兰进口黑白花乳牛中,经农业部动物检疫所等单位使用我所供应的、1978年从匈牙利引进的Bartha-Nu/67株IBR弱毒作抗原,并用它制取牛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1902年匈牙利科学家奥者士奇(Aujeszky)发现此病以来,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我国不少地区有发生本病的报道。但是,伪狂犬病毒弱毒疫苗株的培育研究未见报告。为了防制本病,我们于1979年采用选斑和低温法选育伪狂犬病弱毒株,经三年时间,育成伪狂犬病毒闽A弱毒株。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与致病性的关系及肠炎沙门菌rfaH基因缺失株作为疫苗载体的可行性,进一步探索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防控路径,通过λ-Red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缺失rfaH基因的肠炎沙门菌(rSD),再以其为亲本菌株构建了稳定表达IBDV VP2蛋白的重组肠炎沙门菌(Se-VP2)。以1日龄SPF雏鸡为实验动物,分别检测了重组菌的致病力及免疫效果。结果显示,rSD株和Se-VP2株与野生株生长速度一致,体外连续传20代,基因缺失株和重组株均可稳定遗传;Western-blot表明,Se-VP2株可稳定表达VP2蛋白;构建的重组菌rSD株和Se-VP2株对SPF雏鸡无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1010CFU,且重组菌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同时诱导产生针对IBDV和沙门菌的抗体;重组菌Se-VP2株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并能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Se-VP2株免疫动物后可对IBDV和沙门菌的感染提供100%的保护。结果表明,rfaH基因是沙门菌的毒力基因,重组弱毒肠炎沙门菌Se-VP2株作为疫苗候选株,对SPF雏鸡安全有效,为后续肠炎沙门菌作为表达载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副伤寒在我州及全省流行很广,危害严重,不仅造成犊牛的大批死亡,而且成年牛也发病、死亡。其病原以病牛沙门氏菌为主,也有都柏林、肠炎、圣保罗等沙门氏菌。目前试用的氢氧化铝灭活菌苗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它与弱毒菌苗相比较,还有不足之处,如没有明显的交互免疫能力,免疫期较短,而且只能进行注射免疫。为了延长菌苗的免疫期,发挥活菌苗交互免疫的特性,扩大气雾免疫应用范围,我们在1977年11月7日开始了弱毒菌株的培育试验。现已培育738代,菌株毒力下降了99%,免疫性能尚好。气雾免疫试验安全有效,注射免疫在不加氢氧化铝胶的情况下还不安全。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弱毒株能在Marc-145细胞上正常增殖,经克隆纯化后测得其毒价为107.41TCID50/mL.克隆株对乳鼠、低日龄乳猪和妊娠母猪具有很高的安全性;3日龄乳猪用10-1、10-2稀释的病毒液接种后,能抵御105.8TCID50/mL的PRRS强毒攻击;后备母猪在接种克隆株病毒后于妊娠85 d用PRRS强毒攻击,结果不发生流产;妊娠母猪接种克隆株病毒原液后,足月产仔时其后代无死产、弱仔、干尸化现象.临床应用PRRS弱毒苗12万头份,证明克隆株弱毒苗在控制仔猪呼吸道症状和母猪繁殖障碍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蔓延,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和出口援外的迫切需要,我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吴兴县食品公司、平湖县食品公司、嘉兴地区食品公司等兄弟单位大力协助下,自1972年5月开始,对猪水泡病仔猪肾细胞培养弱毒疫苗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几年来,先后培养成东阳系和杭州系两株弱毒。东阳系弱毒45代(D_(45))的免疫原性,较杭州系弱毒36代(H_(36))为好;但由于冷藏设备发生故障,东阳系于1975年初丢失。现将杭州系弱毒的培育、制苗和免疫等室内外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用19株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与疫苗株(兔化弱毒株)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株抗猪瘟病毒E2蛋白的单抗中有4株与2株病毒均反应,但反应程度略有差别;9株抗猪瘟病毒Erns蛋白的单抗中只有3株与2株病毒都反应,其他6株在识别石门株与兔化弱毒株之间存在差别;抗猪瘟病毒NS2/3蛋白的单抗只识别弱毒株.表明,抗猪瘟病毒单抗可用于猪瘟病毒石门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抗原性差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将番鸭细小病毒强毒株MDPV-Q经番鸭胚传代,获得致弱株MDPV-26,应用PCR技术扩增MDPV-26株的VP2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VP2基因重组到pMD 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及由该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MDPV-Q株及国外已发表的MDPV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MDPV 26与强毒株MDPV-Q的VP2基因序列及与国外分离株均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将番鸭细小病毒(MDPV)强毒Q株经番鸭胚连续传代,获得致弱株MDPV-26.根据已发表的MDPV的全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LHMP7/LHMP8,同时在这2条引物中分别加入2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Ⅱ和KpnⅠ的酶切位点.应用PCR技术扩增了MDPV-26株的VP2基因片段.将扩增后的基因片段重组到pMD18-T质粒载体上,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弱毒株MDPV-26与强毒株MDPV-Q的VP2基因序列相同率达99.7%,与国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8.3%,说明强、弱毒株的VP2基因序列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掌握78_((75))弱毒菌株的生长特性,以便鉴别贴GC_(42)、G_4T_((10))及C_(43-5)菌株的区别点,特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了各菌株在明胶穿刺、明胶平板、马丁琼脂平板上的生长特性,各类生化反应及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