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双边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双边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等问题规定落后双边打击犯罪现实,亟需改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需要增加。对于尚未与中国签署引渡条约的国家,由于不能根据国际公约开展引渡合作,只能开创新的合作思路。未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建立区域机构、区域统一逮捕令、强化人员培训技术合作以及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糯康案件所涉的刑事管辖权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问题颇有研究价值。涉案四国都主张对本案有管辖权,而中国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合法合理且更有积极意义。在本案的侦破与抓捕过程中,多国间的司法合作举足轻重;根据《中老引渡条约》,糯康应当被老挝引渡至中国受审,且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及死刑犯不引渡原则;该案成功的国际司法合作实践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并为中国与东盟间今后开展更广泛的司法合作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邓崇专 《河北法学》2007,25(10):165-169
中国与东盟各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着许多空白或重大不足.一方面,中国立法的某些缺失无法对双方的刑事司法协助给予强有力的国内法律支持,以致于双方在协助中产生矛盾与不协调;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已有的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其协助形式大多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增加一些新型的协助形式应为当务之急.同时,中国应加快与东盟各国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签订与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4.
引渡是国际司法合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打击跨国和国际犯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引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引渡已不完全限于国家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会牵涉到非主权的司法管辖区;本国人不引渡原则;财产与罪犯一并作为引渡客体以及引渡程序等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不妥善解决,会影响引渡正常实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都涉及到了引渡。尽管我国在引渡方面已有多个司法协助协定包含刑事协助的内容,但多无明确的引渡条款,且条款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十分有限,远不适应发展需要,亟待建立、健全和完善,关于如何健全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本文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范围非常广,追缴犯罪所得、执法合作、电视会议方式取证及主动司法协助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公约还建立了双重犯罪原则的新标准及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不适用于腐败犯罪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6.
国际司法协助是指主权国家司法机关应他方请求,代为实施或者协助实施特定司法行为的活动。它是主权国家开展司法合作,解决互涉法律问题的最基本形式,其主要依据是国内法律规定、国际双边或多边条约约定和国家之间的互惠原则。国际司法协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际司法协助包括民商事司法协助、刑事司法协助、引渡、诉讼移管、被判刑人移管和犯罪资产的返还与分享等。狭义的国际司法协助包括民商事司法协助和刑事司法协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是中国-东盟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争端解决机制不仅包括成员国政府之间、成员国政府与另一成员国私人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还应当包括成员国私人与另一成员国私人之间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应当建立统一的司法协助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瑛 《政法学刊》2007,24(5):39-43
刑事司法协助是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和司法价值。开展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建立我国现代引渡制度,对于打击跨国犯罪、引渡跨国犯罪、追究逃窜到国外罪犯的刑事责任、监控追缴赃款赃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现存的各种法律规范以及与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协定之中,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引渡制度仍是任重而道远的法制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玉玲 《法制与社会》2010,(20):249-250
本文指出顺应现代引渡制度发展趋势,结合中亚法律制度特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创制上海合作组织引渡公约,是加强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分裂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贺 《犯罪研究》2007,(5):72-80
自建设欧盟"刑事司法区"理念提出以来,欧盟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彼此之间的刑事合作。在欧盟宪法性条约的导引下,欧盟及其成员国通过制定与实施一系列重点行动计划及项目,在引渡、刑事互助、刑事判决的相互承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一个欧盟范围内的"刑事司法区"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多种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而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和智力的发展时期,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亲自去做,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所限,他们的认识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容易养成不良品质和恶习劣迹,最终导致违法犯罪。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考虑到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为了让他们既能改过自新又能健康成长,在对他们进行惩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感化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政策,这就是所谓寓罚于教。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穿教育、感化、挽救的精神,从而达到治其心、治其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诱惑侦查之合法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惑侦查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是其合法性的标准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所提出的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标准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个标准的利弊,提出了修正应立足客观,兼顾主观的标准,建立一种首先考察客观,然后考察主观的两步判断标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继承客体的遗产,其范围的确定不仅涉及被继承人及遗产债权人的利益,且关乎其他继承制度的设计.囿于当时立法环境和立法技术,现行法关于遗产范围的规定不能反映现实之需,与公众继承习惯亦不相符.借鉴他国立法经验,尊重民情,重塑我国遗产范围制度.  相似文献   

14.
谭建华 《河北法学》2007,25(9):140-142
早期罗马法极重形式主义,凡为法律行为必依一定形式进行,否则不具法律效力.形式重于实质内容是早期罗马法形式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但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的形式主义经历了一个由盛及衰的过程.从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影响及罗马民族的务实精神等方面对其衰落的原因作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劳动法发展——一种全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法学家》2001,(3):55-59
人类进入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由此也给法律的发展带来了广阔前景,劳动法的立法和研究也因此而更加繁荣。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之救济,是指在仲裁裁决作出后,若有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则依照法定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审查申请,进而通过司法程序对裁决予以处理的一种机制。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后,当事人可以通过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和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两种方式来获得救济。本文在对仲裁裁决救济机制确立之依据从理论上予以阐释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现有机制运行之机理加以析明,最终得出结论:申请不予执行之途与理不合,须予删除;申请撤销在适用上亦存在缺陷,须予改进。  相似文献   

17.
对于民法上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但通过一种形而下的还原性考察可以发现,罗马法及近现代范式民法其实既未采取绝对的一元主义,也不是纯粹的二元主义,而是以一元推定主义为共性,英美法亦不例外。我国立法尚有必要进一步契合一元推定主义的法理,妥善安排土地权利与建筑物权利的得丧变更,以保障秩序、自由、平等和效益等多元价值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发挥政府的转移支付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缩小贫富差距是各国政府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职能,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有效的、基本的方式之一。转型期我国的财力还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转移支付的效用最大化,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减少政府投资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向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医疗、社保、农业等领域倾斜是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知青作家”对于他们“革”中的“知青”身份有着强烈认同,而对作为“知青”前身的“红卫兵”身份却着意回避,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在刻意“剥离”其历史身份中的“革命”内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历史反思的巨大局限,这一状况,与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以及他们的个人生命周期和身份认同历史均有重大关联。“知青作家”只有“正视”并且深刻反思其早期的“革命”身份,才能为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份形象和话语体系的重建确立一个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定位——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行政与法》2006,(4):116-1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做出如下定位: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外部监督;二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权力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