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月回眸     
修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及1982年共制定并颁布过四次。1988年和1993年两次对1982年宪法作过修改。此次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再次提交建议,根据国情和发展需要对现行宪法作重要修改。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修改的宪法会是更适合中国国情更能满足国家改革开放发展需要的大法。  相似文献   

2.
韩大元 《法学家》2002,(6):9-18
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现行宪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中包含着宪法所发挥的功能。随着社会结构的演变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宪法学理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宪法颁布实施20年是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制定的,它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它的某些规定特别是经济制度方面的具体规定已经同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现实情况不相适应,而这种状况又不能单纯依靠宪法解释来加以解决.因此,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依据宪法制定的程序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条款作了必要的修改.特别是1993年的修正案中,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不要修宪?最近从北京传来了修宪的消息,并且已经组成了以吴邦国同志为首的《宪法》修订领导小组。已开始就《宪法》的修订,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修订尚未开始,就有反对修订的声音,理由是《宪法》不追求时尚,《宪法》不宜经常修订。没错儿,《宪法》的确不追求时尚。可问题是,中国现在所使用的是1982年版的《宪法》,已经用了20多年。而这20多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中国处在社会激烈动荡的时期,1982年版的《宪法》,已暴露出许多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很不适应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宪法实施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来,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1982年宪法成为国家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奠定了国家治理的正当性基础,确立了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与目标,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982年宪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通过宪法治理初步形成了社会共识,凝聚了民心,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未来的宪法发展应当以宪法理念为本,重视宪法运行机制,以宪法意识处理国家和社会事务,通过宪法的发展推动国家社会的发展,维护人类和平与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行宪法颁行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即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1982年宪法),之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以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四次修改,共计通过31条修正案。对宪法的修改所采用的方式体现了一个社会对宪法所秉持的基本态度、对是否真正选择宪法生活的基本态度,特别是对宪法作为调整社会基本关系的法规范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7.
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面修改,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1988年、1993年、1999年我国三次以宪法修正案形式对现行宪法作出修改.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高度概括了本次修宪的主要内容,从法律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法治文明的特色.依笔者之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愿望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是从法律上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障人民的权利.从法治文明的视角讲,第四次修宪的法治亮点还体现在人权保障、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障和"紧急状态"入宪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是一部比较完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经过1988年和1993年的两次修改后,更适应改革和建设的需要。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宪法的某些具体规定与现实情况已不相适,有必要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现时的具体情况,对宪法进行修改与补充,使之更加完备,更加符合实际的需要。因而今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新的修正案,对宪法进行了六个方面的修改与补充。这次修改,虽然…  相似文献   

9.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30年,是我国宪法修改频率最高、幅度和力度最大的历史时期。宪法修改是对改革开放成果和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30年宪法修改的历程,呈现出务实性、人性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但也存在缺少宪政体制优化整体思路、经济机制修补具体化、政治机制完善空泛化、修改进程被动化的不足。未来我国的宪法修改和完善,要有整体修宪计划,提高修宪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现实指导性;要与宪法解释相结合,避免盲目修宪和仓促修宪。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修改宪法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从1998年第三次修宪以后,我们国家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宪法应当与我们日益发展的事业一样与时俱进,所以,当前对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改宪法,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理解此次修宪的背景和特点,必须首先对我国的修宪规律有所了解。可以从中国近年来的历次修宪中总结出两条规律:一是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二是每次修宪都是根据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来  相似文献   

12.
宪法国之重器,书写着公民的权利,昭示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宪法的修改极为慎重1988年为"私营经济"正名而修宪,1993年为"富强"奋斗而修宪,1999年为"法治"鼓呼而修宪.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又进行着第四次修改.每次修改都画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辉煌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2,(6):8-10
宪法作为根本法,既不可僵化不变,也不可轻易言变。"82宪法"实施30年来,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正,主要原因是宪法存在于一个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时代,面对"宪法稳定需求与改革开放需求"的矛盾,我国选择了边改革边修宪,用宪法稳定改革成果的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宪法对社会现实的适应性,又使改革开放得以在宪法的框架下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现行宪法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核心地位。实践表明,现行宪法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迅猛,客观实际不断变化, 因此,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十分必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地修改宪法。现行宪法自从1982年12月公布以来,先居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对部分内容的修改。每次修改都使宪法与时俱进,增强了保障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今年春天,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宪法修正案获得高票通过,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引起热烈反响。学习这次宪法修正案,人们如沐春风,如染新绿,意气风发,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15.
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交由会议主席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是现行八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宪回应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呼声诉求,反映了近年来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这  相似文献   

16.
由执政党提出修宪建议启动宪法修改,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传统,在促进我国宪法与法治发展及社会和经济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执政党提出的修宪建议反映了执政党的理论创新、路线方针的变化及新的经济政策。修宪建议的产生程序越来越规范,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修宪建议的提出方式也渐趋固定。但目前提出修宪建议仅限于执政党,其提出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八二宪法的颁布处于国家启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中,但到1993年宪法修改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则经历了从制度探索到宪法变迁的过程。“市场经济”宪法地位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在于八二宪法肩负着支持改革与重建法制的双重任务,在改革早期年代难免存在张力。在宪法实施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中,宪法变迁现象有必然性,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对此密切关注,有关理论争鸣深化了对宪法实施规律的认识,也为后来的成功修宪营造了思想环境。在宪法变迁中实现宪法规范的更新,是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路径,这是市场经济入宪留给我们的宝贵教益。  相似文献   

18.
论良性违宪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良性违宪的界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不少表面上看似违宪、但实际上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事件。这类违宪的主体包括:(1)立法机关。如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解释宪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条第3项),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但由于改革开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未经修宪,也未作宪法解释的情况下,自行行使立法权,1979年至1982年间共制定了11个法律,这都是违背当时宪法规定的。(2)行政机关。如1988年以前,深圳等经济特区突破1982年宪法关于土地不得买卖、出租的规定,决定将土地使用权出租。(3)国家领导人。1982  相似文献   

19.
修改宪法工作已进入法定程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辱使命,确保圆满完成修宪任务。要切实加强中共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严格依法办事。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这次修宪工作的精神,把中共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有机统一起来,把宪法修改好、完善好。 修改宪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足中国国情,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共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  相似文献   

20.
法治入宪的特别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党的基本治国方略与目标,通过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经由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以第三个宪法修正案形式予以审议通过,得以正式纳入宪法总纲第5条,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宪法准则,这是中国法治史上和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是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