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走私文物犯罪案件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的认定。从逻辑上分析,过失的心理状态不能构成走私文物犯罪的主观方面,只有故意的心理状态,才可能构成走私文物犯罪。走私文物犯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是间接故意的走私文物犯罪,走私文物的直接故意往往需要借助事实推定的运用才能认定。实践中存在一些特定情形的涉嫌走私文物犯罪,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否成立走私文物犯罪的主观方面,应具体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2.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走私类罪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联性最大,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种犯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属于经济犯罪,其发案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贸易制度越加完善、透明,关税水平逐步下降,贸易壁垒有所消除,在这样的背景下,走私犯罪案件越来越少,其牟利空间越加稀薄,但查获犯罪风险却飞速上涨。因此,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犯罪对象、定罪标准、量刑尺度等问题需要从立法上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全国缉私警察于1999年组建,实行海关总署和公安部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总署领导为主的体制。缉私警察是一支对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海关监管区内的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依法进行侦查、拘留、执行逮捕和预审的专职刑警队伍。缉私警察的组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定,是我国缉私体制的重大改革。缉私警察的组建,为缉私队伍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存在的打击走私犯罪手段不足和刑事处罚软弱无力的状况。如何更好地发挥缉私警察在打击走私犯罪中的职能作用,提高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对刚组建一年的缉私警察来…  相似文献   

4.
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实践中,由于走私犯罪的自身特殊性,缉私部门侦查权在现实行使中受到证据、证人、被害、被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对此,侦查部门应充分利用权利,坚持全面取证,注重证据质量,从而更有效地打击走私犯罪。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日新月异,与经济相关的走私犯罪也瞬息万变。而对走私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认识和了解是构建走私犯罪防控体系的前提,也是实务部门打击走私犯罪的任务。本文就走私犯罪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和走私犯罪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我国走私犯罪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犯罪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的常见手段主要包括:高报加工产品的单损耗,进口之后直接“飞 料”走私,加工过程之中串料、混料加工等。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犯罪发生于加工贸易渠道的多个环节, 境内外互相勾结,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缉私部门可以沿着保税货物流向、资金流向、单证流向等方面入 手展开证据调查,开展侦查工作,必要时进行侦查实验。  相似文献   

7.
1998年7月中旬的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一支精干高效、反应迅速、指挥协调、保障有力的专司打击走私犯罪的刑事警察队伍,由海关和公安双重垂直领导、以海关领导为主,实行“联合缉私、统一处理、综合治理”的反走私新体制。地方公安机关负责查处走私武器、弹药、毒品、伪造的货币、淫秽物品、反动宣传品、珍贵文物、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等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缉私警察负责查处所有涉税走私犯罪案件c1999年1月5比海关总署走私犯罪侦查局揭牌暨首次缉私警察授衔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  相似文献   

8.
对走私犯罪案件证据的审查,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办案质量,因此,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要求,正确地认定走私犯罪证据的范围,文章中例举了11类证据;同时,要讲究审查证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转轨之际,各种犯罪案件有所增加,犯罪手段日趋现代化、智能化,这些为我国公安战线的干警们提出了严肃的课题,也给培养公安干警的公安院校提出了挑战。公安院校应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创新、改进和完善公安教育,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的计算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已达近千起,并且80%以上发生在金融行业,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探讨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和防治对策,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配合当前的“严打”斗争,维护社会安定,完善刑事立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计算机犯罪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也下是严格意义上的犯罪类型。所谓计算机犯罪,并不是计算机本身犯罪的总称。计算机犯罪的主体是行为人,计算机只是犯罪的工具或犯罪的对象。与传统的犯罪相比,计算机犯罪具有…  相似文献   

11.
公安边防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打击偷渡犯罪,在侦办偷渡案件过程中证据的收集至关重要。然而实践中却不同程度存在着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忽视痕迹性证据的收集,缺乏对电子证据的收集能力等问题。因此,公安边防部门只有不断的增强证据意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挥痕迹性物证的作用,提高偷渡案件的证据收集水平,才能有效打击偷渡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2.
“准走私”是指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 ,数额较大的 ;在内海、领海、界河、界湖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限制进出口货物、物品 ,数额较大 ,没有合法证明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准走私”的规定 ,不仅有利于案件的侦破 ,而且有利于改变实际办案过程中过分强调犯罪嫌疑人的供述 ,从而遏制刑讯逼供的违法办案现象。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studies human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in China. For more than a decade, Sinologists and observers have already recognized the ever-growing phenomena of human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in China. First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uses, nature, and impact of human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Secondly, this articl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human trade in the two most seriously affected Chinese provinces, namely Fujian and Yunnan. Third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orts by both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nd NGOs to tackle human trafficking and smuggling. Nevertheless, it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still a very long way to go before China can manage these issues. This article is significant because human trafficking involves prolonged exploitation of men, women, and children, which is going to haunt the Chinese for a very long time. While Chinese societies have appeared to become modernized, human trafficking has constituted a ‘contemporary form of slavery’.  相似文献   

14.
Shawn Shieh 《当代中国》2005,14(42):67-91
The Xiamen case, as well as several other high-profile corruption cases uncovered at the end of the 1990s, signals a new trend in collective corruption whereby private companies, entrepreneurs and organized crime groups now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itiating and coordinating networks of crimin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ncept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to examine the smuggling empire built up by the entrepreneur, Lai Changxing, the network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officials that supported and protected his smuggling operations,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crackdown. It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wo other major corruption scandals, and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ollective corruption in China. I argue that these recent cases show that corruption in China has evolved into more sophisticated, complex and destructive forms that resemble the more extreme forms of corruption found in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where corrupt networks have been able to infiltrate and take over state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5.
在侦缉走私案件的实际工作中 ,常常碰到因主要犯罪嫌疑人难于缉拿归案而导致案件不能破获的情况。经调查分析 ,造成主要犯罪嫌疑人难于缉获的原因有如下五个方面 :案件移交制度不完善 ;侦缉部门战斗力不强 ;对走私案件的处理不恰当 ;走私犯罪分子反侦查伎俩提高 ;群众法律意识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 ;提高侦查人员素质是基础 ;加大侦查追缉力度是关键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保证 ;充分宣传发动群众是法宝。  相似文献   

16.
通关邮寄渠道走私的物品价值大、体积小;走私行为十分隐蔽,往往是见物不见人。侦查方法包括:沿着“由案到人”的侦查模式,认真检验邮件,及时并案,选定侦查范围,对重点场所进行布控;抓捕犯罪嫌疑人,制定讯问策略,搜查相关场所,做好笔迹、走私物品的鉴定工作;查明案情,沿着走私链搜集证据。  相似文献   

17.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推动了中国加工贸易规模增长、依存度提高和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一对外贸易结构性特征反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对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改善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仍是一项急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谈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跨境毒品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地与港澳的交流曰益密切,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加,毒品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粤港澳三地法域的差异,建立起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的犯罪团伙和网络,进行跨境毒品犯罪。研究跨境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探讨跨境毒品犯罪的原因,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打击对策,从而有效地遏制跨境毒品犯罪的不断发展、蔓延。  相似文献   

19.
恐怖组织洗钱犯罪的成功,意味着使恐怖组织通过走私、贩毒等非法渠道获得的"黑钱"合法化。恐怖组织洗钱,主要是通过银行业及在公开的经济领域内投资完成。要有效地遏制和打击恐怖组织洗钱犯罪,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