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以来,中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一直是经济适用房。而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只见廉租房,不提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也从原来的"中低收入家庭"转变为"低收入家庭",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考察期间提出了中国住房政策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就是"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从经济适用房被异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房政策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老百姓感到经济适用房在地理位置、价格方面仍难尽人意,因而持币观望者居多,也有一些业内和理论界人士,对经济适用房提出了不同看法甚至批评。比如有人就认为经济适用房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20年来形成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等等。北京天鸿集团公司(原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去年为政府承担了北京市19片经济适用房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总规划面积约850万平方米。我们主动承担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目的,就是面对房价长期居…  相似文献   

4.
要闻     
《今日浙江》2007,(24):5-5
经济适用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建设部等7部门目前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明确,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  相似文献   

5.
新桃园村经济适用房项目“难产”的背后,是267万平方米已由经济适用房变更为商品房,这个数字比西安市2004年-2006年三年间所建成的全部经济适用房面积总和的4倍还要多。  相似文献   

6.
沈建钢  蒋鸣鹛 《群众》2010,(4):27-28
<正>近年来,为了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常州市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大胆创新、积极实践,在摸索中逐步形成了以"补人头"替代"补砖头"为特点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新模式,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适用房与一般商品房是有区别的,其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条件。但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购买主体界定不清、价格并没有明显降下去、对经济适用房供应政策的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等问题。要完善经济适用房政策,必须建立准入制度,合理划分受益主体,合理定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8.
如果经济适用房能够实现封闭式的内循环退出机制,则可以不断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住房的供应结构,进而对调控房价起到一定作用。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建立,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却很不完  相似文献   

9.
蔡继明 《新东方》2009,(10):63-64
最近,媒体频繁曝光经济适用房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用于出租,这无疑为停建经济适用房、大力发展廉租房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秋雨 《今日海南》2011,(12):17-17
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房的一部分,保障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近一个月来,海口市首批经济适用房成为市民关注的话题。从公布的预配售价格看,5个小区最低3450元/平方米,最高3800元/平方米,均价在3600元/平方米。政府说价格合适,市民说价格高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呼声很高,但是反对取消经济适用房的说法也很多,为此,本文从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转变的角度谈谈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必要性和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2007年3月召开的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楚雄市代表团阳传萍等13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决定列为议案,交由州人民政府办理。议案的主要内容是: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切实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议:一是调查摸底,确定受惠对象,首先满足贫困家庭居住的基本需要,所建房型应是小户型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二是所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应由政府负责规划、建设和管理;三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施工、建设可由开发商承包,但必须遵守与政府签订的合同规定建房;  相似文献   

13.
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组织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价格适中、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微利普通住宅。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购买经济适用房,只有中低收入家庭能够购买经济适用房(目前,有关收入界限的确定仍在讨论之中)。另外还有几种身份可以购买:政府公务员、教师、由政府组织的重点工程须拆迁的拆迁户等。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发展经济适用房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国对经济适用房的概念叫法不同,实质上大致相近。考察其他国家的先进做法,对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有积极的参考意义。一、美国、新加坡发展经济适用房的做法。美…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5,(4):50-51
近期,有关经济适用房严重变味的消息频频曝光.经济适用房建设和销售环节出现的诸多怪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百姓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旺盛,而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却一直趋于减小;成都的经济适用房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出现卖不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武汉经济适用房摇号出现6连号事件,又一次把经济适用房制度推到了风尖浪口上。这些在经济适用房制度各个环节频频出现的腐败事件令许多人认为,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的现状已经背离了建立这一制度的初衷。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取消经济适用房制度,认为,既然经济适用房制度在立项、审批、建设、出售、监管等多个环节都很容易诱发腐败,甚至形成一条腐败链条,不如把这项制度取消。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9,(6):53-54
如果说上海想当然地对建设保障住房有成见,那是冤枉她了。上海也是曾经动过真格的,因此,对实物配给方式更是退避三舍。在住房保障方面,上海因不喜经济适用房而闻名。2000年,上海全面停止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一直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住房制度的历史演变及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以来中国的住房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市场运作中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变为大户型商品房为主体,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被边缘化。因此,导致市场结构失衡,住房炒作量过大,拉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扬,加之经济适用房运作设计的缺陷,运作中出现很多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供给结构应为:为改善居住环境而需要购买的高档商品房总量不应该超过20%;另一部分是90m2以下的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共有产权房”,这应成为中国商品房市场供给体系的主体,要占到房地产市场总量的75%;廉租房占住房建设总量的5%左右,以满足收入最低的困难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08,(5)
4月中旬出台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完善,让很多人在手上的"经适房"可能真的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指导意见。然而,在各地不断推出各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同时,人们逐渐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始终游离在住房保障和住房市场之外———他们既不符合保障房资格,无法申请廉租房,又没有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处在"夹心层"位置。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6)
一、全面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是政府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一项德政工程,同时也是加快旧城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项民心工程。根据我局上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