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企业文化被公认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适应时代要求,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来审视企业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发展企业文化。一、打造品牌、展现企业形象,拓展空间、提升企业实力文化是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品牌说到底就是文化品牌。从企业诞生、命名到形象设计,经营思维、服务观念、团队精神、开放理念、施工取向到工艺创新、施工产  相似文献   

2.
论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之后,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所关注,对其内涵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企业的形象,与企业的历史和企业家有很大关系.好的企业文化是普遍标准与个性化的完美结合,塑造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已经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这一百多种产量第一中,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世界名牌,国产货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因此,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已成为政府、企业、民众等社会各界的共识.消费者已逐渐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消费者大多根据品牌来选择商品.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品牌忠诚,要加强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既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内容,也为中国文化理论与社会基层实践的结合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队伍凝聚,对改变员工行为模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设计、制度安排、品牌塑造等实际工作的引导和制约作用,证明文化不仅是人的心灵慰藉的精神场所,也具有现代化功用,是目的价值合理性和工业价值合理性的统一.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两大特征率先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吸纳了世界文化研究的实践成果.企业文化建设为中国企业管理注入了文化元素,丰富了经济实体的文化内涵,使企业开始融入文化管理的时代潮流.作为企业内生性动力和可再生性资源的企业文化,不但重新定义了品牌的概念,而且为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跨文化障碍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峻 《学习月刊》2009,(4):79-7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竞争进入多元战略时代.企业不仅需要过硬的产品.更需要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来支撑。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陷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使企业不仅不能从企业文化建设中获益.反而还会遭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4,(7)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惠电",下同)成立至今,在传承粤电企业文化中提炼出了"和合卓行"的企业子文化,在此文化引领下,惠电在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上都取得了双丰收。本文通过总结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上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为同类型发电企业在建设、完善、落实企业文化上如何发挥员工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近年来,保康县通过实施以"保康·楚源地"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工程,将早期楚文化的发掘利用与文化品牌打造、文艺精品生产、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利用传统地域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繁荣文化的新路子,倾力打造了"荆山楚源·大美保康"文化品牌。成为全县综合竞争力的"灵与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为提升保康开放发展水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四大中心,精心培育重点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突出黄金叶品牌这个中心,打牢帝豪、红旗渠两个品牌基础”的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不断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融合,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和文明创建的全面发展、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人》2012,(20):58-59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银川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和服务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扎实推动了银川烟草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以文化竞争制胜的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对于以服务为主的后勤单位而言,文化竞争的焦点,实质上就是服务文化的竞争。因此,后勤单位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将"优质服务"这一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一抓到底,在企业形成浓厚的"优质服务文化"氛围,使企业的"优质服务文化"深植员工心灵、指导员工行为,这样才能以优质企业形象和良好的服务品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何为企业服务文化,笔者认为,就是以服务为导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服务无处不在,竞争无处不有,服务文化建设已成为后勤单位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培育特色鲜明的后勤服务文化谈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华亭煤业集团公司从2006年开始,经过三年时间的提炼、整合、调研、论证,形成了"聚力"企业文化体系,在引领、推动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立足企业实际是建立企业文化体系的根本。华亭煤业集团公司结合企业由三家单位联合重组而成的实际,将企业文化的核心定位为"聚力",实施了"聚力"企业文化塑造工程;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确立了"隐患就是事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0,(18):F0004-F0004
天津市燃气集团把建设一流诚信品牌作为企业第一位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品牌素质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以诚信为核心、具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集团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供应商”的企业远景、“铺设命脉,输送亲情”的企业使命等一整套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把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广大员工自觉的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冯满孝 《世纪桥》2010,(7):56-57
老虎滩海洋公园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成为大连旅游界的旗舰品牌,这都得益于企业在在长期建设实践活动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虎滩文化"。通过构建、实践和发展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实施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把职工的自觉性转变成企业发展的加速器,真正使虎滩的企业文化不断在全园职工中入耳、入脑、入心,成为公园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文化和企业文化定义、作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企业文化个性化定位的重要意义和"以利为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基于科学发展观,作为个案,系统分析中国航空企业文化的战略优势。  相似文献   

15.
泸州老窖是具有400多年酿酒历史的国有大型骨干酿酒集团,是中国浓香型白酒鼻祖。源远流长的泸酒文化,泸州老窖敬畏、守护、传承、发展。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泸州老窖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企业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建设,通过坚持“一个理念”、确定“两个目标”、打造“三个平台”、构建“四个内植途径”、经营“五个文化品牌”,形成了制度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建设卓越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岑 《理论建设》2014,(6):107-108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了当前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家园,它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强劲的动力,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胜,就必须要牢牢树立文化兴企理念,积极用先进科学的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在企业中办企业党校的价值就是为了系统地向广大干部输送科学发展的新鲜血液",为了贯彻落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特别是油田重组改革以后,如何加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石油企业形象,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推进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石油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当前,一些石油企业领导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种误区:一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对立起来;二是认为搞企业文化建设是"形式主义",或者认为是把思想政治工作换上新名堂,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新构建的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应以适合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的要求、注意学习氛围的营造、与生态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骁 《党的建设》2007,(9):44-44
品牌战略是以企业文化为载体的系统工程,以品牌的文化力去赢得业主的认同,则是一种深层次、高品位的竞争条件。近年来,甘肃路桥建设集团前瞻性地提升优秀企业文化,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了知名的"路面"、"桥梁"、"隧道"施工品牌,集团公司上下加强团结,以忘我的奋斗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展业务空间,以一流的业绩,跻身于质量效益型企业之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一、文化认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