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对野生动物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并建立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基于ITS序列,对草食类野生动物粪便中毛圆线虫虫卵及幼虫DNA进行分子鉴定,并比较粪便和虫体样品的PCR扩增效果;基于ITS1序列建立了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并对20份临床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种草食动物(长颈鹿、弯角剑羚)粪便和虫体样品均扩增出ITS1和ITS2片段,且虫体DNA比虫卵DNA的扩增效果更好;经系统发育分析和BLAST比对,该毛圆线虫分离株属于毛圆科血矛属,与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ITS1和ITS2序列的相似性为98%~99%。结果表明,基于ITS1序列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幼虫鉴定法的符合率为95%,高于粪便虫卵检查法(70%),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采集自食蟹猴肠道血结节中的3种线虫进行形态观察后鉴定,并用PCR扩增其ITS2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种线虫分别为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及缩小特尼登线虫。测序结果表明,3种虫体ITS2基因序列的大小均为216bp。邻位连接法构建的种系发育树显示,本研究中测定的尖形食道口线虫、双叉食道口线虫和缩小特尼登线虫序列在进化树上自成独立的拓扑分支。以上结果为人类食道口线虫病及缩小特尼登线虫病建立分子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
参考Genebank发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纤突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IBV青岛腺胃分离株(SD/97/02)RNA进行RT-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呈现1条1657 bp的条带,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证实为S1基因.将此重组质粒命名为pMDQXS1.  相似文献   

4.
从四川省某规模化猕猴养殖基地的病死猕猴的脏器及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可疑菌,对其纯化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鉴定后进行了分子水平鉴定,包括ipa H基因和wzy基因测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并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符合宋内氏志贺菌生物学及分子学特性,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16S r RNA基因多序列比对,绘制遗传距离及遗传发育树,证明其与2株宋内氏志贺菌(CP010829.1和HE616528.1)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001。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类等4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等6类药物耐药。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宋内氏志贺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鹅IL-18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鸡、火鸡和鸭IL-18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以提取的鹅脾细胞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克隆鹅IL-18基因中间的333bp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与鸭IL-18基因对应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参考鸭IL-18全基因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各3条,以梯度PCR探索扩增、克隆鹅IL-18全基因。以上述策略成功扩增、克隆了3个广东地方杂交品种鹅的IL-18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3个杂交品种鹅的IL-18基因序列一致,长642bp,含一个603bp的ORF,编码20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3.2ku。ORFN端的30个氨基酸为前导序列,其余170个氨基酸为功能蛋白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了第一条鹅的IL-18基因序列,登录号为EF159728。随后,构建了鹅IL-18基因ORF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GIL-18,经诱导表达、纯化获得重组鹅IL-18融合蛋白,并以其制备了兔抗重组鹅IL-18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6.
取病死鸡肝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挑取符合巴氏杆菌特征的单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和染色镜检;对纯培养菌提取核酸,进行16S r RNA、kmt1和cap A基因的PCR鉴定,7个管家基因的PCR扩增和多位点序列分型,以及12个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进行分离菌的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原菌(HN-1和CZ-6)均为两极浓染的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 RNA和kmt1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同源性均高于99%,荚膜血清型鉴定为A型,基因型为ST129型,除tox A、ptf A、nan H之外的9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菌对鸡的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这2株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为我国禽源菌株的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基于细菌16S r DNA的粪肠球菌PCR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东北黑熊粪肠球菌感染病例,通过死亡黑熊脏器中提纯的粪肠球菌测序结果与NCBI中的粪肠球菌16S r DNA序列(登录号:NZ_AJXO01000024.1)的比对,设计了1对特异性PCR引物,并对PCR反应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扩增条带与预期的产物大小一致,经过测序结果分析,证明该条带为目的条带,其他种属的菌株未见条带;并且当引物工作剂量为0.2 L、酶工作剂量为0.15 L就可以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86 CFU;通过对13头份来自延边熊场的患病(4头)和健康(9头)黑熊粪便检测,患病样本检验结果均为PCR阳性,表明该特异性PCR诊断方法能简易、快捷地检测粪肠球菌,为进一步建立黑熊粪肠球菌病的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黑熊疾病的防治奠定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8.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布氏旋毛虫HSP70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Trizol法从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虫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了HSP70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重组质粒用PCR、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indⅢ进行单、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本地毛形线虫HSP7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HSP70基因比较保守,不同物种之间氨基酸的同源性在40%~80%。与布氏旋毛虫HSP70序列相比,CDS区多出9个碱基,但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和94%,存在1个糖基化位点和1个潜在的信号肽位点。  相似文献   

9.
无菌采集30份猫血样品,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筛选出感染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样品。挑取2份阳性的DNA样品,用能扩增大多数真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456bp的核苷酸序列(登录号为AM74533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序列与猫血巴尔通氏体(DQ82544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按照新的分类命名应称之为CandidatusMycoplasma haemominutum,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此种猫的血营养菌在广东省的存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在以往的分类中被归属于"附红细胞体属"和"血巴尔通氏体属"的病原体应归为同一个属,这类血营养菌在系统发生上与肺炎支原体最靠近,应归于支原体属,是一种血营养性支原体。  相似文献   

10.
参考已发表的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S4序列设计了1对扩增σC蛋白基因的引物,对mDRVZJ99株的RNA抽提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的扩增片段。将PCR产物克隆测序,序列经同源性比较,发现mDRVZJ99株σC蛋白基因序列与福建MW9710株对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9.5%,与法国89026株对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4.2%,与法国89330株对应基因的同源性为95.0%;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94.1%、93.7%。基于σC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预测结果,与国外学者对mDRVσC蛋白的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基因库发表的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 (MmmSC)脂蛋白LppQ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对国内MmmSC分离株HVRI X株的脂蛋白LppQ基因进行扩增 ,将扩增产物与pMD18 T载体连接并测序。核苷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HVRI X株的LppQ基因序列与基因库发表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9.8% ;由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9.3%。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不同毒株的N基因序列,根据N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根据肌动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另1对引物作为内参,建立了小反刍兽疫RT-PCR诊断方法,预期扩增片段分别为687bp和493bp。以PPRVNigeria75/1株RNA和山羊组织总RNA混合物为模板,在RT-PCR反应体系内同时加入绵羊肌动蛋白基因引物和PPRVN基因引物,结果可扩增出2条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证实,分别扩增出了目的基因。对RT-PCR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RT-PCR最低可检测到12TCID50/mL的病毒RNA。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PPRVNigeria75/1株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线虫的虫卵定量计数法,虽有多种,但截至目前近半个世纪以来,被大家所最多使用的基本上仍是Gordon和Whitlock(Jour. Counc Sci. Indust. Res.,Austral 12:50~52, 1939)所设计的麦氏虫卵计数法(McMaster techniques),该计数法的具体操作程序,是把两克粪便捣碎,悬浮于全饱和或半饱和的食盐水溶液中,将若干个0.15ml粪液内的虫卵平均数乘以200,即得每克粪内所含虫卵数。作者在多年工作中发现,由于麦氏虫卵计数法对粪样的稀释度太大,计数室(0.15ml)内出现1个虫卵,即等于每克粪内有卵200个,所以若被检患畜的感染强度不太严重时,其漏检率就可能很大。据我们经验,在我国西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左旋咪唑涂膜剂对猪蠕虫的驱虫效果,1988年3~6月,我们在仪征市兽医院、良种场、饲料厂等单位进行了此项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逐头从直肠采集粪样约10g,以饱和盐水漂浮、镜检,查出有猪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和类圆线虫寄生的猪共130头,体重15~45kg,供试验用。共分为5组,前4组以不同助剂浓度和不同左旋咪唑含量的涂膜剂处理,第5组口服左旅咪唑片剂,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刚出壳雏鸡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90只刚出壳的病弱雏鸡进行病理观察;从肝脏等器官分离细菌,提取分离株DNA,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的扩增并测序,将测定结果与Gen Bank相应细菌株比对,结合菌落菌体形态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病弱雏鸡腹围较大;解剖显示皮下胶冻样,卵黄吸收不良,肝土黄色;显微镜下显示肝充血,脂肪变性。从病弱雏鸡的肝脏分离出菌株56株,分离率为62.2%(56/90)。其中粪肠球菌分离率为46.4%(26/56),大肠杆菌为16.1%(9/56),金色葡萄球菌为14.3%(8/56),奇异变形杆菌为8.9%(5/56),鲍氏不动杆菌为5.3%(3/56),沼泽考克氏菌为3.6%(2/56),柠檬酸细菌属为1.8%(1/56),无色杆菌为1.8%(1/56),地衣芽胞杆菌为1.8%(1/56)。结果提示,刚出壳雏鸡感染的细菌为9种,主要有肠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为雏鸡细菌感染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白介素-18(IL-18)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将北极狐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用TRIzol裂解,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狐狸IL-18基因,连接pMD18-T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重组质粒.核苷酸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基因序列全长590 bp,含58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93个氨基酸,与已知犬IL-18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7%,氨基酸同源性为96.4%.  相似文献   

17.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标准强毒株52-70株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扩增IBDV 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IBDV超强毒分离株HN01感染发病鸡腔上囊组织中提取的病毒RNA为模板,用RT-PCR扩增出了1.45 kb的cDNA产物,将扩增的IBDV HN01株VP2基因克隆于pMD 18-T载体上,获得了pMD 18-T-VP2重组质粒.将IBDV HN01株 VP2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与已发表的其他IBDV毒株VP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绘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N01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香港超强毒株HK46等非常相似,而与经典强毒株、弱毒株和变异株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树鼩感染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情况,评价其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本研究采集了461份树鼩粪样,提取粪便基因组DNA;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和毕氏肠微孢子虫ITS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59份野生树鼩粪样中检出隐孢子虫核酸阳性5份,阳性率为8.47%;经序列比对分析,4份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核酸阳性,1份为龟隐孢子虫(C. testudinis)核酸阳性。检出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核酸阳性9份,阳性率为15.25%;经基因型鉴定,2份为TB1,1份为TB2,1份为TB3,5份为TB4。402份驯养树鼩粪样中未检测出隐孢子虫,仅检出1份为毕氏肠微孢子虫核酸阳性,为基因型TB4。通过遗传进化分析,本研究所鉴定的微孢子虫基因型(TB1~TB4)和微小隐孢子虫均具有感染人的风险。本研究是国际首次对树鼩隐孢子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进化分析的研究,为树鼩人兽共患原虫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猪蛔虫性别相关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编码猪蛔虫雌虫卵巢蛋白基因的EST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及连接T7启动子的引物,经PCR扩增,获得5′端连有T7启动子的双链D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合成dsRNA。通过浸泡的方式将dsRNA导入秀丽新杆线虫中,在浸泡后的5个不同的时间点,采用RT-PCR检测虫体浸泡后靶基因被干扰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后的8~29 h能检测到同源靶标的存在;而在浸泡后的43~57 h不能检测到靶标RNA。另外,试验组没有观测到虫体明显的表型变化,而对照组在浸泡28 h后,发现部分线虫体内有发育成形的虫卵。初步认为导入虫体的dsRNA发生了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根据已报道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利用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TY1株中提取的RNA,经PCR扩增获得了300 bp的产物;序列测定与分析表明,所扩增产物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部分片段。将扩增片段插入pET32a构建表达载体,并于大肠埃希氏菌BL21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该片段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产物为30 ku、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的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TY1株阳性血清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