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熊猫等八种野生珍稀动物蛔虫ITS-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黑猩猩、白眉长臂猿和4种熊科动物(北极熊、棕熊西藏亚种、狗熊四川亚种和棕熊东北亚种)体内蛔虫的分类地位,测定了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基因序列,并对这些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采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寄生在大熊猫、小熊猫和4种熊科动物体内的蛔虫均为贝蛔属蛔虫;寄生在黑猩猩和白眉长臂猿体内的蛔虫为蛔属蛔虫。分析结果提示蛔虫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外有用蟠尾丝虫、指状丝虫、棘唇丝虫、犬恶丝虫、唇乳突丝虫等进行人丝虫病抗体检测和用棉鼠丝虫检测犬恶丝虫、鹿腹腔丝虫的报道,说明丝虫都有共同抗原部分。70年代国内医学界运用动物异种抗原诊断人丝虫病,认为用犬恶丝虫抗原皮试,进行人丝虫病普查是可行的。国内外在研究人丝虫病的异种抗原中,亦将牛指状丝虫作为诊断人丝虫病的一个重要的异种抗原来源进行研究,但迄今国内还未见有用一种丝虫抗原对人和动物的丝虫病进行免疫诊断的研究报道。本试验在国内初步报道了用牛腹腔指状丝虫作为诊断抗原以2种生化技术对人和犬、牛、猴、兔丝虫抗体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2006~2008年先后采集自成都动物园30种177只野生动物的血样进行了弓形虫、犬新孢子虫和犬恶丝虫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47.46%(84/177);犬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10.74%(19/177);犬恶丝虫抗体阳性率为2.26%(4/177).同时,对该动物园30种187只野生动物的血样进行了血液涂片染色镜检,附红细胞体检出率为35.83%(67/187),在血涂片中未查出伊氏锥虫.  相似文献   

4.
犬恶丝虫抗体dot-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快速诊断犬恶丝虫病,建立了犬恶丝虫抗体dot-ELISA检测方法,并与阻断试验、交叉反应试验、重复性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平行对照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制备的犬恶丝虫虫体粗制抗原与犬钩虫、犬弓首蛔虫和犬蠕形螨感染犬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检出犬恶丝虫阳性血清的最高抗体效价为11024,重复性好;建立的犬恶丝虫病dot-ELISA诊断方法的灵敏度比琼脂扩散试验和美国IDEXX实验室制备的犬恶丝虫病诊断试剂盒分别高2048倍和48倍.  相似文献   

5.
我国犬钩虫ITS及5.8S r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从我国广东湛江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犬钩虫作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5及NC2扩增犬钩虫rDNA的ITS-1、5.8S及ITS-2片段,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落PCR和酶切鉴定后,对阳性菌落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湛江的2条犬钩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738 bp,其中ITS-1序列长为364 bp,5.8S序列长为153 bp,ITS-2序列长为221 bp;2个不同样品之间ITS序列存在多态性,ITS-1序列存在5个碱基的差异,ITS-2序列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5.8S rDNA序列无差异。研究结果为犬钩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分离自广州动物园棕蓑猫体内的蛔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TS-2及5.8S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后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重组质粒通过菌液PCR鉴定后,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旨在鉴定棕蓑猫蛔虫的种类。结果显示,目的片段ITS总长为907bp,2个不同样品之间的ITS序列没有差异,与狮弓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犬弓首蛔虫的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9%、71.3%和73.2%;5.8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5.5%和96.8%;ITS-2序列与GenBank中的狮弓蛔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4.3%,与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序列的相似性均小于60%。结果表明,此次分离的棕蓑猫蛔虫属于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7.
犬心丝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心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引起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病.2002年10月广东省某市警犬队的1头德国牧羊犬久病不愈,表现消瘦、咳嗽、不食、呼吸困难,送来不久即死亡.  相似文献   

8.
马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的童虫引起的疾病。本病对马匹危害严重。关于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外至今未见报道,国内已报道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直接凝集试验等。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在丝虫科各虫种之间及丝虫与其它线虫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成分。Dissanayake等应用牛腹腔指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物作为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抗原,高桥顺治等应用犬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特异抗原,都取得了满意结果。我们在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诊断本病的研究中亦发现成虫冷浸抗原(粗抗原)能与许多健马血清发生反应,假阳性率高达  相似文献   

9.
用蠕虫学剖检法对贵州省犬、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共发现犬猫寄生蠕虫12科16属20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7种,线虫11种;与人畜共患蠕虫16种,易感且危害人或家畜严重的有8种。犬检出16种,感染率为100%;120只犬的平均感染强度为66.64条,平均感染2.8种;犬钧口线虫、犬恶丝虫、犬复孔绦虫和泡状带绦虫为优势种。猫检出10种,35只猫感染率为88.6%,平均感染强度为4.5条,带状泡尾绦虫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对犬、貂、貉、狐、熊、小熊猫、大熊猫、狼、狮、虎、金猫和猞猁共65只动物的病料进行了犬瘟热病毒(CDV)分离,结果从小熊猫、犬、貉和狐四种动物的病料中分离出9株CDV,其中小熊猫CDV具有较强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该毒株有可能成为疫苗后备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