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不久前深刻地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2.
1992年1月下旬,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更快的速度前进。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的思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他告诫我们:“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针对一段时期以来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严肃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就提醒我们:只有开展深入持久的反倾向斗争,尤其是反“左”倾斗争,才能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反复阐述的新观点之一。他在作为该卷的纲领和主题的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①十四大政治报告不仅肯定了这一论断,而且进一步具体地指出:“‘左’带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吓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从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间出现的错误,主要都是‘左’。改革开放要探索和开辟新的道路,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观念,阻力主要来自‘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只有深刻认识“左”的性质和危害,破除长期以来束缚  相似文献   

5.
跨入新世纪之际,重温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关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即是对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这个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中国政治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从经验角度看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里,即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的破坏,更有以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的破坏,都几乎葬送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党的十四大报告重申:“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问题上,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防止“左”,就必须对“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左”的认识有偏差,从而使防止“左”往往不能彻底。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左”的实质与危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的重要谈话中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个论断是对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深刻理解这一论断,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始终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防“左”反“左”首先要破除“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势,而分析并掌握这种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则是破除“宁‘左’勿右”思维定势的重要前提。本文在三个重要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探讨:一是在国际共运和我党历史上形成的“‘左’比右好”的观念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向;二是认为“左”倾的社会根源是小资产阶级,比右倾更容易博得谅解和同情;三是建国后人们在“左”的氛围中生活了20年,体验深刻。持续不断的“左”倾思潮的猛烈冲击,在人们的头脑中层层打上“左”的烙印,从而形成“宁‘左’勿右”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9.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他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同“左”的和“右”的错误斗争历  相似文献   

10.
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这已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假”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却没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左”的影响也有右的影响,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一些人总认为“左”比右好,右是原则问题、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所以凡事总是宁“左”勿右,只敢反右,而不敢反“左”。陈毅的一生既敢反右,又敢反“左,这是他的一大特点。这里就介绍解放初期陈毅在上海统一战线工作中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主要防止“左”,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今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考察时,明确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从原则上讲,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所当然的是有右反右,有“左”反“左”。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右与“左”有不同的表现,对反击的重点,应当明确。虽然有的时候,挑战来自两方面,既有右,也有“左”,但更多的时候,挑战主要来自一个方面。邓小平同志“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大致产生于“文革”后期。在这之后,他一直坚持了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我以为,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点明了这一:“联系到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的吗?”所谓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  相似文献   

14.
<正> 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小平同志的这句话,可以说是概括了我们建党以来的全部经验,也把当前国内党内政治上思想上的主要倾向,或者说值得注意的、需要防止的主要问题很尖锐地提出来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它击中了干部群众思想中的要害。由于“左”的积习很深,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改革开放的阻力主要是来自这种积习。所以,在我们各级干部中,如果不认真清理一下“左”的问题,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要换脑筋”。笔者认为,对德才兼备标准的认识也要换脑筋。换什么脑筋呢?一、要冲破三种思维模式一要冲破“宁‘左’勿右”的思维模式。在“左”的指导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人们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出版工作者提出要求:“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同样要求:“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这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也反映了出版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事业中,特别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民族出版工作,既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族出版工作,对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  相似文献   

17.
原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说: “三个代表”是防止和避免重犯历次政治运动中“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左”的错误的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次,“三个代表”写进党章,表明它是长期任务;“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仍然留在了党章里,说明它同样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讲政治,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不是什么新问题。从我们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什么现在要强调一下这个问题呢?目的是希望全党更加坚定不移、更加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又说,现在“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民主’、‘自由’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我们不讲政治行吗?”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下总的简称“三项标准”或“三个有利于”,分别则简称“生产力标准”、“国力标准”、“生活标准”)关于“三项标准”的性质,现在有三种理解:一是归结为“性‘资’姓‘社’问题的判断标准”,二是归结为“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是归结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前的新春,耄耋之年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重要谈话,后来被称为“南方谈话”.当时,国际上风云诡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动荡不安;国内,改革开放举步滞缓,姓“社”姓“资”,诘难不断. 邓小平回应:不要被假马列主义者吓倒,要坚持实事求是,“纵观我们党70多年历史,都是‘左’!‘左’的东西把我们党害苦了!”所以,他的南方谈话贯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要解决“左”的问题. 邓公此行,功德无量;廓清迷雾,振聋发聩.谈话记录稿约两万字,最后整理成约六千字.中央以“谈话要点”文件下发,媒体则是以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引起转载狂潮,国内外为之瞩目.此后,全国开始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当年党的十四大主题明晰:确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