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对和谐社会的评价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国际上有关社会发展水平所建立的一系列指标体系为构建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提供借鉴.为了更好的体现和谐社会的内涵,在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需要体现出文化和谐的内容.和谐社会可分为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1个具体监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段学芬  李翠玲 《求索》2011,(1):108-109,130
本文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谐度指标体系评估过程模型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设计、和谐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指标遴选原则和方法、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度指标体系指标及权重的确定、指标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七个方面,展现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全过程。这一体系由3个层次、6个分系统、22个具体指标构成。这些信息构成了反映社会和谐状况所需信息的整个系统。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做到客观、科学。这一评价体系的最关键之处,笔者以为,在于给民众带来了多少实惠,民众的得失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春  陈思萌 《求索》2008,(1):66-68
本文选取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创新型企业的评价模型。并选取典型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论符合企业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重建以人为本的政绩指标:GNP+SCC,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地方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建立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是一种直接、快速、准确监控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和水平的有效手段.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从总体上对社会和谐程度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具体指标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发现矛盾和问题的所在,从而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是直接实施者。当前地方政府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对领导工作导向有所误导。改革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系统,建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地方政府发挥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政府公共职能需要设计建构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旭 《新东方》2013,(2):10-13
法律实施评价指标的设计、制定是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坚持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原则,围绕法治理想和预期的战略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内容,完善指标执行、监督和结果纠正的流程管理,结合社会参与和公众评价因素,以基础环境评判、部门法拓展评判以及专题评估等多种形式,构建一个多级指标体系构成的、具备双向沟通和广泛参与功能的法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型时期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和劳动者的关注重点,依据评价指标设计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劳动关系评价初始指标集,然后通过隶属度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对初始指标进行了筛选,得到了由就业、培训及工作环境,劳动合同与制度建设,工资报酬分配,社会保障,工会与劳动争议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综合专家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相对权重进行了分配,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民族关系评价指标体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关系历来是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正确协调和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全面客观地评价当前的民族关系现状以及确定系统的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根据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评价类型和评价对象的确定和评价指标体系选定的基本原则入手,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选定评价指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并确定基准权重的设置和计算方法,以期达到评价新型民族关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梁建春  向红 《前沿》2011,(23):12-14
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民生问题发展状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相关指标编制了由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与社会保障、居住交通、社会稳定与安全、资源环境、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八个指标构成的客观指标体系,以及由物质保障、生活便利、环境舒适、精神愉悦四个指标构成的主观指标体系。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冰涛 《前沿》2024,(1):127-135
体面劳动概念的提出旨在维护和保障广大劳动群体的基本权益,与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理念相契合,是社会公平公正的精神诉求。本文基于体面劳动概念,结合国际劳工组织编排的体面劳动量化指标体系,从就业、工作权利、社会保护、社会对话以及体面劳动的经济社会背景5个维度,遵循明确性、可衡量性、可获得性、相关性以及时效性原则,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体面劳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重点阐述该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提出体面劳动水平的测度方法,并对所构建指标进行应用场景分析,以期为测度中国体面劳动水平以及后续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3.
张佑林 《求索》2013,(2):27-29,185
本文从人力资源危机的行为性指标、诊断性指标以及管理性指标三个层面考量,设计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危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预警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为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危机评价提供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指标体系看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度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和分析,指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安改革评价的前提与关键是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坚持公安改革价值导向的前提下,以公安改革任务框架为依据,以过程评价与成效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为构建逻辑,设计、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流程与指标设置原则,可以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的公安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公安改革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绿色环保需求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民航运输业的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已备受瞩目.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绿色机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对绿色机场的推广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构建绿色机场的重要性;从综合建筑与管理两个方面,提出绿色机场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并分析绿色机场环保、节约、科技和人性化四个基本内涵,在已有的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绿色机场建筑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5R”绿色管理的基本原则,从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服务两方面建立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阳盛益  谭劲松 《湖湘论坛》2010,23(2):104-108
在市场经济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条件下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评估指标体系显得必要且紧迫,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在规定性以及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发展格局,决定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衡量标准和评价维度。据此,可从公有制经济的"量"和"质"的两个基本维度,构建一个包括2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数十项三级指标在内的评价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关键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系统合理地监测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质量,已成为国内各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其本质特征。依据科学性与客观性、系统性与层次性、针对性与导向性、可行性与简明性的原则;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与潜力、资源消耗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探讨了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绍勇  唐兰 《思想战线》2011,(Z2):361-367
研究分析了项目教学法教学中评价方式、评价指标内容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项目教学法教学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方式及特点,探讨了构建项目教学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力图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创先争优活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中央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文章就创先争优活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设计程序、指标构成及权重、指标体系的有效运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索性思考,对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