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系统。所谓“核心”价值体系,有三层本质属性:一是主导性,它是我国和谐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起根本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系统。二是认同性,它是我国和谐社会具有广泛社会认同、达成普遍社会共识的价值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2.
肖维 《探索与争鸣》2007,39(4):42-44
党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务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改善干群关系为核心内容,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合作共赢的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实,但其实质可以概括为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而仲裁法律制度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特点,把握合作双方利益,运用协商调解手段促使纠纷当事人消除分歧、达成一致,保护市场经济依法竞争,减轻经济纠纷的负面效应。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自发的、零散的利益矛盾如不及时解决,就可能转化成严重的群体性对抗,就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而仲裁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及时公正地解决这些纠纷和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所有的民商纠纷都要诉诸法律,许多社会矛盾是可以由社会内部消化和自我平衡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陈新华 《人民论坛》2013,(7):184-185
历史法学派主张的法学思想对现代法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纠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和谐社会的发展是纠纷解决方式向科学化和有效化演变的一个过程。历史法学派主张用合理性的方式解决纠纷,在历史法学派思想主张的影响下,我国纠纷案件解决机制的建设应更加注重民族的自身特性和法律道德性。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博弈成本的降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这已在社会上达成空前的共识。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社会利益在博弈过程中无法得到适度的保障。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是背道而驰的。特别是当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时,在缺乏适当的利益表达渠道前提下,他们被迫选择非正式的抗争方式争取自己的利益。结果,农民在争取自身利益的时候间接危害社会稳定,反而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本文拟从尽量降低农民争取自身利益过程中出现群体事件的负面效应出发,力图探讨一条在当前有限的利益表达渠道中为农民争取更多权益的路径,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拓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了三种类型的合作——博弈性合作、伦理性合作和商谈性合作,分析各自达成合作的机理及其所需要的社会管理条件。据此提出,拓展合作秩序,将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事后救济"扩展到"事前防范",是改善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为此,需要建构和完善有效的监督约束体系、社会教化体系和公共交往体系,并使之相互匹配,以化解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和纠纷并防止其激化。  相似文献   

7.
程波 《湖湘论坛》2006,19(6):42-44
为适应和谐社会秩序之纠纷解决的需求,合理分配使用司法资源,必须建立以司法判决为主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化解各种类型的社会纠纷,并在法治框架下,使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各种非诉讼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ADR)的和谐发展成为可能。无论从时代发展还是从当事人自身的实际利益看,多元化纠纷的解决机制都是符合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最为合理和应然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8.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社会改革到了攻坚阶段,阶层分化,利益重组,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元化,寻求基本政治共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准确把握政治共识的含义和特点,认清我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探寻政治共识建设的途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观察与思考》2008,(13):10-11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6月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识,经过认真磋商,一致同意在实现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0.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重要命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尽、系统的论述,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理论成果。2007年8月,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筹办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承德举行,与会学者们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取得了不少共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关于社会建设中"社会"一词的理解;关于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关于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研究,需要正确理解社会建设中"社会"的含义,全面把握社会建设的具体内涵,明确区分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正义事关公共权力的占有、行使和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问题。政治正义通过确保公民的平等与自由、催生公共理性、达成重叠共识,为和谐社会奠定公正性基础、合理性基础和道义基础,因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之维。当前,我国应当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两方面着手,来实现政治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新闻闪回     
<正>中日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外交部发言人姜瑜6月18日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根据2007年4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及2007年12月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新共  相似文献   

14.
陈保中 《桂海论丛》2007,23(2):84-87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政府必须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途径。我们对社会纠纷处理的方式应不断从单纯的法律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从程序主义向效率主义回归。行政解决社会纠纷,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的特点和优势。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裁决制度等,努力构建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纠纷的行政机制,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刘祥平  卢家银 《前沿》2011,(5):34-38
从表达权与和谐社会的内在逻辑入手,本文重点考察了表达权对于和谐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与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权利与权力达成对话与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的社会,只有实行"善治",让公民与政府形成最佳的关系,才能推动交流与辩论,从而在一个动态稳定的社会中实践公民表达权。  相似文献   

16.
当下法治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纠纷解决方面则表现为强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本文以构建和谐司法为视角,从理论上探讨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农村社会语境下的存在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新东方》2013,(2):59-62
征地补偿纠纷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社会纠纷之一,认真梳理征地补偿纠纷的类型、原因,探索征地补偿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和完善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改革过程中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有效分离的途径,是党和国家尊重人权、重视民意、保护公民自治权利的重要方式。通过传统纠纷解决方式与现代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法律与道义、宽容、情感等价值的渗透,公权力和意思自治的分配,法律职业共同体和市民自治团体的互动,使各种机制形成合力,将纠纷彻底化解,最终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裴蓓 《思想战线》2007,(4):90-94
我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对建立健全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快捷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谈判作为一种新型的、独立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其价值理念及运用效果在我国当前的主要纠纷解决方式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对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也起到了协调与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社会学的视野中,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和纠纷的社会,而是要通过诉讼与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模式的合理配置有效地化解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与纠纷。纠纷解决机制的科学配置就是既要包括以国家为主体的诉讼和审判机制,又要包括以社会为主体的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因此,和谐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科学配置将是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