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珉 《求索》2008,(7):71-73
企业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契约经济学都给出了许多解释,但综合起来主要是来自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2.
PPP是公私部门针对特定项目进行长期合作,以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实现私人部门利润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从契约角度来看,PPP是公私双方基于契约实现的,但是由于PPP过程持续时间长、所处环境复杂多变等原因,该契约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契约不完全会导致敲竹杠行为,进而可能会造成投资效率的损失.为此,笔者从不完全契约的视角出发,把PPP整个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子过程,将导致PPP契约不完全的影响因素逐一找出,并试图进一步分析各个因素对PPP最终效率的影响,以期能为我国在运用PPP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运营时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能为后来的学者在不完全契约的框架下研究如何提高PPP效率做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3.
黄麟 《前沿》2010,(24):68-70
在现代人力资本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本的"特异性"等特点,使得天然存在着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高额成本。为了降低获取人力资本的成本,必须从筹资成本、道德风险带来的契约成本、企业监管成本、逆向选择导致的契约成本四方面来全面进行成本控制,解决实现信息不对称下的人力资本的成本控制这一难题,以期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和快速发展给企业契约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审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关系契约,其特殊性在于契约的多重性和递进谈判。从缔约主体、劳动主体在契约中所起作用和地位、契约内容的层次等方面研究,可以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契约的多重性、递进谈判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胡继立  年志远 《求索》2011,(4):9-11
企业控制权是企业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理解企业性质的关键。文章围绕契约理论中企业控制权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首先综述完全契约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控制权的观点,指出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控制权内涵规定过于狭窄;其次,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中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控制权存在范围的研究进行分析;再次,阐述不完全契约观下的企业控制权研究,重点分析了GHM理论对剩余控制权的认识,并对与GHM理论相关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对基于契约观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评述,分析了目前研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给出造成困境原因,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政报》2008,(20):40-45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保护,完善中央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规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企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性质:契约理论和演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和综合契约理论与演化理论中的企业性质,本文意在阐明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企业性质的观点,指出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受到交易成本和知识积累的共同作用。企业的认知过程和契约建构共处于一个广义的企业学习周期中,前者属于搜寻新知识阶段,后者属于有效利用现有知识阶段。企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基于实现企业家的判断力(创新),随着共同知识的积累,知识从默会变为编码后,企业便进入契约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职业经理人问题的困惑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和人力资本地位的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协调好货币资本的出资人与人力资本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一度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个问题的产生是相当复杂的,无论是货币出资人,还是职业经理人,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劳动的"剩余分享损失"与知识型企业的治理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企业的发展对企业治理制度和企业治理理论提出了创新要求.知识型企业中剩余索取权配置与各生产要素实际剩余控制力的不一致性,造成了科技劳动的"剩余分享损失".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引入科技劳动力产权参与知识型企业治理.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已经2002年8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第2次局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加强金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呆账损失的税前扣除,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相似文献   

11.
李剑虹 《人民论坛》2012,(36):106-107
企业的实质是人力资本与非人资本的有机合约,这个合约的特别之处在于人力资本的心理契约特性。企业人力资本心理契约具有劳动的不确定性风险、劳动回报的期待性和合约维续的重复博弈性。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应营造企业沟通文化氛围并构建全方位激励机制,以驱动人力资本心理契约的维系,履行柔性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0号《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63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2008年8月18日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契约理论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军 《岭南学刊》2004,(4):71-75
本文阐述了典型的企业综合社会契约理论,并运用社会契约理论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市场行为、责任行为、自愿行为三个基本要素;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责任观、慈善责任观、道德责任观和社会责任观四个理论流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出现与发展是企业与社会之间不断变化的社会契约关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契约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借鉴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经验,探索适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赵熙 《求索》2014,(12):112-116
员工与企业的双向忠诚是超出企业与员工之间互利对等关系以及企业与员工的经济契约的更高水平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影响员工与企业双向忠诚的因子众多,主要包含企业因子、员工因子、外部环境因子。从心理契约理论视角,阐述员工忠诚和企业忠诚概念的内涵、维度及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两者的动态耦合机制,将感恩文化引入其中,探讨企业和员工的感恩心理对这种耦合机制的调节效应,构建二者之间双向忠诚的路径,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最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林祥 《岭南学刊》2001,(4):31-34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为了激励经理人自动选择有利于委托人的行为 ,就必须在契约的设计中让经理人承担一部分风险 ,并从风险中获得相应报酬。在年薪制设计中 ,要注意控制实施范围 ,不能设定最高限额 ,要科学确定年薪计算的有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费率调控是保险业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保险市场公平、效率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保险费率体系在公平、效率与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费率调控体系、建立主要险种损失数据库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保险费率调控。  相似文献   

17.
大学+企业知识联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转变的一个典型模式和大胆尝试,它不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成为企业提升技术研发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企业自身的研发部门、大学与企业间技术交换平台以及企业外部技术相关高等院校机构就构成大学+企业的技术创新联盟。这种联盟其实是一张契约网络,它把企业与高校的技术集中起来。由于契约具有天然的不完全性所引起的技术创新交易成本,以及技术联盟在技术资本的初始积累所节约的技术创新生产成本,共同决定了其技术创新模式的效率边界。  相似文献   

18.
审计契约是企业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关系主体之间签署正式与非正式审计契约,共同参与审计信息产权分享。在审计信息产权域下,审计信息产权配置共同构成审计独立性制度安排。审计信息所有权人缺位为审计独立性缺失根源,管理层参与争夺审计信息占有权,成为损害审计独立性提供实施路径或条件;而审计信息使用权外部性则是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救助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建文  谭超美 《求索》2011,(3):44-45,18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产证券化已成为一项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证券业分庭抗争的金融创新工具,其实质上是一种低成本的企业融资方式。本文拟从企业契约的角度,解释企业资产证券化与企业契约代理成本降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声誉机制的存在与企业合约激励补偿计划的实施是资产证券化得以降低企业契约代理成本的两个关键性缘由。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效率的提高,以及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利润的增强,会计盈余信息已成为影响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盈余管理行为(earningsmanagement),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在行为会计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那些公司高层经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准允许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作出的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一般称为盈余管理行为。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实质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而且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又存在着利害冲突,当我们承认“经济人”的逐利本质、契约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