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有 3种 ,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禽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对乳牛的致病力最强 ,黄牛次之 )。各型分枝杆菌会交叉感染不同的宿主 ,其中牛分枝杆菌的易感染宿主尤为广泛 ,人常因饮用未经消毒的结核病牛所产的乳汁 ,或接触病牛及其污染物而被感染。有资料显示 ,目前全球约有2 0 0 0万结核病人 ,其中我国就有 6 0 0多万患者。据1 999年卫生部门调查 ,城市儿童患结核病的病例明显高于农村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与饮用不安全的牛奶有关。由此可见 ,控制和净化乳牛结核病是关系人民群…  相似文献   

2.
由于牛分枝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之间存在着类属变态反应原,所以给由这两种病原所引起的疾病的诊断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副结核注苗牛和结核病牛的鉴别诊断问题,我们采用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做了以下对比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 (1)结核病牛:选自沈阳市某结核病牛隔离场的109头结核病牛。 (2)副结核菌苗接种牛:选自鞍山市某牧场曾用吉林省兽研所研制的牛副结核热灭活菌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某县相邻的 2个鹿场鹿群分别于 1998年、2 0 0 0年陆续发生以消瘦、颈前淋巴结肿胀、干酪性肺炎及淋巴结炎为主征的死亡病例 ,死亡率分别达 46.15 % (15 0 /3 2 5 )、2 7.78% (3 0 /10 8)。经对送检的 7例病样及现场所取的 3例病样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并结合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动物试验 ,确诊为白唇鹿结核病。  结核病是二类人畜共患传染病 ,其中人型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哺乳动物中可相互感染。有资料报道 ,野生和人工饲养的偶蹄类结核病均呈蔓延趋势。白唇鹿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有关白唇鹿结核病的报道较为罕…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根据GenBank中的布氏杆菌OMP31基因序列(JF918757)及副结核分枝杆菌ISMav2基因序列(AF286339)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PCR方法。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扩增出602、246bp的特异性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DNA目的条带,作为对照的双芽巴贝斯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弓形虫、链球菌、牛放线菌的DNA及其混合物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牛布氏杆菌与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和2.51pg;牛肉样品中人工污染的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104和7×104 CFU/mL。该双病原检测体系的成功建立为牛布氏杆菌病及副结核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PCR快速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基因组的比对分析结果,针对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153bp、RD10和TbD1的3处差异缺失区域设计引物,分别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与牛分枝杆菌PCR快速鉴别检测方法.应用建立的3种方法分别对84株结核分枝杆菌、3株牛分枝杆菌、5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及9种其他常见菌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用针对153 bp缺失片段建立的PCR方法分别在结核分枝杆菌及牛分枝杆菌中扩增出645 bp及492 bp的目的条带;用针对RD10、TbD1建立的PCR方法分别在结核分枝杆菌及牛分枝杆菌中扩增出478 bp及361 bp的目的条带、358 bp及524 bp的目的条带.这3种PCR检测方法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均为100%.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些检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均为10 pg.表明,此方法可用于牛源或人源结核分枝杆菌及牛分枝杆菌的快速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6.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力岛摄铁功能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法检测强毒力岛主要结构基因irp1、irp2、fyuA在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铬苯胺醇法检测铁载体的合成;SDS-PAGE法检测耶尔森菌摄铁蛋白HMWP1和HMWP2的表达,以半数致死量试验测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与强毒力岛摄铁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7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强毒力岛irp1、irp2和fyuA基因的检出率为100%;铬苯胺醇平板上都能产生橙色透明晕圈;缺铁条件下,能够表达与耶尔森菌相同的摄铁蛋白HMWP1和HMWP2且半数致死量试验验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与强毒力岛摄铁功能呈正相关。证实禽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强毒力岛的摄铁功能与其致病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结核分枝杆菌23SrRNA基因序列和牛分枝杆菌特殊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和2条用不同荧光基团标记的TaqMan探针,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测定和临床样品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能区分不同模板浓度组合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可检测到10copies模板的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对保存的50份PPD检测阳性牛的鼻黏液、牛乳和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6份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份牛分枝杆菌阳性,其余均为阴性,与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建立的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可定量检测等优点,适合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8.
对编码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并将其克隆入穿梭载体DKSV7,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M).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入LM基因组并获得转录;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菌携带的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能够表达;溶血试验与细胞感染试验表明,较之野生型李斯特菌,外源基因的插入破坏了重组菌LM(pKSV7-H85-6B)的溶血活性,显著降低了对细胞的侵袭能力.证实,携带结核分枝杆菌保护性抗原Ag85B和ESAT-6的重组李斯特菌对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究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新疆某养鹿场常有以顽固性下痢和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病鹿出现。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结论,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病鹿的脏器中分离出副结核分枝杆菌,证实了该鹿场有鹿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和评估牛分枝杆菌毒力菌株与卡介苗(BCG)基因差异区域(region ofdifferences,RD)蛋白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效果,本研究表达了牛分枝杆菌RD1区的PPE68、RD9区的Mb1230、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并纯化得到纯度大于90%的重组蛋白。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检测了结核病阳性牛和健康牛血清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M和IgG抗体水平,评价其在牛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潜力。结果显示,在结核病阳性牛中,针对PPE68、Mb1230、PPE57和PE-PGRS35的IgG抗体检出率分别为13.3%、43%、50%和30%,IgM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0%、10%、36%和33%。结果表明,R11区的PPE57和RD2区的PE-PGRS35有潜力作为牛结核病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用于牛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分枝杆菌PCR诊断方法并监测牛分枝杆菌耐药性,本研究采用罗氏培养基自奶牛淋巴结和肺中分离分枝杆菌,优化本课题组建立的两级多重PCR方法用于分离菌株的分子诊断。一级PCR为两重PCR,靶标16SrRNA进行属和群的鉴定;二级PCR为七重PCR,根据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成员染色体缺失区域的差异,设计了7对引物,依据群内不同种各自呈现特定的扩增谱型进行种的鉴定。对MTBC分离株,全菌水平用绝对浓度法对4种抗结核一线药物(RFP、INH、EMB、SM)进行药敏试验;分子水平用PCR扩增耐药基因rpoB、katG、inhA、embB、rrs,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共分离出14株分枝杆菌,一级PCR鉴定均为分枝杆菌属成员,其中8株为MTBC成员。二级PCR中,这8株均呈现相同的扩增谱型,均为牛分枝杆菌谱型。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一致,8株牛分枝杆菌分离株对4种抗结核病一线药物全部敏感,基因序列分析未见突变。结果表明,本研究优化的两级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和低成本的优势,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吸收处理、免疫转印技术分析了5种分枝杆菌抗血清:副结核阳性血清、牛型结核阳性血清、草分枝杆菌牛抗血清、堪萨斯分枝杆菌牛抗血清和偶发分枝杆菌牛抗血清经草分枝杆菌胞浆蛋白吸收处理前后与副结核菌P18株胞浆蛋白各组分抗体反应性的变化,以及副结核阳性血清经牛型结核菌全菌体、胞浆蛋白吸收处理前后抗体反应性的变化。其结果:草分枝杆菌胞浆蛋白的吸收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减弱因感染牛型结核菌、草分枝杆菌引起的交叉反应,而对消除或减弱偶发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的交叉反应的作用不理想,吸收前后,对副结核菌的抗体反应影响不大。与副结核菌有交叉反应的牛型结核菌抗原既存在于菌体表面,也存在于胞浆中,与25.4KD副结核菌胞浆蛋白分子有交叉反应的牛型结核菌抗原存在于胞浆中,24.6KD副结核菌胞浆蛋白抗原是副结核菌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据国内外报道,由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逐渐减少,而由其他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在普遍增加,因此,引起了医学和兽医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为了对病原进行详细的研究,应首先对病原进行分类鉴定。目前对分枝杆菌常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化特性进行鉴定,但花费时间长(2~5周);后来建立的凝集试验虽然缩短了鉴定时间,但仅适用于光滑型菌落,而粗糙型  相似文献   

14.
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国内外对该病的病理学研究报道不少,但对副结核病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日本久保等人(1983)对副结核病奶牛肠的变化进行了电镜观察。国内尚无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旨在描述延边黄牛副结核病的肠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微病变。(一)材料和方法 对副结核病临床症状及粪便检菌阳性的2头延边黄牛用2%静松灵以0.6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肉鸽在我市尚属首次。 1998年 7月某肉鸽专业户鸽群发生结核病 ,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该鸽场再无新病例发生。1 发病情况1998年 5月 ,我市某养殖专业户从外地引进 6 5日龄肉用王鸽 6 0只 ,7月初发现有 5只鸽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无光泽 ,缩颈 ,闭目 ,垂翅 ,呆立 ;虽有食欲 ,但病鸽日渐消瘦 ,个别病鸽出现稀便。2 病理变化2 .1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鸽 5例 (2公 3母 ) ,鸽体极度消瘦 ,皮肤苍白 ,肌肉萎缩 ,胸骨显露 ,皮下和腹腔内脂肪消失 ;肝、脾、肺、肾、卵巢、睾…  相似文献   

16.
17.
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也叫Johne氏病(Johne’s disease),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性肠炎。其临床特征是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病理学特征为慢性增生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及淋巴管肉芽肿。(一)副结核病的分布及危害 副结核病遍布全世界。养牛业发达的国家,如英、法、丹麦、荷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福州某患病大熊猫的病因,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从患病大熊猫的粪便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 PCR扩增、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等系统鉴定,并对鉴定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具有迁徙生长特点的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特性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相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普通变形杆菌的相似性为99.9%,进化树分析显示,与普通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确定分离菌为普通变形杆菌,命名为GP19株。该分离菌至少携带ureC、mrpA、fli L、flhA、flhB、flhD和pmbA等7种毒力基因,小鼠腹腔接种后12 h内死亡,半数致死量(LD50)为9.73×106CFU/m L。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脾、肺、肾、脑等实质器官淤血、出血,十二指肠肠绒毛大量坏死、脱落。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氨曲南等23种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和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耐药。以上研究表明,患病大熊猫粪便中存在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的普通变形杆菌,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可损伤肝、脾、肺、肾、脑及十二指肠等多个组织器官,对临床药物显示多重耐药,本研究结果为大熊猫的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用PCR检测9种毒力相关基因。定型菌株2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O107、O38)。9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ler、irp2、iutA、fyuA、astA、papC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50.0%、50.0%。同时携带ler、irp2、fyuA、iutA和papC基因的菌株致病性最强,该类菌对毛皮动物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养牛业正在蓬勃发展,全世界现有牛16.7亿头。随着牛数量增多,牛结核病逐渐增多。据调查,结核病达11.8%。养禽业发展,禽型结核亦受到重视。结核病防治取决于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初治患畜的结核菌素试验阴转率达95%以上。作为奶牛,如何从病牛场中培育健康牛,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对抗结核药作评介,以便合理使用。在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链霉素、对氨水杨酸仍为第一线药物,其余均为第二线药物。 (一)药物评介 1.异烟肼(Isoniazidum,亦名雷米封Rimifon):由于价廉、疗效高、毒性低,故为抗结核药中最主要的药物。以前曾认为,根据血清异烟肼浓度测定来指导用药能提高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